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阿来长篇小说处女作《尘埃落定》中的傻子与藏族民间机智人物阿古顿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就二者身份来看,阿古顿巴的流浪汉身份和傻子视角的功用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藏族民间传说中的机智人物阿古顿巴到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傻子,藏族作家阿来熟稔地运用汉字诠释了他的创作与藏族民间文学间的关系,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阿来的《尘埃落定》是一部难得的描写藏族地域文化的文学佳作,主人公"傻子"是作家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在这个拥有多重意义和极具个性特征的人物上,寄托了作家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对"傻子"二少爷这一人物形象的系统分析,从而更有助于系统的了解小说中所揭示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3.
阿来善于运用互文性的创作方法,通过不同文本中的故事、人物、情节之间的互相补充、阐释,形成丰富的、开阔的互文性关系。藏族民间人物阿古顿巴作为原型,不仅出现在了短篇小说《阿古顿巴》中,并与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和《格萨尔王》产生了深刻的关联,构成了有效的文本互文间性,不仅彰显了阿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民间立场,揭示了丰富而复杂的人性,而且使人物具有丰厚的底蕴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获得了新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4.
阿古顿巴从民间传说走进文本,其身份经历了从贫困农奴到富裕贵族再到民间流浪汉的建构和重塑,而在《尘》中,阿古顿巴被赋予汉藏双重血统演变成了众所周知的“傻子”。从作者对这一民间人物的身份与血统的重塑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文化思考和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第五届矛盾学奖得主阿来的《尘埃落定》掀开了藏化中极富传奇的历史篇章。本从人性的角度剖解主人公“傻子二少爷”,揭示出权与欲,爱与恨,生与死的追逐与背离。  相似文献   

6.
《尘埃落定》中的很多人物中,但傻子只有一个——二少爷,但他却是个特殊的傻子,一个与众不同的"傻子"——别人认为是傻子的聪明人。相信二少爷在读者的心目中却是个超人,他拥有灵活的经济头脑和市场意识,萌发着淡淡的人道精神和平等意识,大智若愚中折射出巨大的生活智慧——他是助产士——完成了土司世界一个个新奇事物出生:建立市场开拓商业,淡薄名利与美色,创造着土司世界的精彩。  相似文献   

7.
《尘埃落定》中,作者采用傻子二少爷这个文本叙述者兼文本中人物的具有双重意义的人物的视角展开叙述。在作者着力塑造的主人公——"傻子"的推动作用下,文本演绎了一场具有浓郁寓言意味的土司制度没落、人性没落的大戏。笔者试从"傻子"这个人物视角下揭示出文本中人性异化的寓言。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当代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三位作家不谋而合地选择了非常态视角叙事,阿来《尘埃落定》中的傻子少爷,贾平凹《秦腔》中的疯子引生,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中的行魂,这一叙事视角的选取既是对源自鲁迅《狂人日记》中“狂人”传统的承续,也是对西方、拉美等文学现代表现技巧的借鉴,更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叙述面临困境时的创新努力。这种努力的当代意义就在于:它既是对新时期以来小说形式探索的深化,也显示出从内容探索向形式探索转移的某种内在需求及其对二者关系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9.
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自出版来一直受到评论家的热切关注。评家多数观点侧重其艺术表现技巧的分析。本文则以民族特色为支点,以心理学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了作品的灵魂人物傻子所表现的傻与聪明的社会———文化———心理机制。民族文化土壤造就了傻子多重人格与心态,透过傻子我们烛照到这个民族的性格心理。  相似文献   

10.
从众人熟悉晋惠帝到现当代作品中的"二少爷"、"引生"、"丙崽"、"宝坠"等形象,越来越多的作者倾向于写傻子,并在文坛上谋得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这种与众不同的视角,之所以被众人所接收和喜爱,是因为傻子文学中蕴含的对人类本真和人性的探讨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产生了共鸣,傻子本真性格与行为把人们带回了纯洁的人性思考,而这些在当下是极其缺乏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其中有“史”的因素,自是文化传承与变革规律之所在。然而结合中国的社会历史尤其是文化政策,在中国传统文学诸文体中,小说被视为末流,封建统治者的文化高压政策更是无情地虐杀了文人创作的心理动因与可能性。此外,中国传统的恋“史”审美心理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尚榕 《宜宾学院学报》2006,6(3):106-108
同一动物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词汇层面上存在着深层的文化差异。本文以“龟”和“牛”为例,分析这两个动物词汇在中、日两国词汇中所分别表现出来的词语形象,并探讨中日文化在词汇层面上所展现出的某些底蕴。  相似文献   

13.
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和《遥远的温泉》有着明显的诗化叙事倾向,其诗化叙事艺术又具有颠覆传统叙事性小说的理性规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多重叙事视角叠置,非性格化典型化叙事,叙事逻辑的颠覆,非中心化叙事等方面。阿来小说的叙事诗化倾向有着自身的独特原因及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至今仍然保存着先民的宗教仪式、仪轨,这种传承与沿袭下来的远古文化的“活化石”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结构,等等。从黄南藏族自治州年都乎村的“於菟”舞音乐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诠释原始祭祀乐舞中仪式音乐的本真和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音乐底蕴。  相似文献   

15.
当代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提出,实质上是遭遇了“现代化”和“全球化”而产生的,即是一个“现代性问题”.从主体角度看,文化保护与传承就是维护民族自己的传统并实现为当代的生产和运用于生活,因而文化传承的根本就在现实的实践中延续传统,侗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当如此.“原生态文化”现象的本质在于传统的创造性运用,而不是实证主义所追逐的“原汁原味”的静态保护.侗族文化的“原生态”保护和传承不过是其传统文化的当代再生产,这是正确理解侗族文化归入“原生态”视野和实践的维度.  相似文献   

16.
"周文"是西周贵族创造的典章制度、礼仪规范以及与之配套的文化符号体系的概称。中国古代有一个"文"的传统,其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绚烂多姿,举世罕值其匹。这一"文"之传统即由"周文"发端,嗣后相续相禅、延绵至今,从未断绝。春秋之时王纲解纽、"周文疲弊",并不意味着这一"文"之传统的断绝与衰微,相反这正是其新发展、大繁荣的契机。从"文"的历史传承角度看,"周文"是诸子百家之母体。严格说来,中国古代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文学史",但有着无比丰富的"文"之历史,而且对一切诗文的研究都只有在这一"文"的语境中进行,方庶几近之。  相似文献   

17.
詹益凤 《天津教育》2021,(5):114-115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构建之一,语文教材中很多文化内容常在教学中被忽视而错失“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及“拓展文化视野”的机会。本文以《阿房宫赋》的“绿云扰扰”为例,从艺术解析和知识归纳两个角度来谈拓宽语文课堂的文化视野:艺术上主要抓住“绿云扰扰”所体现的互训、比喻、讽刺的手法,知识上主要抓住“绿”“绿云”的内涵进行拓展归纳。  相似文献   

18.
苏磊 《培训与研究》2009,26(5):30-31
“打”字经历了从古到今的长久发展,其意义也逐渐丰富起来。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打”字词义的古今对比中总结它的继承与变异,进而从社会因素和语言自身这两方面来探讨其中的奥妙。  相似文献   

19.
“原乡”形象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一个绵延不绝、历史弥新的主题。王鼎钧先生以其“经历七个国家,看五种文化、三种制度”丰富的人生阅历及“返身观照”的作家职业性敏感深情,融注对宗教的体悟和研究,构筑了其散文中独树一帜的“原乡”形象,并使这一形象成为具有现代文化特征的多种“原乡”形象的交叉和融汇。通过对王先生作品“原乡”形象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其现代的本质和独特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尘埃落定》与《铁皮鼓》这两部小说的文本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二者都采用了第一人称“我”,傻子,儿童这样三种叙述视角。从宏观上看,它们都使用这三种叙述视角;从微观上看,二者又有相异之处,各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