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北京讯本刊特约通讯员、《战友报》宋志耀报道:在今年一月份召开的首都新闻学会联络员会议上,首都新闻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戴邦传达了一个信息,他说:中国新闻学会联合  相似文献   

2.
赵苏 《军事记者》2013,(10):51-52
还是原国家新闻出版署报刊司司长刘波任战友报社社长的时候,他曾邀请几位新闻同道开过一次座谈会,征求大家对办好《战友报》的意见。记得我发言的大意是:要把《战友报》办成基层官兵的良师益友。如果能办到让读者想"战友"盼报来的份上,就该打满分。其实,这正是几代战友报人的心愿和追求。  相似文献   

3.
裹挟着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战友报》由1937年创刊的《抗敌报》延伸而来,之后几易其名,从《抗敌三日刊》到《子弟兵》,从《华北解放军》到1955年10月更名为《战友报》,已经走过了72年的战斗历程。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战友报人经历了浴血沙场的洗礼,迎着新中国和平建设的阳光成长,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军队前进的步伐,续写着我军新闻史上的华彩乐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战友报》,可圈可点的闪光点很多。尤其是在军事训练报道,促进战斗力建设宣传方面取得的成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冀鲁豫军区主办的《战友报》,其前身是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干1937年在河北省平山县郭苏镇油印的《战友报》。 1939年春,杨得志同志率三四四旅一部挺进冀鲁豫,成立了冀鲁豫支队,三四四旅分割为东西两个集团,油印的《战友报》也分为东西两个版样。后来,三四四旅及冀鲁豫支队和另一支部队整编为二纵队,1940年春挺进到冀鲁豫,兼任冀鲁豫  相似文献   

5.
北京军区《战友报》的系列报道《"特战营长"陈国韬印象》(刊于《战友报》2009年8月27日至9月3日,共4篇),生动刻画出一位富有时代内涵的现代军人形象,获得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报纸系列报道二等奖。报道的独到之处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6.
今年过春节,除带上我的那位她,还有一位好友《新闻爱好者》陪同,回到老家邓州市白落乡歪子村。我是个新闻爱好者,是《新闻爱好者》领我走上新闻创新之路的。六年多来,我笔头子越写越有功夫,曾经在《解放军报》、《战友报》、《中国石油报》等十几家报刊上发表作品300多篇。在油  相似文献   

7.
“有困难,找《战友报》!”这是时下流传在北京军区基层官兵中的一句口头禅。当好基层的“寻呼台”、当好官兵的“代言人”,这是近年来《战友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体现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三贴近”要求,进行改革创新的一个切入点和着力点。为了把“基层至上、士兵第一”落实在宣传工作中,从1999年10月开始,《战友报》开办了《基层之友》专版,至今已出版136期。本着不断强化报纸服务功能的编辑思想,这个专版坚持不懈地为基层服务,千方百计为官兵排忧解难,形成了鲜明的舆论监督特色专版,不仅受到了广大基层…  相似文献   

8.
战友报没有专门的记者,对各单位新闻干事又没有直接领导的关系,要想把战友报办成“面向连队,以战士为主要对象”,深受大家爱戴的“战友”,必须培养和发展一支热心为战友报供稿,有业务能力,又会做群众工作的特约记者。我们从1979年6月,在各级和各类人员中,陆续选拔聘请了26名特约记者。两年半来的实践证明,特约记者对改进和提高报纸的宣传质量,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你是0201-376433《战友报》‘基层之友’吗?我是XX部队战士XX,有个问题向你反映一下!”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写作》2008,(2):I0001
郑化改,1954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1972年12月参军。现任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报社主任编辑(美术),大校军衔。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2月,战友报社编辑部收到了一篇来稿《没有金牌的冠军》,反映某集团军立足实战组织比武的情况。作者敏锐地抓住了比武场上几个有特色的场面,视角新颖、现场感强,有较强的新闻价值。但行文上不够简练,主题突出得不够。编辑针对其这一特点进行编排,在22日的《战友报》刊登了消息《脱离实战的冠军没金牌》。稿子刊发后,在部队产生较大反响,被报社评为季度优质稿。  相似文献   

12.
《军事记者》2013,(4):73-73
王哨,北京军区战友报社四编室主编兼摄影记者,全国摄影师高级考评员、全国青少年摄影预备资格等级考试考评员、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新闻学会理事。从事新闻摄影和编辑工作以来.4次荣立三等功。  相似文献   

13.
王孝简介:王孝,山西省阳高县人,1941年生,1960年工作,1961年参军。1963年从事新闻工作,在团报道组当报道员,1965年当团新闻干事。1966年当军宣传处摄影干事,期间在《解放军画报》摄影集训队学习摄影半年。1971年调北京军区《战友报》当摄影记者。1972年调北京军区政治部新闻处当摄影干事,期间兼新华社驻北京军区记者、《解放军画报》驻北京军区记者。198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函授中文专业,1988年毕业。1993年任《战友报》主任记者,大校军衔。王孝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14.
注重事实、精选事例,这是让新闻实起来的一个有效途径。前年8月,战友报社组成一个采访组,由我带队进驻某集团军防空旅,对这个重大典型进行前期宣传。“记者现场触摸系列”、“记者现场感悟系列”和“记者现场访谈系列”等5大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5.
我起初看到韩云飞这个名字,是在《解放军报》、《战友报》上,后来是在1986年度河北省好新闻评选中,他的特写《紧急发布令》获得一等奖,再后来是《承德群众报》以本报记者的身份在报上发表文章。他的文章文字优美,笔法凝炼,尤以专访不落俗  相似文献   

16.
今年1月8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35周年纪念日;3月8日是河北省邢台地震45周年纪念日。在这泪飞化作倾盆雨的特殊时刻,本刊特地发表柴天禄同志珍藏的45年前在邢台地震灾区所拍摄的几幅照片及当时写下的一篇日记,以志纪念。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立即赶赴灾区视察和慰问。柴天禄同志当时身为北京军区《战友报》特约记者,他奉命全程跟踪采访了周恩来总理在灾区的视察和慰问活动,并在地震灾区连夜写下了这篇纪实性日记。日记和照片真实地记录了周总理在灾区视察、慰问的生动感人的情节。  相似文献   

17.
北京军区《战友报》社宋志耀同志向全国新闻领导机构、新闻团体和新闻出版单位致信,呼吁“新闻界各级领导要重视群众通联工作,抓紧组织撰写《中国新闻通联学》著作”。宋志耀同志在信中说,近几年来,全国新  相似文献   

18.
转眼之间,《战友报》生活类副刊《生活在线》陪伴着战友们和我走过了3年时间。这个专版中的主打栏目《真情实录》报道了80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主人公名不见经传,绝大多数是生活在基层连队的士兵;他们不是先进典型,也不是标兵样板,而是普普通通的、甚至没有立过功受过奖的“小人物”。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却鲜活生动,读后禁不住让人落泪。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依然清晰地留在读者的记忆里。定位版面内容,沟通情感世界2001年下半年,战友报社决定创办一块体现官兵修养和情感的版面,定名为《生活在线》。创刊之初,我编辑过的6块版都没有通过…  相似文献   

19.
重大主题报道.是军内外媒体近年来特别重视的重头戏。搞好重大主题报道,对提高报刊宣传质量,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战友报》这些年在重大主题报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我们以去年的阅兵报道为例,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5月21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战友报》,《天津日报》等京津地区二十一家新闻单位的二百余名新闻工作者,到天津警备区某团参观了连队的俱乐部、战士宿舍、农副业生产展览、生活服务中心和医院,观看了三个迎外单位实弹射击等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