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发生地震、风暴等危害性较大的灾害以后,房屋的结构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因此,需要通过机构健康测试来确定房屋是否受损,以确保房屋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和整体性能.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快速推广的情况下,无损传感技术与各种结构特性分析方法的有机结合,在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水平、施工质量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保障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完整性等有着极大作用.本文就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的统计识别方法进行全面分析,以有效提高土木工程结构的健康水平,从而延长土木工程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建筑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对于土木工程的建筑施工过程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土木工程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建筑的质量与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整个土木工程建筑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关乎着建筑的整体质量.而近年来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应用虽然很广泛,到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土木工程建筑项目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在整体性、可模性、耐久性、耐火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工程造价和维护费用低的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混凝土自重较大,抗拉强度低,当混凝土施工技术不达标时,混凝土结构极易发生开裂问题,进而影响土木工程建筑的整体质量,所以在混凝土结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们对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和施工过程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混凝土施工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结合个人经验对其材料选择、搅拌、浇筑、振捣、养护等影响其应用效果的过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主要途径,为我国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提高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电磁感应检测法是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损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对某高速公路桥梁建设中钢筋保护层现场检测的应用,描述了仪器的检测指标和操作规程,并对检测结果做出分析判断,以期为土木工程质量的检测方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现代建筑行业技术发展迅速,国内对于土木工程的需求量也在逐渐提高,这给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土木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牵涉到多类因素,工程环节非常复杂,尤其是混凝土施工环节,其作为土木工程的主体材料,只有将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升,才能够改善整体施工的质量.本文即是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根据混凝土的施工周期分别探讨了混凝土施工前准备、施工中和施工后养护的技术,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土木工程施工阶段,混凝土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混凝土结构使用性能也亟需提高。如何来解决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是现阶段整个建筑行业需要研究的一个难题。本文将从土木工程建筑概述及混凝土概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三个方面来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一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任务和特点1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技术性质、应用及检测方法,具有在工程实践中正确评价、选择和使用各种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木工程逐渐增多,相关的工程技术也层出不穷.其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中较常运用的一项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及预防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裂缝问题.由于这项技术的运用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需要施工人员深入了解技术应用的要点,以便在实际施工中合理运用,提升施工质量.本文就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螺旋焊管的需求量及产量的日益增加,其焊缝的质量也在逐渐引起国内相关行业的重视,对焊缝的无损检测方法及技术也在日趋成熟和完善。本文针对螺旋焊管焊缝的超声波检测进行分析和介绍,从超声波连续探伤和手动探伤两个方面详细介绍超声波无损检测在其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钢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工程建筑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塑料、玻璃、木材、铝材、钢材和混凝土等.但是,当提起土木工程结构,人们通常只会想到两种材料--结构钢和钢筋混凝土.对于土木工程结构来说,不仅要从结构特性的角度来考虑,还要从施工有效性和成本有效性的角度来考虑.其成本主要包括基建成本、环保成本和居住成本.本文介绍了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从建筑设计、施工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重点是钢结构,并尽可能地将钢结构的性能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施工质量,随着土木工程建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混凝土结构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对混凝土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进而针对性的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求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项目质量.  相似文献   

12.
激光超声检测技术及其工业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激光超声的基本理论,综述了激光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重点介绍了激光超声检测技术在工业中的相关应用,如:材料性质的无损评价、对复合材料构件进行评估、在高温有辐射等恶劣环境下对样品进行检测、非接触测量固体材料厚度等.对激光超声应用于纳米材料中的研究概况也作了简要说明.同时指出了激光超声检测技术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土木工程结构损伤检测技术的发展、各种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传统检测方法、基于静力参数的损伤诊断法及基于振动的损伤检测法,并介绍了结构损伤诊断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字射线成像检测技术对飞机铝蜂窝复合材料结构内部积水进行无损检测,并对其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对发现的可能积水蜂窝区钻孔吸水,以验证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识别铝蜂窝结构积水,并能对其进行精确定位,对保障飞机铝蜂窝复合材料结构件的修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徐 《电大理工》2014,(2):18-19
无损检测技术是利用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因存在缺陷或组织结构上的差异使其物理量发生变化这一现象,在不损伤被检对象未来用途和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测量这些变化来了解和评价被检测的材料、产品和设备构件的性质、状态、质量或内部结构等的一种的检测技术。文章简要介绍常用无损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同时就我国目前的检测技术发展做综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工程建筑行业的技术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加之城市使用面积逐渐减小,高层建筑工程量增加,为推动土木工程技术发展创造了条件.裂缝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利用注浆技术能够对其进行预防和修补,提高房屋的使用寿命和质量,保证人民财产安全.本文对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方法的运用进行研究,首先探讨了该技术的概念,说明了注浆技术本身的作用、应用范围,并对注浆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阐述,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铸钢件中铸造缺陷的分布规律和随机特征,将24个土木工程结构用铸钢节点分为简单铸钢节点和复杂铸钢节点2组样本,利用目测、磁粉和超声波3种无损探伤方法对节点中的宏观铸造缺陷进行检测,然后对无损探伤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芯撑未熔合缺陷为复杂铸钢节点中比较常见的缺陷,该类缺陷目视可见,在铸件出厂前都会进行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渐完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大幅提升,人们的各项生活指标都在增加,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对社会中各行各业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土木工程的建设水平也成为了人们要求的标准之一,全社会对于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土木工程的质量,就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工程施工的控制.要想从根本上对土木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施工材料是非常关键的,在施工材料的选择直接决定土木工程的施工能否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在我国具体的土木工程施工中,工作人员在材料的筛选上通常都会出现许多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就会为工程的施工带来影响,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控制带来负面作用,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土木工程的质量水平进行控制.本文根据我国当前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问题以及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为我国的土木工程质量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土木工程的发展是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而提升的,尤其是在近些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在经济、科技等方面有了更多的交流,使得我国的建筑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而我国的人民在经济水平提升的情况下对居住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对工程施工的每个项目和材料技术等进行研究以保证工程质量,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最常用的一种材料,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有必要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来提升土木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土木工程的施工材料对工程的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本文主要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材料在选择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旨在为土木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