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通识教育课程理念认识的必要性、通识教育课程概述、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国外高校通识教育实践经验及国内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管理新对策五个方面阐述如何通过认识、比较、发现问题及提出对策的过程与手段,以期为高校本科学生创新教育管理方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在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突出作用。课程建设是通识教育的关键与核心,高质量的课程是落实和实现通识教育育人理念和目标的重要载体。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凸显的课程设计理念稍显落后、课程目标定位存在偏差、课程模块组合有待优化、课程实施方法相对单一、课程评价方式较为传统等问题制约了通识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建设,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不利于高校一流本科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要从理念、目标、模块、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通识教育的建设现状进行完善与调整,促进通识教育课程育人作用的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3.
反思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机制和教育行政化模式中存在的人本缺失现象,运用人本主义理念重新审视这些教育问题,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管理无疑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与价值:教学改革在目标、内容、过程评价中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需要;学校教育管理中要以教师为本,创设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解决当前教育管理"去行政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推进素质教育将成为高校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点,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离。而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最为成功的经验是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中都实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借鉴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改革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需要我们进一步确立通识教育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明晰通识教育的目标;改革现行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计课程体系;改革管理制度和体制,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高校的教育管理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应用型高校应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实际需求,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本研究分析了应用型高校教育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型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制度,加强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变革,探索教育管理创新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以培养知识宽泛、思维开放、能力全面的人为目标的非功利性教育思想与理念,已经在国内高校的本科教育中广为实践.研究生通识教育要追求文理通识,倡导以通促专,突出全人培养,强调导师素养.  相似文献   

7.
高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并建构与这一理念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制度。当前高校面临教育管理行政本位化、人才培养维度单一、教育教学评价线性化、一线教师边缘化、教育教学生态异化等问题,对此,可以实行教育管理去行政化、评价体系多维化、教育生态正常化、教师地位主人化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强基计划"价值取向是振兴基础学科,发挥基础教育的引领导向作用,这在理念和目标上与通识教育高度一致.因此,在"强基计划"视域中,高校要结合"全人"培养理念,在目标取向、教学体系上对现行通识教育进行再思考;追溯课程体系设置"初心",从源头上审视和转变通识教育理念;重点围绕解决课程体系随意性、教学模式单一化问题,探索教育改革的路径,以变革性的"强基计划"推动通识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瓶颈从内部管理的角度而言主要是观念滞后。适应高校"去行政化"改革趋势,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学理论,构建"服务为本"的高校行政管理理念,从根本上提高行政工作的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10.
高校通识教育的隐性课程:学生社区建设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理念及其目标的提出,必然会对我国高校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和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隐性课程是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有助于实现通识教育的"全人教育"目标。学生社区所具有的隐性课程特征尤为明显。只有充分认识学生社区建设的意义、把握重点、完善机制,才能发挥学生社区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人的普遍知识、发展人的心智、培养人的社会适应性的教育.通识教育课程是承担通识教育,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课程.当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存在课程缺乏整体规划、课程结构欠合理、课程实施方式陈旧、课程教学效果不佳、课程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应从科学整体规划、加强内涵建设、健全课程管理机制、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与管理等方面采取改革措施,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2.
国内高校积极探索实现通识教育的路径已有多年,但其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质疑。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的主要载体,清华大学在探索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过程中,尝试性地采用了工科教育中广泛使用的成效基准教育理念与能力导向课程设计来分析当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建设,指出通识教育众课程与通识教育目标之间欠缺逻辑对应的普遍性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清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困惑和设想,探讨了如何锚定与对应课程与能力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本文建议高校在通识教育初建阶段将引入OBE框架以及能力导向课程设计理念可作为一种选择,此举有助于厘清大学通识教育在本科教育中的定位与通识课程之间的逻辑和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自20世纪40年代引入我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我国各高校的通识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理念上有误区等.要改变这种现状,应该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整合,充分挖掘隐性课程,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不断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组织机制四个方面探讨MIT的通识教育模式,并在分析我国理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吸收MIT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寻找到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通识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国内高校在提倡和发展通识教育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三个方面:一是要树立起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最根本的通识教育理念,这与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在一致;二是通识教育要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三是通识教育要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结合以上三个方面,从高校的课程设置角度考虑,在高校开设不同层次科学史课程是较好地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日益引起地方高校关注,但由于存在通识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不很明确、课程结构化程度低等问题,我国地方高校尚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影响了通识教育作用的发挥。针对存在问题,从通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目标、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主要原则、整体结构、主要内容、具体形式、教学方式和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通识教育课程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内地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推行通识教育,然而很多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效果并不乐观.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何在?如何进一步推进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这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内地高校推进通识教育发展的瓶颈,即对通识教育的理念缺乏深层次的认识,通识课程质量不高,通识课程师资力量薄弱;提出了改进高校通识教育质量的对策,即进一步深化对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认识,努力提升通识课程质量,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通识教育视角下,探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旨在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高校英语教学革新发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合通识教育理念进行改革,需要以通识教育内涵认知为基础,分析通识教育目标与大学英语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强调通识教育视角下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可行性。以课堂教学改革困境为切入点,实施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与加强师资建设等策略,以期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在通识教育视角下实现有效改革。  相似文献   

19.
高校去行政化对实现学校管理重心下移提出了新的内涵与要求。要把高校去行政化的目标和理念贯穿于管理重心下移的实践之中;同时,通过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努力推进高校去行政化目标和理念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识教育并非是与专业教育相对立的教育理念,它是对自由教育的超越与发展,是与专才教育相对立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实施通识教育,要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外隐性通识教育资源的作用,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理念,建立科学的通识教育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