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3之新六超     
《围棋天地》2014,(3):2-15
上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林海峰、大竹英雄、加藤正夫、武宫正树、小林光一、赵治勋几大高手纵横日本棋坛,实力超绝拔群,战绩凌驾于所有其他一流棋手之上,棋界与媒体遂以“超一流”称号相赠,并称六大超一流,若干年内,“六超”即围棋最高水平同义词……  相似文献   

2.
《围棋天地》2005,(18):13-13
名人是日本围棋史上至高无上的称号,获得名人棋所的棋手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暴动的一局     
余平 《围棋天地》2005,(13):33-36
玉得真二段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也就是看了上期的《围棋天地》我才有所了解,不过我很喜欢他的绰号“玉王”,是很有美感的称号。应该说,韩国围棋界有一个非常开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环境,所以时常有一些个性鲜明的棋手冒出头,比如李世石。这次“闹革命”的玉得真二段甚至不是新锐,而是一位去年底才服完兵役的“老棋手”。  相似文献   

4.
薛新忠 《围棋天地》2013,(11):20-20
我是80年代后期开始接触围棋的,那正是中日擂台赛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时对于世界最高水平的围棋高手,有个统一的称谓:超一流.中国一线棋手的目标就是战胜“超一流”,每次中国棋手战胜日本的超一流棋手,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日本棋手行棋正统、规矩,“本格派”在日本棋界颇占比例,也颇有地位,像大竹英雄、小林觉这样典型的日本围棋集大成者就不提了,即使棋风稍具野性的赵治勋、加藤正夫多年来也渐渐地被日本围棋的暖风吹得浑浑然,渐渐地收敛起野性,也和大多数日本棋手一样开始中规中矩起来,这个看看他们和注重实践的马晓春、李昌镐交起手来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就知道了。但毕竟还是有“叛逆者”始终高扬着充满野性的头颅昂首阔步于日本棋坛,他是那样地喜欢硝烟弥漫的战局,他是那样地喜欢惯于用铁与血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二十多年几乎不曾改变过…  相似文献   

6.
棋迷俱乐部     
一、围棋推广者我的一位棋友是铁杆棋迷,自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11连胜后便迷上了围棋。每逢围棋电视转播必看,每次中国棋手在国际比赛走麦城,都能让他心痛不已,他最欣赏的棋手是我国去日本的围棋巨匠吴清源。他先后花了数千元购买围棋书籍、VCD,自己潜心研究、做死活打谱,在围棋上花了很多精力。由于无师指点,且没有对手,加上工作忙,平时很难下上一盘,即使下也是下卫生棋,落子如飞,且对手比他弱,根本谈不上提高,所以棋力在业余三级左右。刚工作时,单位会下棋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如他这般痴迷,他便下决心培养一…  相似文献   

7.
在南朝鲜汉城的“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中,南朝鲜棋手曹薰铉连胜二局,干脆俐落地淘汰了代表台北参赛的日本超一流棋手林海峰。这一结果令不少围棋爱好者感到震惊,但熟知内情的人对此并不感觉意外。曹薰铉1953年3月10日生于汉城,刚满10岁时便去了日本,投到日本棋界元老濑越宪作门下学艺。濑越九段的辈份很高,“围棋巨匠”吴清源,日本关西棋院创始人桥本宇太郎都是他的学生。曹薰铉留学期间,棋艺蒸蒸日上,1968年,吴清源九段同这位只有15岁的南朝鲜少年下了一局授二子的指导棋,吴清源虽然赢了,但却胜之不易,赛后他对曹薰铉的棋艺赞  相似文献   

8.
当初为何架设擂台? 时光到了1983年,中日围棋一年一度的友谊赛日益激烈起来,日方派出的已全部是九段棋手,中方的胜率不断上升。中日围棋的实力差距究竟如何,能否办一个决战性的比赛?当时中国举办唯一新闻棋战“新体育杯”赛的新体育杂志社总编辑郝克强这样思索,并得到当时国家围棋队领队陈祖德的赞同。有关人员赴日本时,多次带去了这个信息。没想到,日方也正在酝酿此事,大家不谋而合。当时日本棋院《围棋俱乐部》编辑长酒卷忠雄在其办公室和同仁们进行过一次信马由缰的神侃,内容是办一次中日棋手的趣味性对抗赛。他万万想不到,这轻松的奇思异想,竟然不谋而合,演变成一场轰轰烈烈、旷日持久的围棋“事件”。  相似文献   

9.
围棋,这个发源于古老中国的棋类项目,如今正在世界范围内大为流行。以1989年5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11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为例,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棋手代表参赛,而10年前的第一届比赛才有15个国家参加,由此不难看出围棋在各国的发展之快。尽管围棋发源于中国,但由于当今首屈一指的围棋大国是日本,而日本又在海外普及方面花了很大气力,因此除东亚以外,如今各国均按日语的发音,将围棋称为“GO”。为此首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的发起人应昌期先生很不满意,他认为应按汉语的  相似文献   

10.
围棋史家赵之云先生称自己是“现实主义者”。他曾经说过,围棋研究,棋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一个时代围棋水平的高低,一位棋手的实际水平,文人带有倾向性和描述性的语言并不可靠,还得研究棋谱。  相似文献   

11.
韩国围棋在90年代后期横扫各种国际比赛,《朝鲜日报〉曾撰文称本国占据“不可动摇的世界最强地位”。此论断会让围棋的发源地中国和誉围棋为国技之一的日本心悦诚服吗?中国围棋领袖聂卫平九段与日本围棋红人武宫正树九段被推为两国围棋界的代言人,发表了宣言。■请评价中、日、韩三国围棋现状。武宫:当前世界围棋的中心在韩国。日本在几年前还是世界的中心,而现在韩国棋手依靠国民的热情似乎变得更强大了。中国的围棋热情不如韩国,围棋学习也落后于韩国。但是,中国围棋具有灵活及人多的特点,在争取胜利的韧性方面与韩国相似。日本虽然职业棋手  相似文献   

12.
1998年,赵治勋将三项日本最重要的围棋奖项本因坊、名人、棋圣尽揽怀中,其他棋手对他产生的冲击似乎根本难以动摇其权威地位。依田纪基,王立诚在他的铁壁面前纷纷败落。战败之后,二人想到了些什么?是的,大家确实没有什么能够保证打败赵治勋的有效办法。加上小林觉这三个都对“打倒赵治勋”跃跃欲试的棋手如今聚在了一起,开怀畅叙围棋形势,读者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职业棋手的那份矜持和信心。鬼神王立诚小林:让我们首先回顾一下1998年吧,立诚君,你感觉怎么样?从未度过如此惊心动魄的一年吧?王:是啊,好在最后还取得了王…  相似文献   

13.
苏甦译 《围棋天地》2010,(5):98-108
2月16日,日本棋院著名棋手中山典之六段因脑梗塞病逝,享年七十八岁。 中山先生作为棋手并非杰出,但是他为围棋所做出的贡献,甚至超过许多杰出的棋手。他的文章,他的珍珑,他的围棋普及中的种种功劳,这些很多人都已经是耳熟能详,不必赘言了。  相似文献   

14.
曾经的“围棋王国”日本在90年代中期之后走向了全面的衰落。本文在超越围棋本身的层面进行整体性的分析,重点研究了主导日本青少年成长的整体性社会文化氛围、教育氛围、保守主义精神倾向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后点明了这一现象作为鉴戒的启示作用。一、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围棋面临的危机围棋发明于中国,但早在唐朝就已传入日本。经过长期发展,围棋逐渐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中期开始,日本围棋逐步走向繁荣。本因坊战等职业棋战的相继创立,标志着日本围棋黄金时代的到来。此时一方面是涌现了大量优秀棋手,…  相似文献   

15.
《围棋天地》2000,(9):26-29
日本第55期“本因坊”决战日前已经结束,旅日台湾棋手王铭琬九段,以4比2的比分击败旅日韩国棋手赵善津九段,获“本因坊”称号。这是今年继王立诚九段获“棋圣”名衔之后,旅日台湾棋手又一次登上日本大赛冠军的宝座。日本棋坛有一种现象,客籍棋手容易出成绩。先有吴清源大师,后有林海峰、赵治勋,现在又有赵善津、王立诚、王铭琬等人。几十年来,客籍棋手先后雄踞日本棋坛,风光无限。这种现象一方面表明日本棋坛确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另一方面也为日本本土棋手提出了一个问题。客籍棋手一个个拔地而起,一飞冲天,本土棋手该怎么办,难道他们仅仅愿意充当陪练的角色吗?  相似文献   

16.
记者:我发现金教练处处对“少年英雄”宋泰坤四段寄予厚望。你是不是认为他极有可能成为李世石的宿敌。 金成龙:“是的。从他最近的发展势头来看,他将与李世石一道成为韩国围棋新锐棋手中的两大巨头。在巴卡斯杯天元战五番棋决赛与曹薰铉国手的对决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雄霸天下的气势。这也是一个棋手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即使李世石,他一开始和‘三天王’的成绩也没有如此突出,只是最近一、两年他才开始能够屡战屡胜‘三天王’。  相似文献   

17.
十局纵横     
章琦 《围棋天地》2011,(11):105-105
十局纵横擒虎客,三番壁垒傲瀛贤。 曾有诗句这样形容围棋泰斗吴清源的辉煌人生。吴清源生于军阀混战的旧中国,十四岁即东渡日本追求弈道,成年后他击败了全日本所有的一流棋手,在事关地位与命运的升降十番棋中将对手纷纷打至“先相先”甚至“定先”,被誉为“昭和棋圣”。如今,近百岁高龄的吴先生依然热情地推动围棋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庆林 《围棋天地》2011,(21):116-116
日前,浙江省诸暨市举行了清风杯20ll围棋段位赛暨第五届围棋小棋王赛。这次比赛由诸暨市棋类协会和诸暨市清风少儿棋院联合举办,共有80多名小棋手报名参加。经过紧张的角逐,小棋手张祚以全胜战绩夺取冠军,获得“诸暨市围棋小棋王”称号,小棋手杨轩易、王晨宇、吴天豪、孙玮爽等分别夺得了各个升段组别的第一名。此次比赛得到了诸暨市城区各校老师和家长们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读后编后     
《围棋天地》2005,(6):96-96
棋手的婚姻非常喜欢本期“天地”的特别报道《我的大学》,感觉棋手们的生活好象离我们近了很多。我想也可以做一做棋手的婚姻,探讨诸如以下一些问题:职业棋手之间的结合是否有利于彼此围棋水平的提高?职业棋手找一个不懂围棋的妻子或丈夫是否会因为生活在两个世界而导致分道扬镳?职业棋手应该找怎样的配偶?在我看来这个话题一定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台湾围棋向来不缺乏优秀的代表性棋手,从林海峰老师、王立诚老师、王铭琬老师直到现在的日本第一人张栩九段,来自台湾的棋手一直是日本围棋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也深为我国广大围棋爱好者所熟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