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家开山老子是一个“天人合一”论的倡导者 ,他的思想中兼有“事天”和“治人”两个方面 ;“天”是他的参照系 ,“人”是他的落脚点。抬高天道的价值和强调人间的心术在老子的思想构架中获得了完满的搭配  相似文献   

2.
刘子玄说史家应有三长,即史才、史学、史识。章实斋添上一个史德,并为四长。实斋此种补充甚是,要想做一个史家必须具备此四种资格。实斋以为作史的人,心术应该端正。譬如《魏书》,大众认为秽史,就是因魏收心术不端的原故。又如《左氏春秋》,刘歆批评他“是非不谬于圣人”,就是心术端正的原故。简单说起来,实斋所谓史德,乃是对于过去毫不偏私,善恶褒贬,务求公正。历代史家对于心术端正一层,大都异常重  相似文献   

3.
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始向后期演变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他对史学的发展也有其独到的贡献,下面就此作一简单论述。 一、“君心”史观 朱熹的历史观是一种“君心” 史观,他把“君心”作为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认为“天下万事本于一心”,帝王之心决定历史的治乱兴衰,帝王的“心术”是天下万事的根本,一个国家政治的好坏,社会的强弱和盛衰,历史的发展变化,都取决于帝王的“心术”。他说:“盖天下之大本者,陛下之心也,臣之辄以陛下之心,为天下之大本者,何也?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此自然之理也”。天下之事的正与邪都取决于皇帝的“心术”,“人主之心一正,则天下之事无有不正,人主之心一邪,天下之事无有不邪”,把某个君主或皇帝的“心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显然是英雄、帝王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这和朱熹以“理”为基础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是相始终的。 在朱熹看来,既然“君主之心”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考察历史的发展变化,也只能以此作为衡量标准。君心正,便能“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这样才能使天理流行,达到光明的王道政治,而君心不正,则是人欲横流,必然导致黑暗的霸道政治。 那么,“君心”正的客观标准是  相似文献   

4.
新兴词语模“x控”源于日语,“x控”中的模槽“x”在构造上有较大的选择性和灵活性,模标“控”标示“x控”总体上是体词性的,“x控”具有极强的新生类推潜能。进入当代汉语系统后。“x控”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汉化,主要表现在语义上的扩大化和形式上的汉语化。“x控”很好地达到了语言的简约性和明确性的平衡,利用网络自由交流平台和人们求新猎奇的心理,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扩大。  相似文献   

5.
今日的苏联,在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统治下,不仅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上全面复辟倒退,而且在自然科学研究上也笼罩着一片乌烟瘴气。什么“物质湮灭论”、“宇宙崩溃论”、“心灵学”、“传心术”……种种奇谈怪论,都可归入《发昏章》第十一。所谓“天才复制论”,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的“史德”理论 ,要求著史者用客观的态度去书写历史 ,避免主观情绪 ;著史者的心术要符合纲常名教 ;要考虑到古人的设身处境 ,不可苛求于古人  相似文献   

7.
张海军 《辅导员》2014,(8):56-56
当一个人喜欢一个东西,喜欢做一件事情,就会时时刻刻为此魂牵梦绕。流行词语“控”就很好地表现了这种痴迷的感觉,如:“手机控”“游戏控”“微博控”等。作为教育者,我想:能不能让“控”与“好习惯”紧密联系起来,以此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呢?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利用“控”在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提到"心术"这个词,就自然会想起"心术不正"、"心术不端""心术诡异"等词语,这些词语似乎统统都含有贬义的成分。故刚刚拿到当红作家六六的新作《心术》,看到是写医界的事情,就在猜想这位被誉为"社会话题女王"的作家一定又在用她社会学家的眼,文学家的笔,大力揭露医界"心术不端"的黑幕。直至读罢全书,方对"心术"的理解转变了角度,也开始对医生"另眼相看"。  相似文献   

9.
控制中小学生流失工作是当前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伊通满族自治县教育局认真总结“控流”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全面落实省、市有关“控流”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实行了“依法控流”、“扶贫控流”、“改革控流”和“管理控流”四轮驱动,全方位抓好“控流”工作。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全县小学实现无流失,农村初中流失率超标的势头也得到了有效地遏制。  相似文献   

10.
近来,各大卫视为争收视率抢播电视剧《心术》,引起观众的一片怨声,且这种“抢播风”似乎愈演愈烈.基于此,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论述解决这种“抢播风”的方法,以还电视一个正常的竞争空间,同时还观众一个轻松安心的收视体验.  相似文献   

11.
《跳水》的结尾有这样两句:“过了几分钟,从被子的鼻子里,嘴里控出许多水。他又开始呼吸了。”学生很容易理解“孩子得救了”这一层意思,但时其中的“控”字未必懂得。我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想想“控”字在句中的意思,然后从字典中查出“控”字,再结合课文肯定“控”在本句中的正确意思:使小孩的头朝下,让孩子喝进肚子里的海水慢慢流出。再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见闻,说说人落水后昏迷不醒甚至暂时停止呼吸的一般急救方法,重点说说“控”出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胡清溪 《广西教育》2012,(21):84-84
情趣是什么?情趣就是情调趣味。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谈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就讲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术通而未得,悱者口预言而未达”。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的魅力,创设充满情趣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3.
荀子讲术 ,一是治国之术 ,二是处世之术 ,三是治气养心之术 ,四是心术 ;荀子讲“君道”,其主题就是劝皇帝修身诚意 ,以礼治天下 ;荀子劝学 ,讲“为己之学”,讲“学以致用”,还自觉地将圣与王、师与君并举 ,想打通学与政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摘要:本文运用语言接触理论和语言发展的机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xx控”与“xx癖”及9个表示人的群体概念的网络新词的并同,分析了“控”族词大量产生的原因及是否具有类词缀特性,同时预测了“控”族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教乃心术,心通则艺通”,就是说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先要达到和学生心理沟通,即“心通”,而后才能使学生愉快地接受你所教的内容,达到“艺通”。教师的艺再高,学生与你始终隔着一堵墙,恐怕也难以接受的你的“高艺”。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此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除了我们熟知的动词义之外.“控”出现了一系列的“××控”用法.这一用法源于日语“コ ソ”,取英文单词complex(情结)的第一个音节,用以指称对某人或事物痴迷的人。喜欢的人或事物要置于“控”字之前。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控”,使这个字有了更为丰盈的意义空间和更为斑斓的语言景观。如果我们梳理一下“控”的“前世今生”。可以发现一条曲折的脉络——先是日语借自英语.后又被汉语引入.在网络的助推下以风起云涌之势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7.
舞蹈是一门艺术,也是培养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古人云:“教之以舞,可以均调其血气而收束其筋骸,条畅精神而养其心术,是以血气和平,耳目聪明、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相似文献   

18.
“慎独”是古代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论者颇多。借助于出土简帛《五行》,“慎独”成为了近几年讨论的颇多的一个问题。安大简《仲尼曰》中,再次出现了这一个词,为过去学界的讨论成果,带来了新的冲击,似乎以往的各处“慎独”,不能融通为一。《荀子·不苟》中论养心之时曾经出现过“慎独”,虽然对“独”有所发展,但是和诚论联系在一起,表明其尚处于儒学思想脉络中。后来荀子在《修身》篇中有治气养心之术,但是再没有讨论“慎独”和“诚”。在《解蔽》篇中,荀子提出了“虚壹而静”,是一种治气养心术,此中的壹,和“独”有联系。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新词“控”,在语用中最初以及多数是作为名词使用的,又衍生出动词的“控”,意为“极度喜爱”、“痴迷”。  相似文献   

20.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实效.因此“创新增效,控量减负”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背景,简单介绍了对“创新增效,控量减负”的理解,论述了“创新增效,控量减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进一步探究了基于“创新增效,控量减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对策,希望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