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1,(20):23-24
当前,学科教育正由过分注重"双基"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转变。强调认知、情感、态度的整合,学生的学科学习活动被认为是人格形成的过程。这和心理教育追求的目标十分吻合。因此,把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情感教育即情感与认知的有机结合。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因素的影响,导致习作教学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个性与情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素养,是打开小学生语文习作大门的“金钥匙”,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催化剂”。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制定科学的情感培养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情感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促进其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多,其中学科渗透相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渠道,更具有经常性、全体性与主动性的优势.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通过情感信息的传递,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王宏伟 《课外阅读》2011,(5):133-13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态度的正确引导,注重对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各学科中,语文是基础学科,具有知识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特点,所选文本富有艺术性和思想性。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凸显人文性和工具性。“三维目标”明确规定,既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又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的确,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有机的统一,可这种有机的统一却被不少语文教师误解为——每篇课文都得落实“三维目标”,甚至误认为每一篇课文思想教育的熏陶重于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这些教师牺牲了文本的“庐山真面目”,人为地给许多课文都贴上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标签。于是,就有人感叹:“语文课堂教学肥了政治科的地,荒了语文科的田。”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多向的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搞好思想教育,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是要搞好“情感渗透”,“情感渗透”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情感的相互交流感染达到高度的和谐融洽,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一、教材为本,情与知的统一,以知育情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学科有两个领域,“即以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认识领域和以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及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这两个领域相互渗透并互为因果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优势,语文教材中具有大量生动形象、带有强烈个人情感和浓郁主观色彩的内容,直接关涉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心理健康要素,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与大家一起探讨职业语文教育中“表达与交流”模块的教学中实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把知识、能力与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三维教育目标:“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三个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使学生从这一主题出发,既获得知识,又能在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在情感方面得到体验。”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把情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以理激情,将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以情激情,将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情感熏陶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以境激情,将学生实践活动中的情感培养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以行激情,将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的情感培育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挖掘语文教材丰富而生动的内涵,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教育。教师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双效效果。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情感教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更是语文教学目标所能实现的重要手段。我们所说的语文教学过程.不但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更应该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应以语文智能教育为主干.将情感教育的开发培养渗透于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有效的提高之中.从而使学生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到受熏陶,个性获得发展.人格得到完善.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语文情趣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柏勋 《教育研究》2006,27(9):82-85,96
语文情趣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情感与趣味的教育理念,主张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在轻松愉快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乐观自信、与人共处、以学为乐等品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愉情养性,提升境界。通过语文情趣教学,使学生在“自我设计”中增加更多的自信力,从“与人合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从语文学习中享受更多的轻松感,真正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促进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都有明确体现。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景中来。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从两个方面浅谈一下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语文课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把学习语文与促进人的发展,塑造健全人格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在语文教学中渐渐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所含的有关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过程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也是求索作者思想观点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手段。纵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因此,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体验,并以之去感染学生,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因素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中得到无形的渗透,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都有明确体现。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景中来。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从两个方面浅谈一下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