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白居易不但是位伟大诗人,也是个杰出的音乐家。他终生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因而他的诗独具浓厚的音乐美。《琵琶行》一诗是白诗具有音乐美的典型代表。此外,白居易还写了许多音乐诗,白居易的其他诗篇也大都音律和谐,可歌可唱,具有音乐美。白居易诗同音乐密切结合的特点,不但反映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规律,而且也是当代新诗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
德国古典时期伟大的诗人哲学家席勒主张让美走在自由的前面,他认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能达到自由。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主人公安迪,恰恰是一个审美的人,他在狱中无比珍视的任何人任何势力也无法夺走的音乐之美,时刻点燃着他对生命的希望和热爱,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生命的救赎。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刘欢总能用他的歌声带给人以昂扬的斗志和深刻的启示。这不,一曲《人生无悔》让我们在体味到音乐之美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从而对生命、对人生获得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嵇康的音乐精神融合了儒道思想的精髓,他"值心而言,触情而行",听从真性情真生命的指引,从不做任何事物的附庸,强调真、善、美以及理想人格的塑造。他的艺术灵魂和音乐风骨,本质上体现了人格的独立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其音乐精神对今天的音乐研究和音乐创作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小说具有音乐美,具体表现为作家对音响美、节奏美和旋律美的追求。鲁迅的个性和悲剧人格,艺术地投射到他的创作中,使他小说中的音乐美呈现出一种独特性,即音响的怪诞性和旋律的不和谐性。鲁迅小说的音乐美,是他的小说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人类心灵深处情感的溪流,音乐是一种美的再造,是人生命中的一盏旋转的彩灯,美丽而又色彩缤纷.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说过:"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音乐教育,正是运用这种"心灵体操"去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使之在音乐美的感受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开启幼儿的心智,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说:“美,是从生命内容射出的光芒,‘美’若一死,宇宙也就再一度混乱混沌。”音乐的美来自听觉,美术的美来自视觉;音乐是抽象的,美术是具体的;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可以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力、锻炼发散思维,提高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的效果水平。两者相互依附、形影不离,都是把美撒向人间,为人类精神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  相似文献   

8.
屈原的《九歌》《招魂》通过生命本身的热烈追求,深情缠绵,豪奢享受,展示了一种“盛”美、“奢”美、“华”美、“豪”美。这在汉人精神和汉赋风格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挥。在美学上,它所体现的精神实质是戏剧和宴会的,而不是典礼的;是音乐与舞蹈的,而不是文学的因主要受儒道两家思想浇灌的中国文艺的历史上,这种崇尚强的生命力或生命强力的审美追求尤其可贵。  相似文献   

9.
哈代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把绘画艺术中的色彩、光影、线条和绘画术语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之呈现出绘画美;借鉴音乐艺术的手法,将音乐术语、人物音乐、自然音乐穿插进作品情节的构建,使小说具有了一种音乐美;继承古希腊悲剧传统,以戏剧化表现手法使小说表现出浓浓的戏剧美;将时间、空间、人物命运的循环统一于情节发展之中,予作品以建筑般的谨严之美。  相似文献   

10.
正自然之美,美在色彩;音乐之美,美在旋律;教育之美,美在生命的成长。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感受到自我的成长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情。蓦然回首,发觉走上讲台已经20个年头。20年来教书育人是和学生一同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也使教师职业升华为孜孜追求并深深热爱的事业,同时让我体会到:教育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1.
莫扎特歌剧艺术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重要领域,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其创作了22部歌剧,并且这些作品都深受人们喜爱。他强调音乐在塑造形象和反映角色内心活动上的巨大作用,在刻画人物极富个性化的性格特征时,合理巧妙运用重唱形式,寓深刻性于通俗性当中,使其作品散发出瑰丽的艺术色彩。  相似文献   

12.
忠诚和热爱,使得刘炽声乐作品紧贴时代、紧贴生活、贴近人民;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修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民族民间音乐风格"动机"与西洋曲式巧妙结合的创作手法,使得刘炽的音乐旋律平易近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3.
从萧友梅对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音乐创作以厦音乐教育活动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在音乐上主张全盘西化的人,相反,他为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d小调安魂曲》是莫扎特用宗教音乐形式阐释生死观的遗作,作品反映了莫扎特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与观念。莫扎特拓展了安魂曲这一音乐形式的社会意蕴和艺术表现,丰富了安魂曲的创作手法和音乐内涵。在精神危机严重的当代社会,安魂曲对于生命感悟和死亡思索的超越性依旧具有普适价值。  相似文献   

15.
舒曼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杰出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而且写下了一批有意义的音乐评论文章。其音乐美学思想既有明确的理论阐述,又有丰实的创作实践体现,它所包含的许多艺术真谛对今人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普契尼一生中创作的12部歌剧都堪称是经典之作。在创作过程中,他不仅吸取其他作曲家的精华,而且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作才能,使得他的音乐旋律优美流畅,情感表达细腻悠长,音乐风格独树一帜,自成一体。普契尼的歌剧因其新颖的创作手法,至今仍然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歌剧舞台上。  相似文献   

17.
雷蕾 《闽江学院学报》2011,32(6):108-112
声乐套曲《冬之旅》展现了一个流浪知识分子的漂泊旅程,倾注了舒伯特全部的人生感情和对理想的寄托。舒伯特坎坷苦难的人生为他的钢琴套曲创作注入了丰富的内涵,通过丰富多彩的伴奏营造出一幅充满悲剧色彩的感人伴奏乐章,充分表达了遭受世人遗弃的流浪者的阴郁心情和对人生的失望之情。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伴奏风格特点,有力地展现了音乐色彩和形象,通过伴奏部分对人物心理进行刻画,伴奏与音乐旋律的融合到位且富有层次。强调了只有加大重点部分的演奏频率和风格解读,注重音乐前奏、间奏与尾奏的完美衔接,把握套曲的感情演变和演唱者的情绪,才能实现伴奏与演唱的完美配合。  相似文献   

18.
出于维护礼制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孔子提出“郑声淫”的命题。郑声之“淫”,在于形式上违反五声规定;在内容上情无节制,对僵化的礼乐制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孔子把人生的意义定位于现世,将有限的个体生命转换为族类生命的无限延伸,他最为关注的是如何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维持现存,稳定社会秩序,保护族类的生存。他由此构建了以中和思想为核心的音乐美学理论,中和即过犹不及,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谐和,中是前提,和是结果,中是核心,有和必有中;和是中的必然,和必得中。温柔敦厚即中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情感表现和音乐想象是音乐表演获得成功和富有魅力的重要条件。两者均是表演者艺术表现中重要的心理活动,必须高度重视对良好的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对音乐作品的正确理解和深入研究,将自身的思想感情真正融入到作品之中,将情感和理智准确地予以结合,以及不断扩宽、丰富生活积累和形象感受等,都是音乐表演者培养和锻炼良好心理素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准确把握音乐表演的艺术风格,对于我们理解作品的形象以及还原作曲家的意图至关重要,也是正确诠释音乐本身的前提基础,更是审美创造与个性发展的完美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