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柯林斯先生书信的原文和译文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孙致礼译本中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和所达到的翻译效果.笔者认为文学翻译要坚持异化为主、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既保存原作的风味,又不露生硬牵强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影视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同样涉及翻译方法的艰难取舍。本文试图就《傲慢与偏见》汉译配音几个经典片段的赏析.展示英汉影视翻译中一些翻译方法.即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取舍矛盾,就译者作为文化使者是如何及可以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呈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3.
翻译理论对译者的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译文的归化和异化又是翻译理论界集中讨论的一个话题。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理论观照下,比较《苔丝》片段的张谷若译本和孙法理译本,分析其翻译策略和优缺点,阐述归化与异化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4.
不论归化还是异化,都是文学翻译不可或缺的策略与手段,《尤利西斯》两个经典译本虽然对两种策略都有应用,但是,两个译本采取的都是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并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翻译辩证观是孙致礼先生自成特色的翻译理论.孙先生将其理论运用于实践,再现了<傲慢与偏见>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本文旨在从<傲慢与偏见>孙译本探讨其翻译辩证现.  相似文献   

6.
翻译理论对译者的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归化与异化的关系始终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论文以张谷若《苔丝》译本为例,研究了归化与异化两种理论在翻译中的具体运用,倡导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陈茜 《考试周刊》2010,(54):45-46
反讽可以达到戏谑、嘲弄及讽刺的效果,使作品生动幽默,富有艺术感染力,反讽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使作品妙趣横生,令读者百读不厌,它是《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精髓之所在。本文以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两个中文译本中的反讽翻译为例,指出不同译本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假象等值"现象,本文认为,将文学文体学方法运用于小说中的反讽翻译中,可以提高译者对小说中反讽语言形式的美学功能的感知,促使译者使用风格对等的语言形式,从而提高小说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8.
《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在中国大陆广为流行的同时,也最为人诟病。东京大学教授藤井省三援用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对林少华的归化翻译观提出了批评。本文主要以中日对译语料库林少华译本为基础,对"林译"版本第一章中的翻译策略进行定量研究,认为好的翻译应该以归化翻译为主、异化翻译为辅,力求归化与异化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归化和异化的争论由来已久。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发展,目前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都呈现出异化译法占主导地位的趋势。本文以归化、异化为切入点,分析《阿Q正传》杨宪益译本,目的在于说明在翻译中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傲慢与偏见》作为世界经典文学名著,汉语译本众多。1969年,尤金·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本文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从词汇、句法、篇章与文体四大方面,分别对王科一和孙致礼的译本展开比较和分析,总结二位译者的翻译风格与特色,以便更为深入地了解原著。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以色列翻译学家伊玛尔·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er)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文章将选取来自不同时代背景的杨必先生《名利场》汉译本以及荣如德先生《名利场》汉译本为例,解读及探讨两译本中所运用的归化翻译策略和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近十年来翻译领域里的热门话题.这两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来的.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本文基于异化和归化的理论基础,着重分析杰克·伦敦所著《野性的呼唤》的两种译本,分析异化和归化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在翻译中应采取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翻译理论研究着重于原文与译文语言的静态对比。近些年,比较文学将翻译研究者的注意力导向了文化交流及在这种交流中起主体作用的译者。译者的这种主体作用可称之为创造性叛逆,具体体现为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本文以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为例探讨译者在采取归化和异化时表现出的创造性叛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对《红楼梦》的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夫妇译本中前80回的所有四字格成语的翻译策略进行对比描写研究,研究表明:归化策略是翻译成语的主要策略,且归化、异化两种策略并存。因此,归化翻译不是翻译的歧路;对归化、异化也不应该持二元对立的态度,主观地认为二者孰优孰劣,孰主孰次。  相似文献   

15.
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运用对话描写艺术生动刻画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本文基于对话理论,通过分析王科一先生汉译本中的语言对话,展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三个原则(准确传达原文意旨、遵从译语语言习惯和切合语境)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简?澳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有多达十几种的中文译本.其中不乏翻译佳作,但有些也欠斟酌.对名著精髓的把握在于作者实质表达意思的准确传达.笔者发现对于此名著中译本的比较颇多,但大多从直译与意译或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加以分析.笔者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关联机制下对多个译本予以比较与阐释.关联理论讨论人的认知与交际.其框架下的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一种语内语际之间的交流.交际的成功在于最佳关联性的传递.  相似文献   

17.
该文基于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对余国藩和詹奈尔所译的中国名著《西游记》进行比较研究。詹奈尔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吸引了读者,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原著文化;而余国藩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并在文中大量加注,使读者易于理解并促进中国文化向译入语文化的传播。最后还对《西游记》英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在翻译《西游记》这种包含较多文化负载词的作品时,译者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程慧 《海外英语》2015,(2):44-45,50
该文基于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对余国藩和詹奈尔所译的中国名著《西游记》进行比较研究。詹奈尔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吸引了读者,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原著文化;而余国藩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并在文中大量加注,使读者易于理解并促进中国文化向译入语文化的传播。最后还对《西游记》英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在翻译《西游记》这种包含较多文化负载词的作品时,译者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手于反讽翻译方式的发展与定义,通过对反讽翻译方式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运用情况进行研究,结合《傲慢与偏见》翻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素进行探究,总结出反讽翻译方试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的英译活动经久不衰,离现代最近的两个译本沙博理译本和登特·杨父子译本都是非常不错的译本。但是沙博理和登氏父子的翻译目的不同,翻译策略也不同。本文将就这两部译本中归化和异化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文学翻译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