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与推广工作,不仅要冲破观念上的障碍,而且要冲破管理上的障碍,坚持教学管理创新,解决教学管理滞后于课程改革的问题。一方面,营造和优化课程改革的创新空间,尊重、保护和调动广大教师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课程改革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关注生命体验,关注儿童发展和生活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也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要实现课程改革人性化的基本努力方向,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就首先要突出课程实施主体体验,在一定的课程情境中生成新的课程意蕴,因此,体验课程应当成为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一个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建立一套合理的课程体系。而课程改革又受诸多因素影响,课程与知识之间,课程与学生之间,课程与教师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除此之外,课程还有受到一定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要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一定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影响。要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组合,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一定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结合我省实际,从课程内部看,我认为,重点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河北教育》2002,(5):4-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到教育教学领域诸多方面的根本性改革,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我们要深刻理解这场改革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扎实工作,确保改革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具体来说,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评价与考试的改革,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其中有的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次课程改革,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是课程功能的转变。新课程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  相似文献   

5.
论班克斯多元文化课程改革的途径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克斯多元文化课程改革的途径有四种:贡献途径、附加途径、转换途径和做出决定与采取社会行动的途径,这四种途径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课程要体现多元文化的理念;目前的课程向多元文化课程的改革必须要进行结构上的调整,必须能使学生形成多元文化社会所必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中,要增加活动课程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毛齐明 《中学教育》2009,(11):60-63
英国2007年开始的课程改革针对国家控制较强、职业化倾向明显、标准过于繁琐等弊端,进行了面向新世纪的改革。它着眼于提高课程弹性,提出了使学生成为成功的学习者等目标,并力图以策略性评价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些改革对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反思和推广阶段的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包括课程目标要适当具体化,课程管理要有更大的弹性,课程实施要“放”、要“活”,课程评价要宽容,课程内容要适当加强职业倾向等。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万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课程教材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教学改革将是一场更持久的、更复杂的攻坚战。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核心任务,本次教学改革要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8.
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模式已经确定。地方课程作为沟通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桥梁和纽带,它所独具的民族性、地域性、本土性、主体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对优化课程结构、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根据本地实际,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努力开发和建设好地方课程,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作贡献。  相似文献   

9.
目前,课程改革已成为整个教育领域的“动感地带”,课程文化也应社科人文领域的“文化热”之运而悄然兴起、方兴未艾。文化型课程改革需要加强课程文化的实践品格与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之间的整合、融合与和合研究。文化型课程改革旨在培养、铸就自己的文化品格.文化品格的提升和完善,是课程改革成熟与成功的标志。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集中体现在:“古今中外”文化关系的处理:更宽阔视野下的知识观问题;文化型课程改革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地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自觉和生命自强。  相似文献   

10.
论高职课程改革的目标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从起步到发展的各阶段之必修课目,这对于我国高职院校的正确定位、办出特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关键性的核心作用。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确定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分步推进。因此,为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有效,必须界定和不断完善课程改革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中小学进行了三次旨在提高学术质量的课程改革,每一次都强调了相应的教师教育改革,三次教师教育改革共同的趋向就是在课改的同时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课改的同时要注重相应的教师教育,加强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2.
大学与课程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大学改革必然触及课程改革 ,未触及课程改革的大学改革未必是有效的改革。优秀的大学管理人员必定会对课程有更多的关注 ,未关注到课程的教学管理人员是还未走上正路的管理人员。优秀的大学校长必有优秀的教育理念 ,优秀的教育理念中必含有先进的课程理念。大学课程的地位将随着大学地位的上升而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3.
欧用生教授是我国台湾大同大学讲座教授、台北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教授。作为我国台湾课程界的著名专家,欧用生教授亲历了我国台湾数次课程改革的历程,深谙课改潮流的暗礁在于课程评价。通过对欧用生教授的访谈可知,20世纪以来,我国台湾进行的历次课程改革均有其深层原因。九年一贯课程改革是我国台湾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大变革,但其课程评价的异化现象是本次课程改革最为薄弱的环节,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以课程评价文化引领课程评价改革,是课程评价改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都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对中小学的课程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和完善;并且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力求达到课程的综合化。那么,对课程改革进行必要的社会学分析,不仅有利于我国今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自主而全面的发展,更好地适应新世纪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要树立现代高校课程体系的理念;加强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综合性;注重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创新性、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色。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的实用性应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及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对健康知识、医学常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6.
课程是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对于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剖析,最基本的需要从两方面来把握:其一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轨迹分析;其二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现状把握。  相似文献   

17.
当代课程改革:方法的局限与症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的、复杂的、系统的基础教育建设工程.显然,当代课程并不缺乏改革,但并不是每一次课程改革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相反,在当代众多的课程改革运动中,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鉴的经验也不多,相反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改革方法与路径问题的深刻思考.反思与纠正突变式的、外推型的、革命化的改革方法与路径,是当代课程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s: 1) how Korea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ive recent curriculum reforms; 2) where their perceptions emanate from; and 3) what support teachers need in order to implement curriculum reforms actively and effectively. This study has shown that teachers generally harbour negative and unconstructive feelings about curriculum reform. These feelings negatively impact their involvement in and commitment to implementing reform. Several issues to be considered for teacher training and support evolved from our analysis of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first, teachers are insufficiently provided wit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mes that support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econd, teachers lack opportunities to work through implementation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with peer teachers; and last, contextual and cultural constraints inhibit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upon these findings, this study make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eacher educators and curriculum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地理学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学教育是我国 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一定的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但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和陈旧的课程体系与目前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以及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极不相适应,阻碍着创新型地理人才的培养。因此,对地理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地理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改革。地理学教学体系的改革需要面向现代大学的教育观念,根据时代的发展、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社会的要求和人才市场的变化,在对地理学教学课程体系改革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适合社会经济学和学科发展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印度贯彻新时期教育政策,对高中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课程设置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结合,课程内容强调多样性与应用性结合,课程管理强调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课程评价强调多样性与现实性结合。本文总结了印度高中课程改革的经验与问题,分析了印度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强调课程的公平性取向、民族化取向、职业化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