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冰 《图书馆学刊》2010,32(12):F0002-F0002
礼记二十卷 宋郑玄注 宋刻本 存五卷 卷一至卷五 《礼记》是孔子后学所记有关礼的文字,西汉时戴德、戴圣删其繁复,分别选编成书。戴德选编的85篇本叫《大戴礼记》,在传世过程中若断若续,至唐代只剩下39篇。戴圣选编的49篇,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也称《小戴礼记》。东汉末年,经学家郑玄为《小戴礼记》作注。元延佑中,行科举法,定《礼记》用郑玄注。自明永乐中敕修《礼记大全》,改用元代陈潞《礼记集说》,始废郑注。  相似文献   

2.
《档案管理》2007,(5):85-87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战国以来,七十子后学者和汉代学者在传授《仪礼》的过程中,积累起大量的说解材料.汉宣帝时,戴德、戴圣叔侄二人分别辑录成两部《礼记》,其中戴圣所辑《礼记》四十九篇,经东汉末郑玄作注,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3.
阮元校《十三经注疏》,于《礼记正义》大量采用南宋卫湜《礼记集说》的材料,由于版本的判定和使用犯了重要错误,使得大量校勘记条目与卫湜《礼记集说》原文事实不符,所采材料不可靠。通过对卫湜《礼记集说》版本源流的清理,比勘宋郡斋本、明影钞宋本、清通志堂经解本、《四库全书》本各版本,发现阮元所用《礼记集说》的版本非宋本,而是经过重大改动的通志堂经解本。  相似文献   

4.
原本《玉篇》引《诗》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本文通过例证指出,在版本方面,这些引《诗》可以考证汉至唐前的《诗经》著述体制。在校勘方面,因原本《玉篇》为目前较早引用《诗经》的文本,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在辑佚方面,可以作清代三家《诗》辑佚的重要补充。在提供异文方面,可以为重新考察清代辑佚三家《诗》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考。同时指出,原本《玉篇》所引《诗》之经、传、笺文字与今传《毛诗》不同,除了有钞胥手误外,也存在顾野王为《玉篇》体例而故意改易传、笺文字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礼记》关于饮食礼仪的规定细致繁复,在进食、侍食、宴客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礼记》有关儒家传统饮食礼仪的规范一方面保存着重古昔、不忘本的原始祭祀痕迹,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等级尊卑的差异和重食养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礼记》所倡导的"孝"的思想全面而丰富,既有对孝之涵义、等级与作用的宏观阐释,又有关于孝举、孝行的微观论述。在宗法制度下,《礼记》所倡导的孝道,能和睦家庭内部关系,有利于社会的有序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陈守湖 《新闻窗》2008,(2):45-45
2006年6月30日,写完红灯笼这种茄科植物,系列散文“老家植物志”写完了,这组散文一共写到了生长在湘黔边境山区的100种植物。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个题材呢?我想大约与我近年的阅读兴趣有关。写完这组系列散文后不久的一天,整理书架,我发现这些年我的阅读主要集中在洋溢着自然情趣的文字上。《瓦尔登湖》,《昆虫记》,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2010,(1):81-81
20余档新节目分布在全天4个时段播出: 《健康中国》《健康第一线》《健康宝典》《中华养生宝典》《健康物语》《健身节拍》《瑜伽时间》《养生时间》《酷时尚》《健康领航》  相似文献   

9.
《大学》本《礼记》中的一篇文章,但在宋代及以后伴随着其地位的升迁,其版本却被二程、朱熹等众多儒家学者所改动,形成了复杂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杨闻宇 《今传媒》2004,(3):53-54
身为陕西人,我多次去过陕北与延安,对延安精神情有独钟。八年前,撰写一册《圣地风景》时,收集、翻阅许多延安时代的资料,发现延安的13年里,许多共产党人的恋爱故事有声有色,凄美感人。渐渐地收集到百余对恋人的故事,发现又互不雷同,各具风采,这本身就组成了一道别致而壮丽的圣地风景。可憾的是,因为文字制约,这些恋爱故事却无法进入《圣地风景》一书。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理雅各《礼记》译本的研读,从勤勉严谨的学术态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以及细腻周到的翻译方法三个方面考察理氏可贵的学术精神。理雅各不畏篇幅浩瀚、文字艰涩,参阅大量文献,对译本辅以长篇绪论和详尽脚注,勤勉严谨;对前人的译注进行批评性扬弃并形成独到的见解,足见其批判性思维;翻译时利用各种方法再现原文内涵,细腻周到。这些学术精神成就了理雅各这样一代出色的汉学家。  相似文献   

12.
晚清《申报》以新闻、广告、评论和文学知识等多种形式传播着《牡丹亭》。这些报道涉及《牡丹亭》的舞台演出、曲本出版和戏曲禁毁等多种信息,具有内容丰富、文字浅显和传播快捷等特点,直接展现了舞台演出和曲本出版的情况,反映了沪上茶园和剧场、昆剧和昆班的盛衰变迁。报刊传播扩大了传统戏曲传播的途径,使《牡丹亭》走出了宫廷和厅堂,登上大上海的戏曲舞台。  相似文献   

13.
四书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的合称。南宋理学家朱熹将这四部分辑录在一起,加以注释,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始有《四书》之名。其中《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再传学生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学生言行的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传说是曾参(Shēn)的学生记述曾参言论的。《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14.
《宋史·艺文志》于范处义下著录"诗学一卷,又解颐新语十四卷,诗补传三十卷",而今存《诗补传》则只题逸斋,有一些学者推断逸斋《诗补传》即范处义《诗补传》,但均未提出充分的证据.王应麟、严粲多次征引《解颐新语》,这些文字与今存《诗补传》的相应内容相同,是证明范处义即《诗补传》作者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5.
《学记》是《礼记》中的第十八篇,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制度、教学原则、教师的作用等。《学记》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过深远影响,时至今日仍然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南史》的梁代部分以姚察、姚思廉父子所撰《梁书》为主要史源,保存了大量的《梁书》原文。在两书传钞刻写的过程中,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书的某处文字产生错讹,而另一书的相应部分仍存其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互相比勘来校正两书文字。这种方法前人早已用及,如殿本刊刻时曾以两书互勘来校正讹文(可参看《梁书》《南史》所附之“考证”),而诸多读史札记也曾利用此法纠正了不少误字,如王懋兹《读书记疑》卷十三《南史存校》、  相似文献   

17.
通检《礼记正义》,孔颖达“郑玄未见《古文尚书》”之言凡有七处.此论有违事实,据文献可知,郑君少习《古文尚书》,且后来有《古文尚书注》传世.孔《疏》之误,缘于不识东晋枚赜伪孔《古文尚书》之伪所致.故郑《注》云“在《尚书》,今亡”者,或指原先秦时完整之《尚书》,孔《疏》云“具《尚书》篇,见在”者,实指伪孔《古文尚书》.  相似文献   

18.
《礼记》从徭役、政治、生活等方面对尊老、养老作了明确详尽的制度规定,具有天子垂范、以人为本的特点,体现出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尊老、养老规范,进一步奠定了中华民族敬老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9.
中华书局于1980年出版的《十三经注疏》是我国一部重要典籍,是人文社科专业的学者、文史工作者、文字工作者手头必备的工具书。一、什么是十三经?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  相似文献   

20.
四书     
《津图学刊》2004,(5):78-78
南宋(1127--1279年)及以后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其《沦语》、《孟子》皆先秦已成书,《大学》、《中庸》摘自《礼记》。《礼记》虽为汉人编定,但其内容则采自先秦旧作,早已列为五经之一。南宋哲学家朱熹(1130——1200年)继承北宋程颢、程颐之理学.推崇《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并重.著有《大学中庸章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