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三贴近"呢?就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搞好新闻宣传,做大做强报纸和广播电视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报纸,是办给广大读者看的,报纸要办好,就离不开广大读者,尤其是党报,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办报人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显得十分重要。办报人心中要时刻装有广大读者,更紧密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3.
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在2001年11月9日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颁奖大会上说,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注重调查研究。我在基层从事新闻工作近二十年,深刻地认识到了“深入” 的重要性。只有“深入”,才能了解到群众中蕴藏的闪光的东西、动人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目前,很多新闻媒体都存在着会议新闻多、领导人活动报道多,报道基层少、报道人民群众的活动少;报道领导新闻视角多,群众新闻视角少;新闻工作浮在上面多,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少,了解民心、民意、民情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俞安 《记者摇篮》2010,(3):25-25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准则。从事新闻行业,就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准确地把握坚持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脉搏,把自己的一切新闻报道活动自觉地与发展振兴的大局、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胸有全局,才能自觉地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  相似文献   

6.
新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华社就明确提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记者的采访路线。如今,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仍然是新闻记者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作  相似文献   

7.
所谓深入采访,就是根据采访需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不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且认识事物的本质,为写出高质量的稿件奠定雄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句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用它比喻新闻采访十分恰当。一个记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写出人民群众欢迎的好新闻,青年记者,尤应如此。那么,怎样才能植根群众之中呢?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克服“自我意识”,树立群众观念。青年记者绝大多数是刚出大学门,社会阅历肤浅,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练,“自我意识”比较强,群众观念较为淡薄。青年人精力充沛,勇气十足,文化基础较好,  相似文献   

9.
我是50年代末到新华社当摄影记者的。在入社教育和历次研究报道中,领导总是再三强调: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搞好调查研究!说这是新华社的传统。刚开始,觉得挺新鲜;但听多了,就有点不耐烦。总认为:文字记者不强调“三深入”,容易浮在上层,凭二、三手资料写稿;而摄影记者,不深入到实际生活和群众中去,怎能把现场的实况拍到镜头里  相似文献   

10.
备忘     
高层行动江泽民月初考察江西指出,要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关键是要为群众办事,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他说,保持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我党巩固执政党地位,对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目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江泽民主席6月3日对尼泊尔比兰德拉国王和王后艾什瓦尔雅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同日,朱镕基总理向尼泊尔首相柯依拉腊发去了唁电。朱总理在唁电中表示,惊悉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和王后艾什瓦尔雅陛下不幸逝世,我深感悲痛。  相似文献   

11.
强化“深入”意识的思考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调查研究,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时至今日,怕艰苦不愿深入、没“油水”不想深入、不得要领不会深入、光空喊不带头深入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可见,深入问题,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依然是一个值得正视并...  相似文献   

12.
去年四五月间和今年五月,我对山东省税收工作作了两次专题调查。不仅写的10余篇稿子绝大多数被新华社评为好稿,受到有关方面的好评和奖励,更主要的是对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这些基本概念有了深刻的体会,尝到了深入的甜头。新闻报道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只有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主要情况,重要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报道。最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对税收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有较深的认识,自己作为财贸记者也努力想搞好税收方面的宣传报道,力图写出  相似文献   

13.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广播媒体完全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在“三深入”即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电视、报纸的迅速崛起,互联网介入新闻传播,打破了以往重大方针政策信息单向、分级传递的模式。因而,广播宣传报道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新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以正面引导为主,这是新闻宣传的一条基本原则。选择什么去传播,放大什么、缩小什么、杜绝什么,都属于…  相似文献   

14.
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组织一支写作队伍,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一边锻炼,一边写作,记录伟大人民的伟大斗争,反映伟大时代的伟大精神,对教育我们这一代和我们下一代,  相似文献   

15.
新闻工作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在党和政府与人民之间起到联系、沟通的作用,所以,被形象地比喻为纽带和桥梁。新闻工作者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联系,理应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但是,现在有些新闻工作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作风飘浮,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对于这些记者,群众有生动的比喻: “嘉宾” 型记者:热衷于赶场子、端杯子、拎袋子,忙于亮相、应酬,却忽视了真正的新闻线索; “秘书”型记者:被动地跟在领导后面亦步亦趋,满足于听汇报、抄材料、罗列数字,而不是千方百计到现场采访; “作家” 型记者:自以为“秀才不出门,…  相似文献   

16.
走基层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既是深入实际、转变作风、搞活新闻报道的过程,同时,也是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学习、锻炼、接受教育的过程。要踏踏实实、深入持久地走下去、走进去,就必须在"勤、情、活"三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0月16日是我国新闻界巨子范长江诞辰一百周年.纵观范长江同志一生的新闻实践活动,"深入"二字是最好的诠释.他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行动践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践行了深入新闻源泉的采访作风.  相似文献   

18.
林振丰 《视听纵横》2007,(5):120-120
县级广播电台要办精、办活渔农村广播节目,就必须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总要求,明确责任,准确定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统一起来,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把每天发生在渔农业、渔农村、渔农民中的生动事件、感人场景、动情故事和渔农民迫切需要的生产信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文化精品,通过声音、通过电波传递给广大渔农民,切实为“三农”服务,求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以参与者或目击者的身份,亲身参与到事件当中,体验被采访人的感受与情绪,并通过视听语言符号传达的采访方式。体验式采访是新闻记者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好方法,对于记者的思想作风和新闻采写都有好处。作为地方基层媒体的记者,更应该贯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采访路线。我们常说,新闻要言之有物、要有细节,如果不深入到群众生活当中去进行真实的体验,何以做到用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20.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是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新闻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作风,深入社会各个领域,调查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