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体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作用于学生身体的“生物功效”上,应将体育教学视为普遍意义上的教育,努力弘扬体育教育中的人丈精神,充分发挥体育在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中的特殊功效,才能真正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孟田 《教育与职业》2005,(23):61-6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制度的大变革。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丈化的需要。根据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体育教育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教育要树立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思想,必须深刻理解创新教育的内涵和体育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整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协调性。从思想观念、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材体系、评价标准、课内外结合校园化建设等方面向创新教育转变,构建面向学生终身体育,增进健康,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体育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丈章通过对生命的教学价值认识以及体育教育在个体生命发展中的独特价值,阐述了生命视野下体育教学的实施应更新观念、丰富教学内涵,建立富有生命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确立全新的教师观、学生现.  相似文献   

5.
高明有 《教育与职业》2006,(33):100-101
体育活动过程中包含诸多美育的因素,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方法,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丈章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探寻构建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依据,并对体育教育中的美育目标框架进行了大胆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刘忠德 《教育与职业》2006,(27):177-178
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奥林匹克运动是十分必要的。奥林匹克丈化是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多元丈化;奥林匹克文化是以教育为核心、体育为载体的文化;奥林匹克文化是具有远大理想和催人向上的先进文化。大学生是我国知识分子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具有年轻、充满朝气、思维活跃、较少保守思想、接受新鲜事物快、适应信息时代能力强的特点,因此,系统而完整地进行奥林匹克知识的教育必须从他们做起。  相似文献   

7.
袁惠生 《教育与职业》2006,(24):113-114
体育(竞技性)和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社会丈明进步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与教育是两项密不可分的事业,实现“体教结合”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的必由之路。“体教结合”已成为国际体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今后,它也将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新型的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所需要的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更新应符合公共思品课程“政治导向”化,够育主干课程“领域主体”化,体育必修课程“学科专业”化,体育选修课“小型模块”化的基思路,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和实践性,达到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相似文献   

9.
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取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探、培养学生情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拳丈从情感教育的内涵和功能入手。重点阐述了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惠教育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覃萍  林宁 《教育与职业》2006,(35):61-62
当前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着“说起采重要,做起来次要甚至不要”“重知识积累与技巧的培养而轻精神和理念的培养”的误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丈化教育,应该做到“两个结合”:把学习“四书五经”与学习“五四”新丈化和一些西方丈化经典相结合;把大学生的“读经”活动与潜隐性、持续性、基础性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论奥林匹克精神对民族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怎样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是民族高等院校面临的问题。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极具文化价值、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世界性运动,它所具有的普遍性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和平性原则等精神内涵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教化力;奥林匹克精神不仅可以作为民族高等院校德育的有效载体,而且它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拼搏、竞争的传统丰富了民族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对民族高等院校的德育工作具有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人文传统等都是近些年海内外学术界、知识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过分重视大学生的业务学习而忽视人文素质的现象比较突出,带来学生文化素养贫乏,社会适应能力较低等负面效应.因而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人文素质使人文知识浸润于专业知识之中,人文教育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新世纪高校人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终身体育是现代社会全新的思想追求,集中体现出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要.高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培养最关键阶段,其教学的方式直接影响着终身体育成效.所以,在进行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应当将终身体育作为改革的立足点,寻找最合适的体育教学方式,不断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本文将着重研究终身体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旨在通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同时挖掘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时代功能.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先生最早提出兼采欧美之长与孔墨教授之精神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当代学者在重申和引述蔡元培先生的这一理念时,出现了或有意或无意的误读。这种误读实际上是对蔡元培先生的大学教育理念的反思和发展。当代大学教育应当立足当下、立足自我,在此基础上,兼采欧美之长与“冗墨之精神”。传统文化首先是专家之学,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是知识教育,然后才是陶养道德、模范人格与人文精神。唯有建立了与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对话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传统文化的精神对于现代大学教育产生意义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传统体育在内蒙古地区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课程多样化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高校体育应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从多学科、多方面进行探索,将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是高校改革的必然。然而内蒙古高校引入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单一;在内蒙古高校开展的搏克项目较好,但教学内容和训练内容大同小异,不够丰富;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要鼓励牧区学生积极参与,施展才能、发挥特长,起到带头作用,为蒙古族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蒙古族传统体育在内蒙古高校开展应凸显特色。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校园文化是体育教学、体育工作和体育活动等过程中所形成的教育内容的总和,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应重视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结构三层次视角看,福建普通高校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台湾存在较大差距。物质层面上,福建高校开展民俗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不足,开设项目不多,师资匮乏,学生参加民俗体育的时空受限;制度层面上,福建采取的“国家—地方—学校”自上而下的三级纵向管理体制,相较于台湾“省—地市—学校”并列平行纵横向交叉管理而言,自主性和灵活性相对欠缺;精神层面上,福建高校重技术轻文化,学生对民俗体育的自觉性较低,态度相对较冷淡。福建高校应加大民俗体育硬软件建设及政策推广,加强学生民俗体育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通过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