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媒体中的新闻内容生产发生了结构性变革,具体表现为新闻来源多样、报道主体多元、传播渠道多种.传媒的变革对新闻工作者在能力和素质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倒逼培养未来职业新闻人的新闻传播教育也要做出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以“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讨会于1 999年 1 0月 31日— 1 1月 3日在大连召开。与会者共 34人。这些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和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的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和科研人员 ,就新闻心理学的学科构架、新时期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理论与新闻实践相结合等问题进行了势烈而又深入的讨论。在世纪之交召开这个会议 ,对于全面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对于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第五代媒体和以手机为载体的第四代媒体迅速发展,特别是新闻传播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先进,使各级各类媒体以及广大新闻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新闻传播"速度",甚至存在着一定的"速度崇拜"现象,本文作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4.
把握好新闻宣传报道的度,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的内在因素.把握好度是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媒体领导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对大局的把握能力、社会经验、业务能力、宣传艺术的综合体现.可以说,把握好度,既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责任,也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又是衡量一个媒体水平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5.
2007年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件的出现,让虚假新闻成为众矢之的。消除虚假新闻,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善媒体内部管理机制及相关的新闻立法,让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此外,还必须重新树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伟大旗帜,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总之,消除虚假新闻,提高媒体公信力,是新闻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一、虚假新闻报道概述虚假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指新闻工作者在违反职业道德,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捏造、歪曲、夸大事实本身,通过大众媒介传播,以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虚假新闻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主要表现在以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互联网思维,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关注融媒体、研究融媒体、用好融媒体对做好新时期人大新闻发布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河北省人大新闻发布工作为例,对融媒体给人大新闻发布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对策:一是精准发力,把握舆情端口;二是创新方式,增加传播平台;三是善用素材,创新发布手段;四是市场化运作,打造专业团队;五是横纵交互,构建闭合环状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7.
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传播是一种人类社会信息的交流方式,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向社会公开传播各种信息。如何通过传播彰显地级市的地域特色?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和撰写新闻稿件时加以细致研究。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新闻从业经历,浅谈怎样在传播中彰显地级市的地域特色,从而提升地级市的新闻传播和文化魅力,希望对新闻工作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方立明 《传媒》2016,(24):25-27
围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率先开展"同心同向·创新创优——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借助这一活动载体,进一步增强同心同向意识,提升创新创优能力,深入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深化建设"品质报业、效益报业、素质报业",更好地履行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和社会担当,为构建具有强大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区域性党报集团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9.
杜宇  郑展鹏 《传媒》2016,(5):18-20
当前,在以互联网技术为引领的新传播格局下,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集团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随着新媒体裂变式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受到了巨大冲击和挑战,如何在泛媒体生态下,创新新闻传播,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新时期地方党报,特别是地方党报集团提高新闻宣传影响力,加强舆论引导能力的重大课题,也是地方党报集团面临“时代大考”的必答命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电视新闻记者,新闻挖掘力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一个新闻事件,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新兴媒体的发展为新闻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在进行新闻制作及促进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术水平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提高电视新闻记者新闻挖掘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使得新闻工作呈现出诸多的新特点,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级电视台必须找准自身定位,重视复合型新闻人才的培养,使新闻工作者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为改进新闻工作、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认为1999年因网络原生新闻概念而创立的网络报纸在台湾出现后,网络新闻开始让传统新闻媒体的产制作业产生冲击,新兴媒体时代的新闻产制过程,让新闻工作者无法用原本的媒体素养来因应网络。使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新闻从业人员的网络素养以及具备网络素养的衡量准则。研究结果发现,新闻工作者已大量使用网络,但网络素养却十分匮乏,难以因应媒体科技在新兴媒体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形象,明荣知耻、褒荣贬耻,既是新时期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新任务,也是实现新闻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途径。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是搞好新时期新闻工作的必然要求。据统计,在我国现有的70余万新闻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常常谈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新闻敏感。是否具备新闻敏感,是对一个新闻工作者素质的检验,也是衡量一个新闻工作者是否称职的标准。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新闻工作者要具备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专业主义是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创造的共同财富.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本文以“袁厉害事件”为背景,选取《人物》杂志和新华社为代表,对其在此事件中的报道进行分析。透过此次事件.来了解当前中国媒体新闻专业主义的表现形态.以期中国新闻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6.
李大元 《记者摇篮》2004,(8):59-59,52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是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但是目前一些媒体为了追求卖点、收听率和收看率,追求所谓的“眼球经济”,不辨是非,甚至不惜以讹传讹,传播炒作新闻、虚假新闻的做法,使低俗、不健康的文化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在一些媒体上频频出现,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低级庸俗之风的蔓延?这对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精神毒害的潜移默化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孙玉双 《新闻界》2006,(1):35-36
关注“人”、体现“人文关怀”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最高境界,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本质和要求,同时更是衡量一个媒体是否成熟和一个新闻工作者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8.
兰小棵 《青年记者》2012,(16):40-41
近期,有关部门重拳出击整治网络谣言,对新闻工作者也不无启迪:借助网络,一些谣言和虚假新闻得以迅速传播;另一方面,网络特别是微博的发展,也为查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辟谣提供了便利条件.媒体在近期一些虚假新闻事件中的得失很有研究价值.本文所称虚假新闻,既包括失实新闻(没有全面、正确、恰当报道新闻事实),也包括假新闻(以虚构事实为本源).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自诞生以来,就对人类社会发生着影响和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新闻传播业自身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电脑及网络的普及,使得传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现代人已须臾离不开她。 传媒重要性的凸现,必然使从事传媒生产的人——新闻工作者的地位日益上升,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引导和干预生活”的重要角色。也正因为如此,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言之,新闻工作者只有努力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新时期新闻工作的需要。 提高职业素质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树立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信息业发展的时代,传媒的社会,随着媒体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新闻敏感能力这种职能在新闻工作者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素质,是判断能否成为新闻记者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称职、优秀或者是平庸的标准。那么,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如何在繁杂纷纭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掘新闻?如何在普通的新闻报道事实中探索出更深层次的新闻内涵?如何既能把握新闻事件的现状,又能准确预判新闻事件的发展走向与趋势?这些都需要记者具备超乎寻常的新闻敏感去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