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原因,进一步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32例产后出血病人的资料.结果:产后出血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主要原因.结论:正确评估出血量、旱期发现、及时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和急救护理,是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环节.同时产后出血是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首要原因,因此,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做好产前检查,正确处理产程,产后认真观察,细心护理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一种常见症状 ,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中使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 ,在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大出血等方面明显优于使用催产素的传统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晓莲 《大连大学学报》2005,26(4):104-105,111
[目的]分析探讨晚期产后出血原因,以利于临床晚期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回顾分析医院1995年1月~2004年2月9年来收治晚期产后出血69例,分析出血原因及治疗措施和预后.[结果]69例晚期产后出血,其中胎盘胎膜残留18例;子宫复旧不良38例;产褥感染13例.晚期出血原因主要是子宫复旧不良,其次是胎盘残留和产褥感染.[结论]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逐渐下降,但剖宫产术后引起晚期产后出血呈上升趋势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造成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通过收集近5年来在我院产科发生及由下级医院转来的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22例临床病历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因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坏死、感染、部分裂开20例,合并胎盘胎膜残留1例,合并产后子宫收缩乏力1例,其中15例切口裂开位于子宫切口角部,5例位于子宫切口中央,13例行全子宫切除术,4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保守治疗5例.22例患者均治愈.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重在预防,应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产后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寻找早期发现临产后胎儿宫内窘迫的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临产后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的332例患者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产后胎儿宫内窘迫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脐带因素93例、头位难产87例、羊水因素70例、产程异常37例、宫缩剂应用不当及母体胎盘因素各15例、先兆子宫破裂9例和过期妊娠6例.结论:对临产后胎儿宫内窘迫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围生儿患病率、死亡率及剖宫产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围产儿死亡的原因,进一步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方法 对2005-2009年平谷区围产儿死亡病例的一般情况、产前检查情况、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全区围产儿病死率为7.60‰,本市户口病死率为6.18‰,外地户口病死率为15.58‰,65例未进行定期的产前检查,死亡原因中出生缺陷为首位因素.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水平及提高孕产妇的知识技能水平,有效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4月~2013年8月期间收诊的21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体位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行为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多种护理干预措施,并将具体过程进行总结报道.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恢复健康出院,其中173例经抢救后出血停止,痊愈后出院,36例患者出血情况得到控制,转入消化内科进行下一步治疗后痊愈出院,7例患者经处理后出血情况无明显改善,转入外科给予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出现.患者住院时间在2d~11d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7.13±1.42)d.结论:体位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行为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多种护理干预措施等护理干预措施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并且值得在临床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自1992年1月~2004年10月共收治晚期产后大出血20例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产后大出血占同期分娩总数的0.32%,占同期产后出血的8.4%。结果:出血原因主要是:胎盘胎膜残留,其次是子官复旧不良,产科感染等。结论:本组病例通过临床分析根据病因分别采取官缩剂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均获得痊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碘伏纱布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近10年来我院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采用宫腔碘伏纱布填塞治疗的2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出血病人中,成功24例,总有效率96%,失败1例,为胎盘早剥所致子宫胎盘卒中引起凝血机制障碍行子宫全切除术。所有病人预后良好,未发生宫腔感染及晚期产后出血。术后给予2%催产素维持静脉点滴,24h去除纱布。结论:宫腔填塞碘伏纱布是一种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效果好见效快,安全可靠的治疗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大出血的方法。成功率高,既控制了出血,又保留了子宫,避免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华法林致患者出血的原因,抗凝方案的选择及药学监护。方法:介绍1例华法林致牙龈出血及血尿患者的抗凝治疗全过程,并从患者出血原因、抗凝方案的选择及药学监护这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判断出血是华法林导致的ADR后,建议立即停用华法林,肌注维生素K1,静滴新鲜冰冻血浆,以及加用PPI制剂预防消化道出血。入院第3d,患者未再出现牙龈出血及血尿,凝血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可从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患者自身的因素两方面分析华法林致出血原因;抗凝方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因素、疾病因素及药物经济学因素;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华法林用药监护,确保华法林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上消化道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并在本院接受手术的患者130例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按照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对手术后发生潜在再出血进行原因和实效性护理模式的前瞻分析、评估和计算,从而找出导致术后失效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式,以进一步制定防范措施和护理计划.结果:观察组应用FMEA对上消化道出血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评估和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降低了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通过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有效地降低了上消化道出血手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和病人的舒适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顽固性产后出血治疗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3-07-2008-07月以来,采用药物治疗、宫腔碘伏纱布填塞、B-lynch缝合术、次全子宫切除术等抢救的23例顽固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抢救成功.其中药物抢救成功5例,宫腔碘伏纱布填塞成功10例,B-Lynch缝合术成功6例,2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结论:一旦发生顽固性产后出血,首选药物治疗,如无效,急行宫腔碘伏纱布填塞或用B-Lynch缝合术可起到一定的止血作用,如为羊水栓塞所致的出血或出血难以控制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时需行次全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尿潴留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36例产后尿潴留发生的情况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产后尿潴留的产生与宫缩乏力、第二产程的延长、外阴损伤疼痛、产前或产程中应用大量的解痉镇痛药以及产妇紧张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经一系列综合治疗和有效的护理,36例产后尿潴留患者均已治愈。结论:针对产后尿潴留的发病原因,进行心理护理、加强产褥宣教、采用物理刺激方法并结合护理干预是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有效护理措施,大大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卒中所致急腹症诊治失误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0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少见原因的腹部卒中所致急腹症3例(4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少见原因的腹部卒中所致急腹症均误诊;3例中手术治疗3次,再手术1次,保守非手术治疗1例,死亡2例。结论遵循外科诊治基本原则,掌握疾病诊治基本功,避免思维定势,可以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血管专科的经验和技术有助于该病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头位产宫颈裂伤的原因.[方法]对头位产宫颈裂伤6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裂伤与产程的干预有关,是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结论]正确的处理产程,减少人为干预,是预防宫颈裂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一氧化碳(CO)中毒的原因,探讨急性CO中毒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对45例CO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采取的临床急救及护理.结果:45例患者经常压吸氧或高压氧治疗、防止脑水肿、对症治疗等急救治疗,以及做好各项护理,其中43 (95.6%)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患者死亡,半年随访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加强护理是降低CO中毒患者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年间易引起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宫腔填塞术的实施使产后出血率降低至4.6%.无一例切除子宫.结论:宫腔填塞在预防产后出血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孕产妇死亡率是评价妇女保健工作水平和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在本市有正式户口的死亡孕产妇,包括规划外生育死亡者的调查。根据WHO和FLGO的有关规定,孕产妇死亡系指在妊娠期间至产后42天内死亡。包括妊娠间和不同部位,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加重或治疗不当的原因。如内、外科疾病及宫外孕死亡者,但不包括意外事件及葡萄胎或节育手术死亡者。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出血最多见。临床上常采用缩宫素治疗,但其敏感性个体差异大。为探讨防治产后出血简易而高效的方法,我科采用第三产程早期口服米索前列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产妇中,随机抽取足月单胎妊娠,正常分娩,无妊娠合并症或妊娠并发症,近期内未用过米索前列腺素制剂的自然分娩者135例,平均年龄(24±3.4)岁,分为米索前列醇组75例和催产素组60例。各组产妇年龄、孕周、产次、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1.2方法米索前列醇组产妇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米索前列醇0.4 mg嚼服,缩宫素组于胎儿娩出后,宫体部注射缩宫素20 U。1.3监测指标⑴第三产程时间: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的时间。⑵产后2~24 h内出血量。全部病例采用统一制定容积法和称重法。当胎儿娩出羊水流尽后,立即在产妇臀下垫弯盘至产后2 h,然后将弯盘中血液倒入刻度量杯,标准计量,即为产后2 h总失血量。计算该产妇创面的渗血量及抹去的血量,将带有血液的纱块称重,减去纱块未抹血时的重量,纱块每增加1.05 g换算为出血1 mL。⑶测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原位更换长期导管并发出血的原因,探讨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实施的3例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原位更换长期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均出现术中出血或术后渗血的情况.结论:掌握手术指征,术前充分评估.对于择期手术,应提前停抗凝药物.手术应在有抢救监护的设施下实施,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技能,术后避免不适当的活动,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