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首个在英国本土发行的《西游记》英译本,海伦·海耶斯的《佛教徒的天路历程》在《西游记》的英译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较之《西游记》的其它译本,该译本尚未得到学界的充分关注。鉴此,本文围绕译者身份、翻译选材、翻译底本、翻译策略这些内容,对该译本展开研究,希望能为《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做出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这部小说的结构,堪称别开生面,它具有环环相扣、故作曲折、别开声面等特色,体现了作家的艺术独创性。《西游记》的结构与作品的内容紧密而和谐地结合,既需要作者的独特创造,又需要作者的深厚功力。《西游记》的艺术结构是精密完整的,并非"两截子",它的主题是在一个基本主题的统摄下,天女散花般呈现多元主题,而基本主题又决定它的艺术结构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3.
2015年7月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打破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保持的纪录,成为中国市场最卖座的动画电影。该片取材自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西游记》,在原著基础上加入新鲜元素,观众透过熟悉的人物和情节感受陌生的惊喜。《西游记》还是国外改编和传播最多的中国古代名著之一,"Monkey King"有很高知名度。日本曾四次将《西游记》改编为连续剧.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业作家协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森工集团森邦公司经理陈修江的第三本诗集《韵境》前不久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韵境》分为《节庆篇》、《景物篇》、《杂感篇》、《情愫篇》、《游记篇》、《记事篇》等六个篇目,共收入诗作200余首,均为作者的  相似文献   

5.
6月4日,中国外文局资深翻译家、中国对外传播学的开拓者之一沈苏儒老先生走完了他90年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在他去世后的第三天,即6月7日,《沈苏儒对外传播·翻译研究文集》正式出版。此书  相似文献   

6.
小说《水浒传》中,"忠义"宋江的形象极为丰满。纵观宋江的人生历程,我们能看到其在不同时期对"忠"和"义"有不同的选择和演绎。探讨不同时期宋江身上的"忠义"思想,以期帮助读者对小说的主题有较为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潘岳,中国古代"第一美男子",才多姿美,但他存于《昭明文选》中的赋却充满冷悲的意象。冷意象词在其《怀旧赋》《秋兴赋》《寡妇赋》三篇赋中比比皆是。本文以这三篇赋为例,并联系潘岳几升几落的曲折人生经历,从其赋中的"冷"意象与"悲"意象两方面展开论证,从而进一步探究潘岳悲凉的内心和对官场仕途的无奈。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作为一部根据民间流传的取经故事而写成的经典小说,蕴含着几代人的智慧,不仅具有时代烙印,也有作者的思想痕迹。其以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主线,向我们展示了四个师徒形象——唐僧品德高尚、孙悟空本领高强、猪八戒庸懒幽默、沙僧任劳任怨,并以"德者居上、能者居中、庸者居侧、劳者居后"的组合方式安排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修得正果。文章通过对《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及组合方式进行分析,阐述了作品中"以柔克刚"和"以德服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2009年4月12日上午,一则令人震惊的新闻突然在网上出现:82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沙僧的扮演者闫怀礼于这天上午10时20分因肺部感染,医治无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去世,享年73岁。这个消息令广大《西游记》迷扼腕痛心,更令在《西游记》中扮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肝肠寸断。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中有大量的民俗审美元素,而这种民俗又与游戏性主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在前人关于取经故事的研究基础上从民间传说和神话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这样一部旷世之作,使得小说在内容、寓意、用语上都具有民俗审美的成分,并为后世的民俗文化所接受,《西游记》的民俗审美与游戏主题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红字》是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珠儿是学者讨论的一个热门人物。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珠儿这个形象的象征意义。本文梳理了珠儿这个人物形象的研究现状,发现多数学者都认为她是反衬邪恶的化身,是三位成年形象(海斯特、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沃斯)的救赎者,也代表了霍桑对清教主义的反叛与厌恶。但是,较少有人从"隐含作者"这个角度出发,分析霍桑在珠儿身上投射的理想追求,这为国内对《红字》人物形象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西游补》是明末董说所作的《西游记》续书,作为晚明时期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佛教世俗化的演变。董说利用佛教的梦幻观进行艺术构思,通过世俗化的行者形象体现出讽世与悟道并存的宗教内容,而这正凸显了佛教与儒、道二教的相互碰撞与融合。本文将从故事内容、行者形象、艺术构思三方面分析《西游补》的宗教内蕴。  相似文献   

13.
济慈一生孤寂困苦,疾病长随,其人却飘逸旷达,澄明无滞,写于1819年5月的《夜莺颂》是他人生气质的完美体现。引吭高啼的夜莺引领濒死者进入永恒之境,在梦与醒的分离聚合中,济慈实现了对美与真的抚触。一方面,在"物""我"关系的动态变化中,济慈以超越五感的"第六感官"观照万物,融情入色,此乃物之生;另一方面,在相生相克的意象张力之中,济慈以想象力的巡礼消解其尖锐,实现了和谐、圆融的张力之美,此谓诗之深。  相似文献   

14.
日本当代畅销书女作家吉本芭娜娜的作品被世人称赞为"疗伤系小说",《哀愁的预感》便是其代表作之一。本文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发现主人公弥生通过领养家庭、独居家庭和原生家庭这三个家庭的连接,逐渐找回失去的记忆,治愈童年时期的创伤,从而拥有一个完整的自我,最终实现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5.
王绩《野望》一诗因使用"采薇"的典故,其诗旨向来难明,众说纷纭,有"归隐说""思故国说"等。但通过对"采薇"这一典故的考辨可知,"采薇"不仅有归隐的寓意,而且它在《毛诗》的传统中也有着积极入世的含义。结合王绩"三仕三隐"的人生经历和他"学剑觅封侯"的志向可知,《野望》一诗融情入景、借景生情,表现了诗人空有入仕从政之心,但不得其位、难以施展才华的苦闷之情。  相似文献   

16.
《解忧杂货店》以咨询烦恼的信件为线索,讲述了战后日本社会发生的关于"解忧"的故事,是东野圭吾创作中少见的有"疗愈"主题的作品。本文利用文本分析法,以咨询者与浪矢雄治间的信件问答为线索,从"疗愈"与"救赎"这两个角度,考察了《解忧杂货店》的疗愈主题。并且,进一步对作品疗愈主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成因与作家自身成长经历和外部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隐身衣》中格非延续了借音乐感悟人生的风格,向我们传达着他对人生的思考。《隐身衣》借发生在"音乐发烧友"崔师傅身边的事以及他提到的众多音乐曲目,剖析人们因何而隐、如何隐、隐的目的,表达了作者因受人生、现实困扰的无奈,对人们褪去隐身衣、重获自由、拥有平等自在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研究的根本性错误是从残本否定完整本。胡适讹传《西游记》作者。《山海经》不是巫书。  相似文献   

19.
王湛 《文化交流》2017,(7):60-63
瑞士人林小发凭借其翻译的《西游记》首个德文全译本,获得第十三届莱比锡书展奖翻译类大奖。这是德语地区图书行业重要奖项。她曾在浙江大学和中国美院读书,在杭州生活25年,硕士论文主题是《西游记》。  相似文献   

20.
晚明入教士大夫王徵的信仰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616年到1632年。这一阶段王徵的天主教思想以《畏天爱人极论》为代表,该文主旨在于以畏天爱人的思想来补充儒家思想的不足之处,此时天主教思想对于王徵而言是经世致用的思想工具;而从1634年到1644年,可以视为王徵信仰历程的第二个阶段,代表作有《仁会约》《祈请解罪启稿》以及《杜奥定先生东来渡海苦迹》,此时,王徵的天主教信仰已然转向了对灵魂救赎的渴望。由此可见,王徵的天主教信仰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存在着一个逐渐加深的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