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课题通过对上海高等教育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性现状及问题,上海高等教育及其结构与上海产业发展尤其是上海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及其存在问题等分析,报警“上海经济自身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进而从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政策导向以及市场导向如何与上海经济互动、协调、有效发展,探索高等教育和产业经济跨世纪联动发展的可能性。提出上海经济腾飞、的思路和政策建议:一是构筑上海知识经济平台,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二是提升上海综合实力,构建教育科技创新体制;三是面向经济主战场,启动扭亏联动工程;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刘少奇对建国初期上海经济的恢复、发展及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他探索整个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促进了上海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发展和上海卫星城的建设,使集中统一的上海经济呈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为上海90年代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上海自贸区的确立无疑将极大地推动上海经济与贸易的飞速发展。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影响上海市1995—2012十八年间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物质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人力资本投入、上海出口总额对上海市经济增长有显著贡献,其中人力资本投入和上海出口总额的贡献最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上海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建议,以促进上海自贸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紫阳同志在上海视察工作时指出:“上海的繁荣和振兴,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上海经济向外向型转变的步伐,是实现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改造振兴上海的根本途径。上海经济向外向型转变,为上海高等院校教育改革提供了社会背景,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指导,加快高校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外向型经济转变的需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高等教育路子。我们的基本工作思路是:思想积极、步骤稳妥、转变观念、理顺  相似文献   

5.
一、培养高层次人才是发展上海经济的战略需要按照“振兴上海,开发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发展战略,上海要在90年代形成外向型经济,并全面参与国际经济竞争,逐步建设成为我国经济中心、太平洋西岸金融贸易中心和世界现代化城市。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人才的准备。这要求上海拥有大批合格的训练有素的各类不同层次的涉外专门人才队伍,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开放的教育体系。上海在国内虽然有人才、技术和  相似文献   

6.
针对2005-2014年上海对长三角经济圈的影响,综合使用变异系数法、函数拟合等方法,分别建立城市影响力比较、经济影响度及其影响度预测等模型,运用STATA、EXCEL软件,研究了以下问题: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以及宁波对长三角经济圈的影响力大小;上海对长三角的产值经济影响度和综合影响度;未来10年上海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影响力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抗战初期,各地资金纷纷涌入上海,到1940年在上海形成了50亿元规模的巨额游资。当时游资拥有者对国民政府缺乏信念,加上内地亦无容纳游资的良好环境,上海巨额游资最终未能内迁后方,支持抗战经济。这些聚集在上海的巨量游资,由于没有正常的投资出路,纷纷从事外汇投资、炒买股票、囤积商品、房地产炒作等投机活动,它造就了抗战初期上海孤岛经济的畸形“繁荣”,导致战时上海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对抗战经济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为后来国统区经济的迅速崩溃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8.
上海开埠以后,其经济发展更多地利用了苏南地区的人力、物力要素,而随着上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它对周边地区产生的“扩散郊应”逐步加强,像苏南地区就受到了上海这一经济中心相当程度的经济辐射。上海的资金、人才、技术又为苏南现代工业发展所利用。近代上海和苏南经济发展呈现出“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以工程技术为主,经济管理、艺术设计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普通高校。它坚持依托上海现代产业,主动服务地区经济,以社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上海高校学生资助总金额达7.95亿元,577502人次得到资助,覆盖了上海全部高校、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是从上海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传出的消息。迄今为止,连续15年,上海高校没有一名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相似文献   

11.
上海已确立了跨世纪的经济高度化发展目标:到201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浦东基本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区,崛起成为又一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上海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关键是能否实施与之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进一步深化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上海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等城市功能的重建,把上海推到了90年代全国改革、开放新浪潮的前沿,也给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上海高等教育在上海城市功能重建和成为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要进行新的定位,确立新的地位,作出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介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舞台,上海经济区也提上了日程。新年伊始,市府已就上海的经济发展战略作出了总体部署。建设现在与将来,都要了解过去,知道昨天和今天。因此,无论上海经济区参与国内循环也好,国际循环也好,都有必要掌握上海经济区尤其是上海的历史,这对于振兴上海经济,乃至全国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高上海市民素质的对策研究□唐安国上海迈向21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成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三个中心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除了“历史的机遇”和“地理环境”之外,人才是上海的第一优势资源。为了实现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目标,必须大力开发上...  相似文献   

15.
创办社区大学的构思上海市虹口区业余大学蔡寿春一、上海经济的发展,呼唤着新的教育模式的诞生党的十四大提出:以开放、开发浦东为龙头,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与此同时,在上海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化一流大都...  相似文献   

16.
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三角地区南有杭州、宁波,西有苏州、无锡、南京等,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但是在上海北面,迄今尚缺经济中心城市作为接受上海辐射、支持其发展的支撑点。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北端,与上海隔江相望,能否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这对南通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上海跨世纪财会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基地,将在下世纪初基本建成国际上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城市之一。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上海应率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上海成为我国人才开发基地和国内...  相似文献   

18.
上海是一个国际性的大城市,在漫长的历史上,上海只是一个渔村而已。然而上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逐步崛起成为西学输入的窗口,成为经济、文化、科技、金融、贸易的中心,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的科技发展为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发展史,其意义显而易见。然而科技史作为一门栖息于科学、哲学和历史之间的相对独立学科,依赖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结构的背景、上海科学技术史的发展更依赖于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作为国际开放城市,要实现“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开展跨国投资,以带动上海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尽管上海企业探索向海外投资、创办境外企业已有十多年,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亦即上海的跨国投资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应从战略的高度制订上海发展跨国投资的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使之成为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上海正处于新的经济转型中,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强调以创新推动城市的转型,注重推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强调不断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注重多元文化的展示与演绎,上海世博会对于上海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学习型城市定位的错位,缺乏竞争和谐的创新氛围,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匮乏,市民水平素质的参差不一,上海文化发展定位的模糊,都成为世博会效应延续放大的瓶颈.将上海定位长三角服务经济中心城市,营造竞争和谐的创新氛围,建构高新技术人才引进机制,构想提高上海市民文化素质举措,明确上海文化发展的定位,充分延续和放大世博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