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按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十五六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相似文献   

2.
宠物兔     
幸福家庭,上学、放学路上,阳光校园,构成了我们独特的生活舞台;亲人,老师,同学,始终相伴我们左右,见证我们成长,帮助我们获取幸福。除了他们,还有一些小动物(如白兔、狗儿、猫咪、公鸡等)忠实地跟随我们,带给我们乐趣和感动。有了幸福和快乐,可以与它们分享,有了烦恼和忧伤,可以对它们倾诉。它们是我们的玩伴,生活中有它们陪伴,我们也会很幸福。  相似文献   

3.
答案     
近几天来,同学们都在议论他和她谈上恋爱了。今天,我又在备课本里发现了他和她的合影和他俩写给我的一封信,们中写道: “……我们俩已经确定了关系,我们相信任何人是无法拆散我们的。尽管我们遇到了来自学校、家长、老师、同学的各种压力(而且我们相信今后会有更大的压力),但我们深信:压力越大,我们的感情越牢固,我们已订立盟约‘海枯石烂心不变’,以像片为证。”  相似文献   

4.
我们是一叶一叶扁舟,骄傲而又自信地行驶在人生浩瀚的大海里。临行前母亲们为我们准备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和“荣誉”,于是我们快乐地出发了。我们懂得这是我们行驶天涯、独闯社会的资本,我们权衡着,却又在一个挫折的关口,我们把“诚信”丢掉了! 我们的船失重了,因为我们的人生模糊了。  相似文献   

5.
肇银  雅健 《江西教育》2010,(12):15-18
“六年的日子眨眼就过去了,如同轻烟一般,被微风吹散了。但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那份母校情。难忘母校,是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是您严谨的学纪、优良的学风和紧张不失活泼的学习方式,伴随我们走过每一天,使我们~次又一次地超越了自我。六年来,我们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挫折,对于其中的酸、甜、苦、辣我们深有体会,但我们都挺过来了,我们成功了!”  相似文献   

6.
泉在我们的身后,依着村落,临着城镇,在烟火红尘中闪烁一点亮光。泉甘甜,清澈,且常常无波无澜,宁静无言。我们吮吸着泉水长大,用瓶、用罐、用桶,盛着泉水,滋润着日子,营养着岁月,也洗涤着身心,强壮躯体和筋骨,灵巧手足和大脑。我们有了许多的念想和希望。我们的眼眸明亮了。我们心里有了属于自己的世界。我们开始了寻找,携带着泉水上路。我们目光向前,盯着幸福和归宿。曲径幽途,风云际会。我们早把那眼喂养过我们的泉忘掉了。而泉却在我们身后静默,安详成星或者眼睛,始终远远地注视着我们,不折不挠。泉悄然涌动的水盈溢出来,顺着我们足音的方向,湮湿了我们走过的道路,使我们的脚印更加清晰而深刻,使我们的脚窝里长出了许多的花草,葳蕤,荣枯,昭示着岁月的沧桑和峥嵘。泉在我们的身后,至多也就涓涓流淌成一条小溪。泉很渺小,但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泉的存在,使自然充满灵气和神韵。我们偶尔回首,顺着那点隐约的光亮望见我们走来的源头,总会浮起些许淡淡的感动和慨叹。我们渐行渐远了。我们会有新的焦渴和冲动。我们需要新的泉来慰藉心灵的不安,来冷静肌体的燥热,来筑垒思想的驿站。一路上,我们不难找到这样的新的泉址,因为先前的泉水让我们具备了寻找的知识和智慧。但我...  相似文献   

7.
烤番薯     
星期天,我和老哥、郭晔健、杜磊一起去破房子里烤番薯。我们各自从家里拿来了红红的番薯,相约来到了破房子里。我们首先分工,老哥负责搭灶和烧火,杜磊找稻草,我和郭晔健一块儿去找火柴。我们找到了很多火柴和稻草。不一会儿,灶里就跳着熊熊的火焰,红色的火光映得我们眉开眼笑,我们高兴地往火堆里扔番薯。“扑通”、“扑通”,番薯在火堆里安了家。我们不断地往火堆里加柴,火越烧越旺,番薯慢慢地由红变黑了,上面还爬着一条条“火虫”,爬得我们直咽口水。啊,番薯终于熟了,我们急忙拿小棒把它拨到一边。等到番薯不烫了,我们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总是走过了才感叹时间飞逝,校园的林荫路上,高高的梧桐树绿了又黄,陪伴我们走过了三个冬天和春天。昨天,我们还是刚踏进中学的羞涩孩子,一转眼,三年的初中时光已经将我们雕琢成了花季少年。这个夏天,我们就要离开。我们开始感受离别的酸楚,开始回首过去的日子,开始在毕业留言册上写一些真诚的句子。一种叫做毕业的情绪悄然蔓延,我们和同学告别,和老师告别,和初中校园告别,也和这一段青葱岁月告别。过去三年里的欢乐、悲伤、遗憾、骄傲需要我们一一清点,因为那是我们成长的财富,然后我们得背起行囊,走进另一段新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心存感激     
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对我们拥有的一切。我们生活在先辈们用智慧和汗水改变了的世界中,我们远离了愚昧与野蛮,远离了茹毛饮血、风餐露宿的时代,为此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先辈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10.
在1945年,我们有的二十岁,有的则已二十三或者二十五……。可是,我们却把这一年:战争结束的这一年,看做我们新生的一年。战争偷走了我们一生最美妙的年华,毁坏了我们的梦想、计划、学业,使我们不学无术,甚至有些人被投入牢狱,或者被迫逃亡。解放了的共和国,重新给予了我们生命,并且教导我俩懂得生命的意义。这就是我们所以认为重生的理由。受了战争创伤的祖国,疮痍满目,需要我们清扫废墟,重整田园——需要我们用手用脑来恢复和发展工业和农业。  相似文献   

11.
同桌玲子     
1 起初,玲子给我的印象疯疯癫癫,没心没肺,跟她文文静静的长相完全两回事。我能和玲子认识是因为我们升进了同一所中学,和她熟识是因为我们成了同桌。我们成了同桌之后,我发现我和她有许多类似之处:我们的父母离异、我们在爷爷奶奶家生活、我们的生活忽冷忽热有一天我们会拥有天下所有好吃的好玩的,有一天我们又会孤零零地无人理睬……这都要取决于我们分道扬镳的父母能否在百忙中抽出一点时间想着我们。我和玲子不同的是我是个男孩,在老师和大多数同学的眼中我是一个乖孩子,一个品学兼优的班干部。  相似文献   

12.
心存感激     
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对我们拥有的一切。我们生活在先辈们用智慧和汗水改变了的世界中,我们远离了愚昧与野蛮,远离了茹毛饮血、风餐露宿的时代,为此,我们应该对我们的先辈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13.
正一、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物我们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大自然这本厚重的词典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田野乡间就是我们描不完的画卷。春天来了,我们和孩子们去野外放风筝;夏天到了,我们和孩子们去游泳;树叶黄了,鼓励他们和家人赏秋景;雪花飘了,我们和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的加班加点,使我们养成了拼时间、拼体力、拼生命的工作惯性,我们付出了心血、汗水、青春和健康,换来的固然有学生的高分数,也有学生的死气沉沉、高度近视,更有学生的能力缺失和身心疲惫。全省一致推行的素质教育把我们师生解放出来。我们感到欣慰。几乎所有老师和部分明智校长都欣喜若狂。素质教育的春天来了,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5.
新年寄语     
又是一年春风喜迎新岁,本刊跨入了出刊的第四年。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高兴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同学认识了我们,了解了我们,从而喜欢上了我们,成了我们的读者。我们从上海开始,向江浙,向华东,向中原,向全国,找到了越来越多的知音。就在已经过去的2004年,来自内蒙古、新疆、云南等省份地区的读者来信和来稿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其中,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秋实中学的崔楠同学数次来信,向我们提出宝贵建议。因为感到他提出的问题颇有共性,代表了同学们在学习语文和写作中的普遍性倾向,所以我们两次编发了他的来信,期望给更多的同学以借鉴和启发,同时…  相似文献   

16.
庄稼的哀怨     
秋风阵阵,稻浪起伏,一阵叹息传入人们的耳中:“我们庄稼和人类相依为命,已经千千万万年了。多少年了,我们快乐、自由地生长着。我们没有别的要求,默默奉献,只需给我们一些必要的肥料、水和可以生活的土地,只需要帮我们锄草、收割。  相似文献   

17.
今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地铁站买到了第一本《小读者》。从此《小读者》就成为我们和孩子爱不释手的读物,每期必买,我们大人和孩子每期必读。因为,《小读者》不仅是孩子们的一本有趣、有用、有意义的书包杂志,也是我们家长培育孩子的得力助手。我们当家长的也在《小读者》中,了解到不少孩子的心声和广博的知识。好多文章,不仅我家刘凯喜欢看,我们大人看了之后也受益匪浅。而且,《小读者》使我们大人和孩子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也促使我们大人和孩子成为了朋友。《小读者》真正成为我们家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了。但不知为什么,从第8期起,跑了…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之夜     
上期回顾卡尔森小姐带我们又一次来到墨西哥和中美洲馆,在那里我们遇到了瓦尔迪兹,卡尔森小姐竟相信了他的花言巧语,我们将前往奇彻·伊特萨城的圣井,我知道那意味着什么……“我看我们得快跑,”我悄声对贾森、贾尼丝和卡拉说,“去告诉其他人……”这时,我注意到马斯顿博士就站在离我们几步远的地方,他身旁还有两个人,我明白他们是在防备我们逃跑。在我们前面矗立着很多建筑,不远处有一扇紧闭着的门。别的同学都在激动雀跃,除了卡拉、贾森、贾尼丝和我,因为我们很清楚等待我们的是什么,但是没人听得进我们的话。现在我们走到门前。瓦尔迪兹…  相似文献   

19.
这个奶酪是什么? 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都有一些想获得的东西--一份工作、一段关系、金钱、房子和家、自由、健康、获得认同、精神上的平静,或者是我们喜欢的活动,像是打高尔夫或是阅读。在这个故事中,"奶酪"是一种隐喻,代表了我们想要的这些东西,也就是吸引着嗅嗅、匆匆、哼哼和吱吱的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使他们快乐,充实了他们的存在。我们每个人对于我们的奶酪是什么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追求它们,因为我们相信这些东西能使我们快乐。  相似文献   

20.
亚当·斯密的"同情"不仅是其《道德情操论》的思想源泉和核心主体,而且也奠定了他的《国富论》的价值理念和人文基础。由此,《道德情操论》为我们指出了人类道德情操得以形成的社会机制,《国富论》则为我们指出了人类经济生活得以运行的市场机制。人无论多么自私,他的天性中显然会有一些情感使他像关心自己一样去关心别人的命运,这种人类的本性就是同情。这一同情又自然地转化成了亚当·斯密所讲的存在于每个人内心中的"想象的、公正的旁观者"的情感判断。外在的旁观者与内心的旁观者引起了我们心中的共鸣而促成了我们每一个人具有了良知和仁慈,产生了我们心中的自戒而促成了我们每一个人具有了克制和谨慎,引发了我们心中对公正的旁观者的情感尊重而促成了我们每一个人具有了正义和勇敢。我们每一个人成为了在人类社会共同存续中的"合宜者",最终建立起我们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和文明的公序良德。同情具有普遍性、自然性、想象性、中立性和情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