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施已有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这些家庭中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也已初现端倪。文章从目前城市独生子父母养老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社会支持的基本状况,分析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深层次体制根源,并从体制角度对如何解决未来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养老问题加以探讨,且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长大成人,城镇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通过对城市独生子女养老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家庭养老为主,大力推广社会化养老,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及完善独生子女家庭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以期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的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期,在我国养老保障还不健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化养老方式发展迟缓的情况下,独生子女家庭承担了过重的赡养老年父母的经济、心理和体力压力。如何解决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是我们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城市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一个特殊结果,由于其关涉到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性,本文从城市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情况及其养老问题两个方面梳理、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综合地深入分析独生子女伤残和死亡家庭的特点,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并在现有的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建设结合这些特点来建设适合于这类家庭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在对目前已有的关于城市独生子女及其家庭养老问题的文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于我国目前学术界已形成的有关独生子女规模、家庭结构、面临的养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的成熟观点和结论进行梳理、归纳、探讨和分析,从而更好地应对和缓解独生子女家庭老龄化养老危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存在的经济来源缺乏、精神慰藉缺乏、应有的生活照料缺乏、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养老观念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视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1995年中国有3.2亿个家庭,其中20.72%为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约为6600万。问题不在于独生子女的人数已经占了儿童人口的五分之一,而在于独生子女大多数都生长在城市,其父母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经济能力,由此他们比非独生子女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健、教育以及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家庭的亲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30名独生子女父母的随机调查,结合临床经验,探讨独生子女家庭的亲子关系特点。认为聚集性关注是独生子女父母与非独生子女父母与孩子关系的主要区别,分析了聚焦性关注的影响因素,以及聚焦性关注的后果。为促进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独生子女的亲子关系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云南省759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父母对男孩更加惩罚、严厉、拒绝和否认,而对女孩则更加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和偏爱;(2)父亲对独生子女的偏爱以及母亲对独生子女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明显多于非独生子女;(3)来自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父母对其教养的投入程度是不同的,从高到低大致是:城市-乡镇-农村。  相似文献   

10.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某中学8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目的是提出科学可行的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结果:大多数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处于正常范围,父母教养方式一致性程度较高,在性别和城乡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父亲的惩罚、严厉维度上,非独生子女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结论:一致性程度比较高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对两类家庭成长的孩子形成不同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1.
重视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1995年中国有3.2亿个家庭,其中20.72%为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约为6600万.曾有新闻媒介广泛报道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有五大优势,即充满自信、乐于助人、渴望友谊、积极寻求发展和兴趣广泛等;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人格缺陷,如在克服一定困难以取得某项成功方面的动力较弱,在与伙伴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勤劳节俭表现较差,学习兴趣缺乏,等等.其中,60%以上的城市独生子女学习动机扭曲,80%以上的城市独生子女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由此引起了教育界及广大父母的强烈关注.我们始终认为,独生子女的问题大都不缘于"独生",而是由于教育不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人民传统的养老习惯和收入水平,家庭养老仍将是我国大多数家庭首选的养老方式,独生子女更加需要堂亲、表亲的家族聚居模式,而适合于家庭养老的住宅——多代同居型住宅和适合于独生子女家族聚居型住宅当前还非常稀缺。本文对多代同居型家族聚居住宅产生的背景、户型、优点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高一学生的应对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解亚宁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Perris编制岳冬梅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的中文版,对三所普通中学、市级重点中学和职业中学的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高一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统计结果表明:1)高一学生仅有积极应对方式在不同类型学校有明显差别。2)无论在学校类型、是否独生子女、还是性别方面,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一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都存在较多的差异。3)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多数高中生的应对有明显的关系。4)独生子女更加在意父母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独生子女的主体是城市独生子女。据调查,生活在约占70%国土面积之上的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约占全国总数的30%;而生活在约30%区域之中的城市独生子女,约占全国独生子女总数的70%。目前,开始生儿育女当“独生父母”的,则绝大多数都是城市独生子女。据上海普陀区长风街道白玉地区0~6岁儿童家庭调查,其中1/5为外地(农村)的外来户,没有一户独生子女父母家庭;而所有“独生子女”都出自本地(城市)户籍。如果仅以上海户籍为样本计算的话,当上“独生父母”的独生子女家庭约占总数的8%。他们多出生在1978年、1979年之前,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15.
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已经实行30年,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也多年过半百。他们未来的养老问题该如何解决,他们将如何面对中国社会的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这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凯里市小学生独生子女的心理状况,本文通过问卷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在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城市独生子女的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对97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表明大学生出现轻度人际障碍者占36.9%,较重和严重者占3.9%,其中童年大学生与母亲的关系和大学生人际关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农村与城市大学生人际关系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人际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排行中间的人际状况最差;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也有影响。学校、辅导员和心理咨询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开设、个案咨询、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进行调试与纠正。社会人士应重视童年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人际关系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邢台学院学报》2017,(1):34-37
老龄者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当下需要解决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家庭照护作为最古老的养老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的核心内容,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撼动的。用动态的视角梳理了我国家庭照护的社会背景、照护方式、照护需求以及照护者构成等一系列变化,旨在呼吁政府和社会对这一养老方式的关注和重视,并且为进一步出台家庭支持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家教信息     
浙江延长产假并设立独生子女陪护假2021年11月25日《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公布施行。浙江这次修改条例进一步延长了产假,将原条例规定的妇女产假128天,修改为生育一孩的产假为158天,二孩三孩为188天。再婚夫妻再婚后可以再生育三个孩子。同时,为缓解独生子女照护父母的压力,增设独生子女陪护假,规定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一方年满60周岁的,独生子女每年享受5天陪护父母假。  相似文献   

20.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艾森克(儿童)人格问卷(EPQ)对250名初一、初二学生进行调查,目的在于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及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3)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人格特征相关显著,并且能有效预测个体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