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国内学术界普遍存在的有关梁宗岱故乡的问题和他真正的乡音问题及其乡音在译作中的体现等进行了讨论分析,认为梁宗岱的故乡是百色,他的乡音百色"白话"在译作中主要体现在特有用词、词语的简略、习惯表达和特有句法上。  相似文献   

2.
《乡音字汇》是依据方言语音编制的韵书,由于古微州地区教育兴盛,遗存较多.研究《乡音字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其所记录时期的方言语音特点和具体情况,也能够帮助我们从纵向上研究语音的继承发展情况.本论文主要总结了前人对《乡音字汇》的研究成果及《乡音字汇》的研究现状,介绍和分析了《新编乡音韵字法》的内容、体例、语音特点等,概述了《乡音字汇》的研究意义,简述了后续的研究计划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回乡偶书》一诗中的经典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曾勾起多少海外游子的眷眷思乡之情,其中“衰”的读音一直标注为“CUī”。近日,从小学课本上再见这首诗时,发现“衰”的读音已标注为“SHUāI”。经查阅字典后,觉得恢复以前的读音“CUī”更符合作者文笔简捷、意境深远的风格。《现代汉语词典》上明确标注:衰(CUī)同(CUī),而(CUī)的基本意思是: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众所周知,“丧服”的颜色是白色的,正与年老发白吻合。“衰”(CUī)与“”(CUī)正是古代诗文中常采用的通假字手法。“衰”(CUī)通假为“”(CUī)表示白,使“乡音…  相似文献   

4.
【作文题目】请你以"乡音"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指导】我们通常将"乡音"理解为故乡的口音,比如"乡音未改"。但在写作本文时,乡音则不能仅仅限于口音了,它可以理解成故乡的声音。当然,应该包罗故乡的各种声音。需要注意的是,故乡的声音很多,你准备选取哪一种,或者是哪几种来写呢?所选择的,一定要是自己熟悉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乡音>是台湾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代表作,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乡音"的珍贵.  相似文献   

6.
江必红 《湖南教育》2003,(10):47-47
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其中的“乡音无改”与“鬓毛衰”构成映衬,言下之意是,我虽长年客居他乡,但我一刻也不敢把故乡忘记,你瞧,我还“乡音未改”呢。 或许正是受这种“‘乡音未改’乃是热爱故乡之表现”的影响,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对日常交际中“乡音未改”持赞许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阅读下面诗文,然后回答1—11题(一)害怕回乡(1)回乡不是回家。(2)回家是亲切的。记得母亲在世时,回家是那样温馨,是那样顺理成章。一踏上故土远远望见屋顶上的炊烟,望见炊烟下的竹篱,竹篱后,有慈母倚门而望。(3)未进家门,早有乡邻,用真诚而纯朴的目光迎候你:“哇,回家来看母亲了。”(4)匆匆推开柴门,扑进母亲怀里,一卸世路风尘的艰辛。(5)母亲去世后,家就变得飘渺了。但那是我的根,那里有陶冶过我的乡情乡音。在那里,我懂得蒲公英是怎么飞的,蚱蜢是怎么跳的,画眉鸟是怎么唱的,它们都在呼唤我回归。(6)回归是必然的。只是先人已渺,旧居不存,…  相似文献   

8.
春去春来,时光荏苒,我在故乡的热土上从教了近二十四年,依稀记得意气风发地回到家乡,加/\到乡村教师大军的刹那,转眼间已双鬓微白,乡音更浓。  相似文献   

9.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贺知章!(唐)  相似文献   

10.
因为在外时间长了,虽然离家乡不远,但也听到过各种不同于乡音的话,不免有所比较,当然比较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通过比较,更让我热爱我的乡音。  相似文献   

11.
相传,风筝是韩信发明的。有一个"四面楚歌"的成语故事,说的是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在该下(今安徽省)打仗。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为了瓦解楚军的军心,做了一种带着笛子的风筝,夜晚放到高空中。风吹着笛子发出凄凉的声音,汉军和着笛声唱起楚国的民歌来。楚军听到了乡音,都想念起故  相似文献   

12.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记得还是在上初中时学习这篇文章,只能讲乡音极重的"普通话"的老师在领读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时,是读作"长(chang)烟一空(k6ng).也依稀记得那时的教科书上,注解大概是"天上烟云散尽,月辉满天",这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相似文献   

13.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里的经典名句,道出了远离家乡几十载,依旧乡音未改的家乡情。唐寅的《阊门即事》写道:"四远方言总不同",陈鹄《西塘集》有云:"乡音是处不同",正说出方言各有发音,各有韵味之特点。  相似文献   

14.
13岁的少年张天回在今年的第五届全国电视希望之星大赛中,先后获得了四个奖项:湖南赛区少年朗诵和主持十佳,全国少年优秀主持奖和少年朗诵全国十佳。在这十佳中,他声情并茂朗诵的《军礼》得分名列全国第二名。他生活在一个方言拗口的南方小城,父母都是一口乡音。在乡音中成长的  相似文献   

15.
与玉溪聂耳小学(又名玉溪二小)校长陶培武谈学校教育和管理是件令人愉快的事。这位敦实、地道的玉溪汉子以其浓浓的乡音、爽直的谈吐、敏捷的思维打动着记者,让记者不由得赞叹他对教育的热爱,对工作的熟稔。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的民闻音调浩似烟海,要问哪里的音调最深入人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来自延安的乡音已为十二亿中国人民所拥有。何以见得,一曲《东方红》已在中国大地上回响了五十年,一批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是个多方言、多民族语的省,乡音和母语严重影响着英语语音正确的学习。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就部分地区方言和几种少数民族语的语音特点分析“乡音”干扰的原因,介绍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乡愁的上游已是忧伤和失落日渐浓重的精神原乡。——手记乡愁是美学,也是与故乡草木呼吸与共的情感学和心理学,却断断不能是经济学或商品学。乡愁无疑是多维的。首维是什么?是乡音。孙犁先生认为"乡音,就是水土之音"。乡  相似文献   

19.
常竞超 《成才之路》2010,(27):48-48
近几年在物理试题中常出现一些含有诗词的题目,例如:在古诗“少小离家老在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乡音是指物理学中的什么?“山闻铃响马帮来”这句诗中的铃响是怎样产生的?这样的题目,看后让人耳目一新,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相似文献   

20.
[案例]执教《回乡偶书》一诗,当学生读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一生突然举手——生:这个"衰"是个多音字,在这里不读"shuāi",应该读"cuī"。(学生抬起头看着他,一脸不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