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 引言 传统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直接记录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和时间,并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二是用自由落体实验仪,通过测量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并用数字毫秒计记录小钢球通过两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并保持上光电门的位置不变,多次移动下光电门的位置,进而用作图法求得重力加速度.以上两种方法均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应用力学实验室常见的测量重力加速度的三种方法:单摆法、小钢球自由落体运动法(落球法)和倾斜气垫导轨法,分人次测量了张掖地区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离散度小,误差小,可重复性较好.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设计需要最少的简化条件和最少的测量量的个数,且实验所用到的物理模型应该是最简单的.因此,单摆法是实验室测量重力加速度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并测量重力加速度时常见的“打点计时器和纸带”实验、频闪摄影技术以及光电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工具,存在着精确性、可行性、真实感等方面的诸多不足.以创新改进这一实验的装置和方法为目标,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小组经历了拟定方案、学习新技术、制作仪器、实施实验、处理数据、反思不足等过程,在失败与改进中走向成功:自制“自由落体运动分析仪”,利用单反相机拍摄钢球下落的整个过程,并通过逐帧播放定格钢球下落的各个瞬间,在保证直观、可视化效果的同时,实现了精确的数据读取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学阶段,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原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测定重力加速度。另一种是使用单摆测量其周期,进而间接测量出重力加速度。这两种测量原理中,使用单摆原理测量加速度的方法更丰富一些。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测量者用秒表测量出单摆周期即可。但这种方法要求测量者全神贯注,不能有一点分心,而且在停表时存在超前或滞后现象,造成测量结果误差较大。有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在教学《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利用台面上的实验器材,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测出重力加速度。刚过了三分钟,第一小组就要求汇报实验结果。汇报如下:"我们小组共测量三次,第一次测得自由落体加速度9.81 m/s、第二次9.80m/s、第三次9.79 m/s,通过实验我们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度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为9.80 m/s。"实验数据和结论如此准确无误,显然学生的实验操作具有  相似文献   

6.
用不确定度分析单摆的摆角与摆长对测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是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但进行实验时常常由于受到摆角与摆长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所测重力加速度g的误差。文中从理论和实验上分析了单摆的摆角与摆长对测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并对测得的重力加速度进行了不确定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是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但进行实验时常常由于受到摆角与摆长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所测重力加速度g的误差。文中从理论和实验上分析了单摆的摆角与摆长对测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并对测得的重力加速度进行了不确定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实验中,单次测造成的误差没有统一的规律,只能通过估计最大误差的方法来获得其误差,进而计算最终结果的误差。一、单次直接测量的误差在实验时,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需要对某一物理量进行认真的重复测量,并使测量次数达到一定的要求。然后按照一定的统计规律确定测量的精密度,进而讨论直接测量的误差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然而,实际测量过程中有时被测的物理量是动态的,例如测量运动的小车通过某一位置时所用的时间;测量物体自由下落在某时刻的高度;测量热平衡时的温度等,都只能对被测物理量进行单次测量。还有些物理量的测量在整个实验中…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条件。2.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建立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在地球上的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同,通常情况下g取9.8m/s2。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教学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条件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重力加速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概念,在中学阶段比较准确地测量重力加速度大小的实验是单摆实验,用到了转换的方法.[1]但由于计时等原因,利用单摆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亦存在误差.[2] 为此,笔者根据不同的实验原理,利用PASCO传感器来测量重力加速度,数据准确,而且可以在实验数据图表中观测实验过程,取得了非常准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难点是: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本节教材的重点和关键在于说明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  相似文献   

12.
落球法测重力加速度,原理简单,比较直观。由于用这种方法球下落的时间短,计时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如果利用手控秒表计时,误差较大;如果用光电管结合毫秒表计时,不仅麻烦,而且造价也较高。现介绍一种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计时的测量方法,简单易行,能  相似文献   

13.
加强实验教学中的理论分析是将书本知识变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复摆实验中,利用误差分析,我们采取直接计算重力加速度g的方法代替传统的图上作业法,既简化了测量程序,又优化了计算结果。因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欲望。  相似文献   

14.
何红春 《数学教学》2012,(5):2+1+40
高二理科班一学生在课后向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物体在空中竖直下落,如果不计空气阻力作自由落体运动,那么物体下落到地面的速度是v=2gh(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h是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如果有空气阻力,因速度在低于音速的情况下,空气阻力一般正比于速度的平  相似文献   

15.
正"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测量"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实验数据处理能力、误差分析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然而,这个实验的结果往往出乎教师和学生的意料,实验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经常出现大于10m/s2的情况,这使得许多物理教师在该实验教学时只能注重实验的设计、弱化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无法真正发挥该实验的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两种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原理和根据自由落体原理设计的落球法。实验结果说明:单摆法中用霍耳传感器测量g时要求摆长大于40cm以上测量误差较小,对于落球法,测量误差大,对实验仪器精度要求较高,测量高度要160cm以上时g的测量值才接近真值。  相似文献   

17.
频闪类物理问题即“闪光照片”问题,是一种运动过程的等时记录法,是指把一个或多个物体的实际运动,采用高速摄影的方法经多次曝光,记录下它们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置,通过对各个时刻所处位置间的距离关系的分析、研究,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这类试题的特点是相邻位置的时间间隔相等.在自由落体运动中这类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用频闪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例1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滴水的龙头,在一种特殊的灯光照射下,可观察到一个个下落的水滴.缓缓调解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到适当状况,可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  相似文献   

18.
教材中是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 ,但重力加速度也可以用水滴的自由落体运动测定 ,这样既简单又容易 .在水龙头的正下方放一个盘子 (距龙头约5 0cm左右 ) ,用米尺测出管口距盘底的高度h .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的落在盘子里 ,调整水龙头 ,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水声时 ,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 .用秒表测出n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t.那么n次响声间隔时间对应 (n -1 )个水滴下落用的时间 .所以一个水滴下落时间 :t1=tn -1 ,由h =12 gt12 ,得 g =2ht12 =2h(n -1 ) 2t2 .滴水法估测重力加速度@杨学东$邱县一中!河北邱县05…  相似文献   

19.
张惠国 《物理教师》2004,25(2):37-37,39
重力加速度测量是典型的传统力学实验,我们通过确定自由落体仪两个光电门距离,用毫秒计测出自由下落小球经过它们的间隔时间,经计算可得出重力加速度.通过此实验,学生获得了力学实验基本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训练.为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我们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  相似文献   

20.
在高级中学实验课本《物理》第一册“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用牛顿管做了演示实验 ,但在实验中 ,出现了下列问题 :( 1)实验现象不明显 .由于牛顿管较细 ,放置于管中的铁片、羽毛均较小 ;另外的牛顿管仅 1m左右 ,物体下落高度小 ,当物体在有空气的情况下下落时 ,羽毛和铁片的差别不大 ,且铁片下落到底端后反弹 ,从而导致实验的观察效果差 .( 2 )实验成功率低 .第一 ,实验要求牛顿管处于竖直状态 ,由于无调节竖直的装置 ,因而极易出现牛顿管倾斜而使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与管壁相碰 ,物体将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 .第二 ,本实验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