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对我国专业体育报纸国内足球赛事报道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年国内足球甲A联赛最后一轮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专业体育报纸——《体坛周报》、《足球》、《南方体育》足球新闻报道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我国主流体育纸媒在进行国内重大赛事报道中的特点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2年11月,被美国评论界誉为“20世纪体育新闻学研究最重要的里程碑”的《体育新闻报道》(《SportsRe-porting》)一书由华夏出版社出版。鉴于这是我国首次出版国外体育新闻学方面的专著与大学教材以及该书在世界体育新闻界的地位和影响,该书的出版也必然成为中国体育新闻学研究的里程碑和重大事件。该书作者为美国迈阿密大学新闻学教授布鲁斯·加里森和《米尔沃基杂志》与《米尔沃基前哨报》发行人及特别赛事报道主管马克·塞伯加克。两位作者都具有资深的体育新闻采编经历。布鲁斯·加里森教授曾是《克劳克斯…  相似文献   

3.
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体育报》1984-2004年6届奥运会的图片报道进行统计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其中所蕴涵的民族情结,研究认为,图片报道在民族情结的传播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是民族情感的外化表现。20年来,《中国体育报》的图片报道展现以我为主的特色,民族情结具体表现为展示中华民族的崛起,体现祖国的强大;渴望祖国的统一,表达民族复兴的“中国情结”;渴望胜利,民族情感维系于“金牌情结”;宣扬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宣扬集体主义和群体观念。总体而言,《中国体育报》图片报道以理性民族情结为主导,只有个别图片报道呈现主观性和情绪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1998年8月26日,随着《三国演义》(五)“空城计”小型张的面世,我国邮票发行史上历时整20年的“四大古典学名”邮票的发行正式宣告结束,它们与我国在1983年和1984年发行的中国古典戏曲《西厢记》和《牡丹亭》一起,被集邮界合称为“四二曲”邮票,堪称20世纪中国邮票史上的浩大工程。  相似文献   

5.
《精武》2009,(1):2-2
《精武》杂志是一本国内外发行的武术刊物,是一本对全世界武术文化发挥着巨大影响的杂志。创刊25年以来,《精武》杂志一直秉承“独立地、客观地报道武术事实”,“报道发展中的武术史”的宗旨。一直被广大读者认为是我国主流的武术杂志:被武林同道誉为“传统武术的忠实传播者”。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1980年J59《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小版张的发行,开创了我国“小版张印刷”邮票的先河。在《集邮》杂志1997年第9期的新邮预报中,《黄山》、《天坛》两套邮票均注明“为小版张印刷”。同是小版张印刷,《黄山》是小版张,《天坛》却是一般小型邮局全张。这说明,“小版张”一定是“小版张印刷”邮票,但“小版张印刷”邮票却不一定是“小版张”。本就是对这种“小版张印刷”邮票进行探讨分类。  相似文献   

7.
《精武》2008,(12):M0001-M0001
《精武》杂志是一本国内外发行的武术刊物,是一本对全世界武术文化发挥着巨大影响的杂志。创刊25年以来,《精武》杂志一直秉承‘独立地、客观地报道武术事实”,“报道发展中的武术史”的宗旨。一直被广大读者认为是我国主流的武术杂志,被武林同道誉为“传统武术的忠实传播者”。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7,(7):64-64
还记得2004年第3期,我们关于前国手李隽的介绍《扶桑十二年 心海三滴泪》吗?还记得2004年第11期,我们关于第一届“草根杯”中日友谊赛的图文报道《草根之恋》吗?  相似文献   

9.
《中国体育报》创刊于1958年,是全国惟一以体育新闻报道为主的日报,是在总局的领导下有政府背景的报纸.该报经历了我国体育由弱到强的整个历程,对该报内容和报道风格的分析有利于我们认识我国新闻界对体育新闻报道的认识变化.本文对1987、1999、2006年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中国体育报》的报道做一个纵向的剖面并对比分析,试图从中发现我国体育报道在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新世纪三个阶段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吴荣先 《中国集邮》2001,(11):17-18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古典学名邮票,加上1983年和1984年发行的中国古典戏曲《西厢记》和《牡丹亭》,合称为“四二曲”邮票。这些邮票,设计堪称一流,市场反映极好。不但在集邮界,而且在海外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热门题材不嫌多,澳门、台湾省和某些国家,近年争相发行“四”邮票,对于补充我国“四二曲”邮票的不足与组编中国古典学专题,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殷新章 《中国集邮》2001,20(10):5-5
《中国集邮》杂志从1982年1月创刊到今年12月整整走过了20年历程。前3年在中国集邮总公司,后17年在人民邮电出版社的领导下,在数万热心读的全力支持下,在相关领导机关的指导下,《中国集邮》通过中国邮票向国内外介绍了勤劳、勇敢、善良的我国人民、壮丽的山河、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令世人震惊的业绩。通过对我国集邮展览、集邮组织、集活动和经验的报道,向海内外宣传了我国的社会主义集邮化和我国集邮爱好的崇高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2.
在2002年底举行的纪念中国乒乓球队建队50年庆祝活动期间.叶佩琼与儿子李隼,女儿李隽都受到了表彰,妈妈和女儿获“贡献奖”,儿子获“特殊贡献奖”。在我国乒乓球运动史上.这是第一家.在中国乒乓球界.这也是唯一的一家。于是.我们请出了这一家人。唯一与乒乓球不沾边的体操爸爸李世铭率先提笔.完成了“我们的乒乓之家”系列中的“上篇”,妈妈叶佩琼的《中篇——我和我的乒乓儿女》以及儿子李隼的《下篇——我有一个理想的境界》,将在下期刊登。而关于女儿李隽.读者可以在2004年第3期杂志中找到本刊驻日记者石小娟的精彩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近几个月来,关于广州市白云区同德围教育问题的负面报道接连不断,2008年4月9日《新快报》A10版刊登题为《“教育弱街”学生一心闹“逃离”》的文章,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报道指出同德围的交通、教育、居住环境都比较差,成了广州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也提到“同德围唯一一所公立中学,操场两分钟就可以走一圈……”作为这所中学的体育教师,我想谈谈学校体育的两难之处,  相似文献   

14.
《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社会发展战略的系统工程武汉体育学院雷国梁武汉大学金海燕在我国深化改革,进一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八五”与“九五”计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之际,国家体委推出的《全民健身计划》,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国民体质和健康的高度重视,是...  相似文献   

15.
刘长海 《收藏》2001,(10):68-69
我国的第一张股票发行于1872年(同治十一年),是由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这张股票据《大江南收藏》报道:已有人出价几十万元征购,且难以如愿。  相似文献   

16.
唐建军 《体育科研》2011,32(6):80-83
《F1速报》是目前我国最有影响力的赛车运动专业杂志,文章对《F1速报》关于F1中国大奖赛的专题报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1速报》从创刊至今的7年多时间当中,对F1中国大奖赛的报道无论是从报道力度、报道规模、报道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报道的后续影响力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以《F1速报》为代表的赛车类专业体育媒体的迅速发展,对F1运动在中国的推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报纸体育报道性别偏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人民日报》《汇报》《羊城晚报》《齐鲁晚报》和《中国体育报》2002年4月1日—14日,9月2日—15日4周28天五报共136份为样本,统计其对男女体育报道的字及图片数量,分析报道的倾向性。结果显示:男子体能报道远多于女子;过分强调女子的传统角色;过分渲染女性的外在美,忽视其内在价值和独立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体育法》的修改、完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作为我国体育基本法于1995年8月29日颁布以来,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体育法》受“宜粗不宜细”立法思想的指导,本身存在许多缺陷,以至愈来愈不能满足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对法的需求。因此,修改、完善《体育法》势在必行。运用立法法、行政法、比较法的基本原理对我国《体育法》存在的问题作逐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改《体育法》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9.
广场舞作为我国一项群体性健身运动,近年来成为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基于框架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和《南方都市报》2014—2017年以“广场舞舞者”为主题的报道进行了比较研究。《人民日报》呈现以政治框架为主,广场舞是政府机构进行政治宣传的工具;《中国体育报》的呈现倾向于体育框架的形式,官方体育机构将广场舞作为重要手段开展群众体育推广;《南方都市报》则用冲突框架,广场舞作为城市新移民群体以及底层群众“公共空间私有化”和“噪音扰民”的狂欢。在老龄化步伐加快和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大众媒介应采用积极老龄化的报道框架,关注广场舞舞者尤其是城市新移民群体社会资本的缺失和身份认同的困境,推动城市广场舞的规范发展,实现健康中国战略。  相似文献   

20.
钟笑炉先生是被我国邮坛誉为“中国近代票权威”的大集邮家。我与钟先生的神交是从1947年订阅《近代邮刊》开始的。为了补齐1946年第1至12期“近代邮刊》,先曾去函询问,出乎所料,款未汇而刊已来。此后每有求助于先生,大多如愿以偿。1947年9月,当我拜读《近代邮刊》第20期钱希清君介绍发现百城凸版2元、5元2种12度齿票的报道后,时正值我刻意研究百城版并收集所缺不同纸质和齿孔票之时,随即与钟先生联系以求其帮助补缺;又一次出乎意料,蒙先生惠寄2种旧票各1枚。通过两次的通信联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