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岑泽丽 《职大学报》2012,(6):27-30,60
毕淑敏小说以生命与死亡为常用的创作主题并对其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她的多重职业背景也使其小说带上了"职业化"的语言色彩。她的小说创作的语言特色具体表现为语言富含哲理、简洁凝练、善用修辞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以"乡下人"的执拗坚守了心中的一片净土——湘西世界。他以湘西的原汁原味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幅唯美纯净的画面,这些原汁原味在创作上就表现为语言的方言的融入、意象性和音乐性,并在其个人风格的建构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语言个性。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对物体的观看方式都不相同,对于绘画语言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意象语言是油画创作的基础能力,所以应该在绘画教学中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在本文中对油画创作教学中意象语言进行探索与思考。在油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油画创作都表现出不同的文化面貌和历史精神。而油画的创作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结合意象语言进行讲解,充分向学生传达艺术气息。在当前的油画教学课程中,意象语言在整个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意象语言的应用和思考可以使人们对油画的创作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掌握油画创作的基本特点,进而保证了整个油画创作教学内容的设立。  相似文献   

4.
从攀援于树的猿到直立行走的人的转变是与人类语言的出现相伴随的。有言语言的产生、发展以及人类对语言功能的认识、对语言命名神秘力量的崇拜.都反映在人类早期的神话传说之中。只要把"语言创世神话"当作一种特殊的符号解读,就能够揭示创世神话中的"混沌"之谜.寻找到宗教、民俗中言灵崇拜和语言禁忌所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作为先锋小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余华对小说语言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大胆的实验。他主动借鉴了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理论、语言本体论以及陌生化理论,并创造性地运用到他的创作中,使他的小说语言独特而新颖,在当代文坛独树一帜。本文尝试从音乐感、叙述方式、词语搭配三个方面阐释余华小说的语言特点,以期从一个侧面来展现余华的创作特点,并为现代汉语写作和运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笔者从对约翰凯奇的"鱼"的现象引发对偶然音乐的形成的探究,并且梳理了约翰凯奇的毕生创作,和他创作的历程,试图引发人们对这一段历史的思考,为二十一世纪音乐的发展找到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欧内斯特·海明威在美国文坛上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不仅是一个经历了特殊战争时期的普通人,也是一个接触了文学,善于进行创作的额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很善于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来表达写作的意图,他的语言虽然简洁,但是却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对他的一生的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他的代表作品《丧钟为谁而鸣》中人物的语言风格进行解读,以了解海明威创作过程中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的作品以极为深沉含蓄的艺术风格和简洁明快的散文语言而著称,其笔下的"硬汉"形象独树一帜。海明威自身就是一名英雄,他的创作源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由于他的人生观和创作思想随着他个人经历的丰富而发展,他作品中"硬汉"的形象也逐步发展变化、趋于完善。海明威作品中"硬汉"形象的塑造奠定了海明威在美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反映在《存在与时间》中的语言观构成海德格尔前期语言观的基本表述,为后期海氏更完整的语言观奠定了基础。他通过逻格斯、陈述,日常言谈、此在及时间性的分析,把语言问题奠基在存在论生存论的基础之上,其中包含着对西方传统语言科学和语言哲学的批判。他提出的“把语法从逻辑中解放出来”的口号,成为当代欧陆人文语言哲学家共同的目标。前期海氏虽然着重批判了逻格斯中心论语言观,但尚未完全摆脱人类中心论语言观的传统陋见  相似文献   

10.
布莱克的创作灵魂就是他的诗学理论——"第一原则",而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诗性才思"。结合对其作品的分析,本文从独特的视角、浪漫的想象和理性的思考三方面对布莱克的"诗性才思"进行了解读,从而阐释了"第一原则"的内涵,也发现了布莱克成功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关于语言变异的理论探讨集中于从宏观的角度转述、解读和阐发西方变异社会语言学派提出的相关理论。研究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成果:一、从语言的本质出发,阐明语言变异研究的价值;二、从语言研究科学性的角度阐明了语言变异研究的重要性;三、对"变异"与"变化"进行了清晰的界定。  相似文献   

12.
现代油画创作还能否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担负起为精神文化提供动力的使命?是否由于非架上艺术的综合性、直接性和鲜明性,油画等架上艺术的文化革命使命已经终结?本文通过"抽象语言"与西方化的历程,来反省"85"后的中国油画,认为我们的思考应该越出品种语言的界限,警惕强权文化、商业文化和庸俗文化对艺术精神的诱惑和掩埋。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语言学理论和现实实践的角度出发,从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的概念说起,接着介绍了乔姆斯基对"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区分以及由此引发的有关探讨,继而就欧洲议会关于语言习得的纲领性文件以及BEC能力测试的目标进行解读,最后得到一些有关商务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语言国情学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进入90年代以后,一种被界定为"对语言和文化科学思考发展的研究模式———语言文化学应运而生。在本世纪俄罗斯语言文化研究将在语言的世界图景、俄罗斯语言个性和民族意识、语言知识单位和言语行为方式以及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等方面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40年代,路翎面对的是十分丰富的"传统"。对主流的靠拢与疏离构成了他创作的狭小地带。这种"在,而不属"是路翎及其创作的显著特点,从而被主流指认为"异质"。  相似文献   

16.
约翰·奥斯汀(John Langshaw Austin,1911-1960)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哲学权威之一,他首创性地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成为日常语言哲学中牛津学派的重要领军人物。他敢于质疑传统的哲学观点,采用科学的语言现象学方法对日常语言现象展开细致入微的观察。他首先划分了施为句和叙事句,把人们的话语同人的行为有机结合起来,而后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及其外部世界之间关系的看法。言语行为理论是奥斯汀对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界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语言嫉妒是语言态度的一种表现。世界语言系统中,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国际地位低的语言对国际地位高的语言的嫉妒、本土语言对殖民语言的嫉妒、民间(土著)语言对官方语言的嫉妒等。语言人的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操弱势语言的人对操强势语言的人的语言嫉妒、单语单言人对双语双言人或多语多言人的语言嫉妒、语用能力差的人对语用能力强的人的语言嫉...  相似文献   

18.
根据艺术语言对科学语言常规的背离以及能指与所指的差异程度来对艺术语言进行层级划分.这种层级性思考有助于我们对艺术语言的性质、范畴进行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瑞士人索绪尔在他的语言学理论中首次把语言看作一种符号.并把这种符号分成相联系的两个部分:概念和音响形象.又分别把它们叫做所指和能指。指出:“所指与能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在以后的表述中,索绪尔把任意性解释为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任何自然联系”、“没有任何内在联系。”①随后.  相似文献   

20.
多和田叶子是少数能用德语和日语进行创作的双语作家.她根据自己多年的留德经历,以女性作家细腻、敏感的视角表达了人在异文化、异语言下的冲突和融合.通过对多和田叶子的日语小说《失去脚后跟》和德语散文《从母语到语言母亲》的分析,探究多和田叶子对异文化、异语言世界的独特体验,了解多和田叶子在两种文化的中间地带进行创作的文学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