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孙佩玲 《新闻实践》2011,(10):62-64
与新媒体相比,报纸的最大优势就是专业性、权威性,而报纸的权威性又突出体现在时政新闻报道上。为了提升权威性,都市报也纷纷扩充版面加强时政新闻的报道。都市报确立主流地位的必争领域 定位“市民生活报”的都市报素以其内容可读性、形式多样性、叙事平民性、版面活泼性的特点而广受百姓喜爱,也曾因此创造了报业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2.
田梅 《传媒观察》2005,(11):30-31
自都市报发轫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步成长为报业市场中的重要力量,部分都市报已成为报业集团广告收入的“主力部队”。观察都市报的运作可以发现,早期都市报在定位上以市民报为主,生活化色彩较为突出;内容上“首先是以批评报道打开了读者市场,其次是故事化和娱乐化。这在业内被称为都市报早期赢得读者的三大件”;机制上,很多都市报实行“双轨制”运作.即兼具机关报和市场化报纸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都市报是以城市市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报纸,主要特点是关注社会事件,贴近市民生活、注重舆论监督,而都市报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以社会,民生新闻为主打.  相似文献   

4.
视觉先行是新闻纸媒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面向市场的都市报来说尤其重要。都市报具有速生速灭、紧凑的连续性特质,因而根据时事和新闻内容的不同,都市报的版面设计会随之创新。都市报的版面突出了视觉语言的运用,头版版面更有视觉冲击力,版面节奏更加优美,版式也更加符合市民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5.
贴近性与主流化,是都市报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主题词.“贴近性”是都市报与生俱来的一个重要特性,“主流化”则是都市报发展与创新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追求.都市报跳跃式发展的起点与落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市报诞生之初,就带有鲜明的贴近性特点.“贴近性”之所以成为都市报与生俱来的特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原因:一是都市报为市民而生,理所当然需要贴近市民生活.1995年1月1日,被称为“都市报鼻祖”的华西都市报创刊,发刊词即以《做市民的忠实公仆》为题.该报明确定位于“市民生活报”,并声称读者是否喜欢与需要是衡量办报好坏的标准.①“以市民的眼光透视都市生活,用老百姓的语言写老百姓关心的事情”,从而开创了有别于传统报纸的“都市新闻观”.  相似文献   

6.
都市报与市民自我意识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玮 《新闻大学》2003,(1):22-26
都市报是人们对时下流行的、以实用的生活服务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报纸的一般称谓。都市报的本质是市民报纸,也就是以市民生活为出发点,反映市民价值观念的。在中国大陆,比较其他类型的报纸,都市报介入市民日常生活的程度最深。市民在使用报纸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着都市报的影响。文化心理层面的影响是其中的重要一种,虽然这种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迟来的爱"——后都市报时代延迟登陆国内都市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以市场为导向,以普通老百姓为主要受众,以市民关心的本地都市新闻为主要内容,形成一种不同于党报的新形态.早期都市报尽管以全新理念横空出世,但因其取向一味以市民为标杆,使一些都市报纠缠于家长里短、枪杀暴虐的事件中,表现得较为小气,也使都市报一直僵持于"小报"的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报道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2010年11月起,温州都市报推出"都市新闻·民生"版,在版式、内容上大胆创新,在文章和标题处理上力求"接地气",体现了"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着重突出民生新闻的地域性、贴近性、人文性,创新了民生新闻的价值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在新闻竞争中,报纸能否成功地获取更多的注意力资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题的制作.<楚天都市报>作为一份面向湖北全省发行的市民生活报,在新闻标题制作方面,有自己的风格.笔者翻阅了2009年3月份的<楚天都市报>,发现许多标题在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上都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形势下,科学发展观要求地市级都市报重新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突出本地新闻,彰显地方特色。这就需要地市类都市报在民生新闻上加大力度,深入挖潜,扬长避短,充分发扬服务精神,竭尽所能为市民服务。  相似文献   

11.
都市报因为市民生活报的特点,在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社会新闻报道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是要说到国际新闻,多被认为是软肋。随着都市报的发展,这种认识已经受到冲击,越来越多的都市报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做好本市或本地区的新闻,他们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把视野投射得更宽广。未来,国际报道将成为都市报竞争的一块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2.
吴定勇 《新闻界》2004,(6):37-38
当今的中国报纸中,市场化程度最高、读者最多、影响力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恐非都市报莫属。近年来传媒学者们对“都市报现象”作过深入的研究,但多侧重于探讨其在新闻传播方面的特点和创新,并将此视为都市报迅速崛起和走向繁荣的主要原因,而对都市报得以诞生、成长的社会历史条件甚少涉及或语焉不详。特别是都市报号称“市民生活报”,可“市民”到底是什么、都市报的横空出世与市民社会有何关联等问题,似乎少有论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相似文献   

13.
卢鑫 《报刊之友》2013,(8):117-118
以市民为受众的都市报,新闻信息多是反映市民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相应的,都市报评论也应该有效监督本地的公共权力,本文将对都市报时评兴起的原因、特点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卢鑫 《今传媒》2013,(8):117-118
以市民为受众的都市报,新闻信息多是反映市民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相应的,都市报评论也应该有效监督本地的公共权力,本文将对都市报时评兴起的原因、特点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楚天都市报是一张市民生活报。创刊初期,以提供大量的新闻信息为主,服务于市民生活。近年来,随着版面不断扩张,内容日益丰富,办报风格与新闻艺术日臻成熟。其中一个较突出的方面,就是楚天都市报越来越注重思想性的多方体现,除通过标题制作、编按语、新闻事实的选择与编排来表达政治思想观点外,更在多个版面开设有小言论栏目,通过言论来表达报纸的观点与意图。  相似文献   

16.
楚天都市报是一张市民生活报。创刊初期,以提供大量的新闻信息为主,服务于市民生活。近年来,随着版面不断扩张,内容日益丰富,办报风格与新闻艺术日臻成熟。其中一个较突出的方面,就是楚天都市报越来越注重思想性的多方体现,除通过标题制作、编者按语、新闻事实的选择与编排来表达政治思想观点外,更在多个版面开设有小言论栏目,通过言论来表达报纸的观点与意图。  相似文献   

17.
在《楚天都市报》的大采编室内,“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帮市民之所需”、“解市民之所难”几行大字,醒目地张贴在一面墙壁上.对都市报人而言,这绝对不是空洞的标语口号,而是他们办报理念的写照.  相似文献   

18.
郭愚 《传媒》2021,(4):47-48
都市报与市民生活较为密切,在抗"疫"报道中扮演着特殊角色.笔者以《钱江晚报》为例,分析了其在全媒体抗"疫"报道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为以机制改革为引领,实现全面的移动端转型;注重内容品质,多部门联合打造;突出创新创意,强化IP运营等方面.这些做法中不乏一些创新性的探索,对都市报全媒体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都市报是人们对时下流行的、以实用的生活服务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报纸的一般称谓。在中国当代新闻改革的进程中,都市报的出现具有标志性的意义。都市报定位于市民生活报,特别强调新闻性和服务性,采取市场化经营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都市报是人们对时下流行的、以实用的生活服务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报纸的一般称谓。在中国当代新闻改革的进程中,都市报的出现具有标志性的意义。都市报定位于市民生活报,特别强调新闻性和服务性,采取市场化经营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