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前哨》2013,(5):3
学生:我们要学些什么,将来才有用武之地?学校:我们要教些什么,社会和学生才满意?  相似文献   

2.
山东友谊出版社刚刚出版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是一套根据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同名卡通片改编的大型卡通连环画。这套书好就好在它给少年儿童送来了他们最急需的东西。让我们回忆一下,近几年来我们的孩子都看了些什么卡通片?读了些什么连  相似文献   

3.
从媒体的角度讲,突发事件报道是新闻业务的重点和难点;从受众的角度讲,突发事件报道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面对突发事件,媒体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呢?也就是说,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报点”到底在哪里?应该让社会关注什么?又给受众提供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WTO必将给中国传媒业带来影响,那么,中国传媒业将如何因应对这一新的形势呢?身在其中的传媒人面对这一形势正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2002年7月15日,笔者在《江西日报》新闻大厦,与江西日报社副总编辑兼《江南都市报》总编辑王晖就业界关心的这一问题作了一次坦诚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李爽 《河北广播》2004,(4):85-86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工作就是每天和听众谈话,但谈话节目究竟以怎样的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受众?或说我们究竟在和什么人谈话?谈了些什么?谈出了什么结果?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笔愿以工作中的思考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6.
开场白:光阴似箭.转眼已是2008年.国人期盼的第29届奥运会将在8月份举行.为此本栏将于第三期推出"档案与奥运"的新辩题,内容包括档案与奥运有何关联?档案能为奥运做些什么?奥运能给档案带来什么?欢迎读者早赐佳稿.  相似文献   

7.
时光飞逝,岁月如歌。走过2019,《图书情报工作》(以下简称《工作》)就将走过其63年的历史。走进2020,《工作》也将进入全新发展的新时代。年终岁末是全年盘点的时刻,给了我们机会喘口气回顾一下全年我们辛辛苦苦都忙了些什么。2019年,《工作》共收到稿件4095篇,发表398篇,录用率不足10%,保持了多年来比较稳定的低录用率。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职务消费”?目前我们国家的“职务消费”存在些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个"热闹并烦恼着"的黄金周又结束了,我们不妨也对媒体的有关黄金周报道来一次盘点和反思,看看媒体都做了些什么?又都忽略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
胡妙德 《中国广播》2005,(2):57-58,61
什么叫节目创新?看法可能各有不同。有种看法认为,节目创新是节目形式的创新,内容上的创新不算创新。我认为,这似乎太窄了些,把自己给捆住了。  相似文献   

11.
为校对立学     
《图书校对学》出版了,中国版协校对研究委员会主任周奇先生在《出版发行研究》上撰文说,《图书校对学》的出版,“实现了现代校对学‘零’的突破”。作为本书的主编,感到欣慰。回顾过去,在为校对立学方面我们作了些什么,学到了什么?瞻望未来,在校对学的研究上还要做些什么? 一、做了什么?  相似文献   

12.
望丹枫     
梦里常有春天的泪濡湿山崖,浇育一蓬红彤彤扑楞楞的山枫;腾身去寻去摘时,荆棘却由山腰一径升到半空,冷冷的笑声应合着谷间的凄风:呜—呜—呜!你稚嫩的脚丫能劈出什么路啊?你纤细的手指能挣得些什么呢?多少繁花的壮志都给山碾碎了,给风揉淡了,给棘蓠挂破了……连风中的香气都不留一缕。利剑把剑鞘磨穿,灵魂将胸臆磨损,历史用血泪缀连,你,小小的天地,小小的你,敢有什么可  相似文献   

13.
<正> 近些年来,“内容管理”受到业内同行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IT厂商也趁势把它炒得纷纷扬扬,各种相关的和不相关的专业名词满天飞。本次讲座将结合新闻媒体的实际,着重讲一讲:究竞什么是“内容管理”? “内容管理系统”到底能干些什么?它与我们已建和正在建的信息系统又有什么关系?在新闻领域应用的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四川汶川大地震,举世震惊.大灾面前,每一个浙江人都在想:我能做些什么?是的,我们必须做些什么,我们也一定能够做成什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决定举全集团所有媒体之力.  相似文献   

15.
思者的疑虑     
哲学·科学·常识陈嘉映著,东方出版社,2007陈嘉映总在想事儿。他给我写信,会问近来做些什么?我给他写信,一般不提这问题,因为我知道他在做什么。说得文气些,他总在思考。之所以如此,八成是因为他有"很多困惑,很多问题"——这是他在其新作《哲学·科学·常识》中的第一句话。他的思考是追着问题走的,也可以说是被问题牵着走的。我觉得哲学研究领域历来  相似文献   

16.
时下,青少年正在热捧悬疑、吸血鬼希望出版社题材的电影、电视剧,连带此类题材的图书作品也一起风靡全世界.作为编辑,笔者常常在想,除此之外他们还想读些什么呢?或者说,在给青少年读者奉献"蔡骏心理悬疑小说""暮光之城"系列等作品之后,接力出版社还有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给年轻的读者阅读呢?  相似文献   

17.
一个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总会给身临其时、身临其境的人们以特殊的印象,人们会有自己的细节记忆、总体把握和概括,这就给记者出了难题:你是否传达出了那个事件的精华所在?尤其是许多新闻机构、新闻工作者同时报道的重大事件,更无异于一个考场,期待着也评判着人们的答卷。给读者些什么?给历史留下什么?重新翻检收到的几百篇参评作品,再三研读这些各具韵味的一等奖得主,那幅我们不久前曾经经历过的宏伟场景油然再生。也许,这是由于我们记忆犹新,但之所以能如此,正是我们今天研究重大事件报道要探求的。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头脑,犹如一架新安装起来的电子计算机,贮存信号还很少也很简单。少儿科普读物承担着给这架计算机贮存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信号的作用。贮存的信号越多,将来计算机的效应也越大。少儿科普读物应该给孩子些什么?这和给电子计算机最先需要贮存什么信号的问题一样。要使计算机具有计算微分、积分方程,以至于火箭、飞船的发射、运载等复杂的数据,必先由1、  相似文献   

19.
李晓晔  朱侠 《传媒》2001,(12):36-39
编者按: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版界一批具有高学历的人员相继走进了发行部.他们的到来,给出版社发行部门输入了新鲜血液,吹进了一种全新的气息,出版社的发行改革由此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人们将这批人叫做出版界的发行"新生代".将近6年过去了,他们已经做了些什么?正在做什么?将来打算做什么?带着这些业界人士关心的问题,记者最近对刘晓东、刘国辉、于殿利三位"新生代"人士进行了一次访谈,交谈的结果给人留下的最强烈的印象是:发行"新生代"已经走向了成熟.  相似文献   

20.
赵建兴 《视听纵横》2003,(4):114-114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电台的喉舌功能和政治职能,而很少去过问,电台作为媒体、作为普通社会成员应该为社会做些什么?即媒体应承担什么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