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中"如"字的词性和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言文词"如"在《论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共计出现了147次,分别有作动词、连词、词尾以及形成固定结构,这反映了先秦时期"如"字的基本用法。《论语》中"如"字的动词义项为"像、及、就是"。"如"字连词有假设连词"如果"、选择连词"或者"、他转转折连词"至于"义。"如"字的三种固定结构为"何如"、"如之何"、"如……何"。此外还作形容词词尾。  相似文献   

2.
动词"打"的引申途径应是以"撞击"义为核心,程度减弱引申为"接触"义,程度加强引申为"挤占(时间或空间)"义,其它众多的"义项"都是以"接触"和"挤占"为基点在具体语境中的"变体".  相似文献   

3.
出现于东汉的文言词"死党"本指"为朋党效死尽力"(A),至迟在北宋引申为"为某人或集团出死力的党羽"(B)和"顽固的反动集团"(C),这些义项的附加意义均含有贬义色彩。该词进入白话词汇系统不晚于明末清初。20世纪中期以来的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可以看到"死党"表示"知己、极好的朋友"(D)的用例,这是交际者突出修辞效果的产物,该义项随时代的发展使用越来越普遍,可能会成为"死党"的常用义。  相似文献   

4.
"花"的义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分得很细,达19个义项。可以用隐喻和转喻的思路分析义项之间的关联,从而深刻理解各义顶的含义。可以对各义项的组词进行排列对比分析及在句子中的位置分析,从而感受到"花"字在汉语系统中的丰富和繁杂使用。通过研究,发现《现代汉语词典》对一些重要义项未能概括,对一些组词中的"花"义未作说明,还有构语上的一些新义未能纳入。建议应该合并几处义项,并将"图案"义列入"花"的义项,并慎重对待方言义项。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自汉代起"打"字义项与应用的基础上,以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为关键时间节点,介绍了"打"字分别在这些时段产生的新义项,研究了"打"字义项在古代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对"打"字的古代义项做出了全面地叙述。  相似文献   

6.
汉字"日"作为"性行为"义项,从本源探讨,当来源原始初民对太阳崇拜和男性生殖器崇拜,但随着"日"的帝王象征意义的巩固和强化,"日"字"性行为"义项被禁忌,作为一种心理情结沉淀,至到反宋理学、宣扬人性时,得以张显。  相似文献   

7.
释“动”     
"动"字最早见于毛公鼎的金文,"动"之本义为背得动,引申为改变原来的位置或状态,表示移动、摇动、振动,并通过隐喻和转喻的综合作用产生了"动"的一词多义。"动"字的多个义项之间以认知原型为中心,呈现出放射性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和小篆的"企"字,是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它的上半部是个"人"字,下半部是个"止"字。古人用"止"表示脚。在"企"字中,这个人踮起脚后跟,伸长脖子在观望、等待着,所以"企"的本义就是踮着脚看,现在引申为"盼望"。如:企及(盼望达到,  相似文献   

9.
"打"字是现代汉语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在参照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普通话和现代汉语方言两方面对打的现代义项进行了分析。汉语中较为活跃的汉字"打"有五种词性,数十个义项。  相似文献   

10.
“乃”字在各辞典中均有多个义项,但其义项间的关联,却鲜有人问津。笔者今以《左传》中的“乃”字为范例,从纵向历时角度,分析其义项间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根据意象图式、隐喻、语义链等理论,着重研究了介词"for"的语义扩展机制,并建立了"for"的语义链。当射体指向界标时,介词"for"的语义扩展模式为:从"方向"到"目的地"、"空间/时间距离"、"爱好、特长",同时又从"目的地"依次扩展到"目的(获取、代表、利益等)"、"交换"、"相当"等义项。当界标指向射体时,"for"从"方向"引申为"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算"的所有义项发展演变过程,为揭示"算"的词义演变趋势和特点提供了历史发展的材料,从中也可以看到"算"在词义演变中不足语法化的过程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给"字替代"与"字,是汉语演变历史上的一种词汇兴替现象,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证,我们发现,它们之间的替代演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无论是在替代时间上,还是在替代义项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词"如"在《论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共计出现了147次,分别有作动词、连词、词尾以及形成固定结构,这反映了先秦时期"如"字的基本用法。《论语》中"如"字的动词义项为"像、及、就是"。"如"字连词有假设连词"如果"、选择连词"或者"、他转转折连词"至于"义。"如"字的三种固定结构为"何如"、"如之何"、"如……何"。此外还作形容词词尾。  相似文献   

15.
钱倩 《语文知识》2013,(2):52-53
《诗经·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一句中"贰"字的理解众说纷纭。通过分析北大古代汉语语料库里的"贰"、"二"、"忒"的词性特点,认为"贰"按其基本义项"背离、背叛"解释即可。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汉语中,“若”意义极为广泛。如何确定“若”的本义对其各义项之间的源流关系至关重要。本文在前人基础上拟从形、音、义三方面重新探求“若”这个字(词)的本义以及各义项之间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释“庚”     
"庚"字的本义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说。从对古今学者观点及"庚"字后起义项的分析来看,"庚"的本义应该是"有耳可摇之乐器"。其演变过程应为:"庚"从"有耳可摇之乐器"的本义引申出"接续"义和"更替"义,表示天干第七位及年龄是"庚"的假借义。  相似文献   

18.
"老"字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颇高,随着语言的发展与演变,经扩展引申,其义项就更多了。本文从"老"字的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以及语法特征入手,对"老"字的意思进行深入全面地探讨,目的在于汉维对比翻译时,必须要求使用者注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交际场合、交际对象等)能够使用得切境、得体、有效。要在理解了"老"字的真正含义后,才能在维吾尔语中找到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19.
《汉语大词典》"调直"作单义项处理,曹小云先生《"调直"释义补正》增添了一义项。根据语言资料和方言用例,补充了"妥帖,完美"等义项,分列为五个义项。  相似文献   

20.
动词“打“的词义引申途径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打"的引申途径应是以"撞击"义为核心,程度减弱引申为"接触"义,程度加强引申为"挤占(时间或空间)"义,其它众多的"义项"都是以"接触"和"挤占"为基点在具体语境中的"变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