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对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的理解产生了严重的偏差,表现为:只关注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而忽视音乐课程的内在和本质价值———审美价值;只注重非审美的体验(知识、技术等),而忽视审美体验(联想、想像、创造、情感);漠视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只习惯于把其他课程的教育目标简单地移植为音乐课程的目标,而忽视音乐教育自身的审美育人目标等等,导致了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音乐课程审美性的严重丧失。因而,国家教育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让音乐课程正本清…  相似文献   

2.
如何音乐课的术科属性特点与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特质,成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中的焦点。音乐教育的化属性和技能属性并存的特性是客观存在回避不了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要直面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审美不能脱离音乐基础知识学习。音乐基本能力培养和音乐基础知识学习方式需要改革,要将音乐审美教育融入其中,而不是回避和取消。  相似文献   

3.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审美体验价值”放到了音乐课程价值的第一位,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仍然存在只关注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而忽视音乐课程的内在审美价值,音乐审美价值必须体现在感官和精神的愉悦统一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育人的目的。教师要从作品的选择、探究评价等方面思考,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学是一门以培养审美能力为核心的教育。通过传授知识和艺术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对美好的人、事、物产生兴趣,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审美享受,从而提高对现实生活中的"美"的感知与理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本文从音乐教学中的思想引导、音乐感受、雅俗共赏等方面探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效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音乐作为独特的艺术部类,其本质是审美的。音乐审美价值与音乐审美属性密切相关。音乐审美属性与音乐审美作用下的功能系统相对应。音乐审美的功能是一个多义系统,它以音乐审美属性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和”是中国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它不仅像征天地万物运行的内在法则,更是各家音乐思想的出发点、立足点。在嵇康“声无哀乐”的音乐思想中,对于音乐本质的认识,是其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部分,这个本质就是“和”。嵇康对于“和”的认识,同时也决定了他的音乐审美价值取向以及音乐与情感的关系的界定。  相似文献   

7.
音乐学科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学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在各个不同的音乐教学领域中.在教学中应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以听为媒,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真正实现音乐学科的"审美体验价值".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特殊的音乐语言-旋律,振撼人们的心灵,使人产生愉悦,激发想象,产生情感,获得美的享受.教师要懂得审美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将它贯穿、融汇在音乐教学中,方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9.
宫修建 《文教资料》2008,(26):79-82
音乐"原本性"思想探究的是音乐审美与人的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建立在音乐审美所赖以存在的生理价值与心理价值的高度统一基础之上.本文注重人对音乐的感性关照,强调人对音乐的原始体验,旨在揭示音乐审美的原本性特质与审美接受基础.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特殊的音乐语言-旋律,振撼人们的心灵,使人产生愉悦,激发想象,产生情感,获得美的享受。教师要懂得审美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将它贯穿、融汇在音乐教学中,方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乐记>中的音乐美学思想,论述了音乐审美关系的构建问题以及审美主、客体的审美把握问题.作者认为<乐记>中不仅区分了"声"、"音"、"乐"三者的概念,并将其与"物"、"心"概念相结合,分析和讨论了音乐审美主、客体的审美把握问题;此外,<乐记>还通过"物-心-声-音-乐"这一结构关系,描述了音乐审美关系的构建脉络.  相似文献   

12.
七音十二律以其无穷的变化组合,构成色彩斑斓的奇妙音乐世界.音乐在各类艺术中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传达出震颤心灵的情感语言,音乐的审美作用,在音乐作品中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有些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比较突出和强烈;有些作品的审美作用比较突出和强烈.那么音乐美是什么?它的审美对象是什么?音乐内容、形式?是音乐美存在于它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因为音色这一客体的不具象性、无语义性,往往不像其他音乐表现手段(旋律、节奏、调式、和声)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音色作为音乐表现的一种要素,仍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自身规律,有与创作主体、审美主体构成的由实践到认识的关系.文章从音乐实践美学的观点,对音色审美中的心理基础问题、个性与风格问题、历史与现实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求音色这个古老而又待于不断开拓、深化的领域在理论上更加完善,在创作、表演、欣赏等方面有更全面、更周密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是情感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加强对当代学生音乐审美的熏陶。这就要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要以审美教育为主线指导整个音乐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中参与音乐生活、接受音乐熏陶、享受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15.
随着音乐教学的深化改革,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越来越引起老师们的重视。审美教育就是美感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培养人的感知、鉴赏和创造美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教育。它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它直接影响人们的情感与理智、精神与道德、情操与思想。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而它又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就要求在音乐教学中以审美教育指导音乐教学,并贯穿在整个音乐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教师》2009,(16)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学音乐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始终存在着严重的割裂、脱节现象.此文尝试在探讨中学音乐教育审美功能内涵和要素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当前中学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中学音乐教学中审美功能的实现途径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从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音乐教学的审美原则,音乐教师的审美规范及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要求等方面,对音乐教育教学的审美要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音乐论著《声无哀乐论》和《淮南子》中都论述了音乐审美主体的接受差异问题,并充分肯定了这一现象的存在。而音乐审美的三性,即选择性、主导性和创造性就是音乐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产生接受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其文章论说新颖,往往打破陈见,师心独到。《声无哀乐论》作为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一反旧说,自成一体,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他在文中指出音乐不能表现具体的情感,要求音乐以平和为体,不涉伦理,反对儒家的乐教思想,反对把音乐当作名教的工具、统治的手段。《声无哀乐论》的出现解放了被礼教长期束缚的音乐美学思想,有利于对音乐自身形式规律的探讨和发展,在音乐美学史上具有显著的进步意义。围绕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的"音声无常"、"和声无相"两个核心论点,分别从思想基础、心声关系、审美差异、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分析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特点,并对嵇康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的贡献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重视在艺术能力和艺术技巧方面的训练,往往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审美教育。而审美作为音乐艺术的核心功能,在音乐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着重探讨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倡导在音乐教育中要实施审美教育,从而实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