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莉 《家庭与家教》2006,(10):44-45
如今,很多大学生往往把出国放在首位,希望出国留学回来后能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其实,这是一个出国误区。据了解,许多学生认为申请出国的过程已经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影响。他们坚持出国都抱着这样一种目的,就是将来一定能赚回来,能获得一个好的回报——学到国外好的东西,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然后过上好日子。而没有在出国前把自己出国的“得”与“失”进行仔细的量化和比较。故此,笔者要为那些想出国留学的学生们敲响“警钟”——你计算过自己出国留学所需的成本吗?如果没有,不妨先看看下面这位女大学生出国的事例,也许会对你有所启示。如今在…  相似文献   

2.
从小的时候,我就一直把出国当作我的理想,因为那时候在我看来,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出国,出国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但是对于有关出国的事情,我却是一无所知,我只是天真地认为只要出类拔萃,自然而然就可以出国了.  相似文献   

3.
女青年 《神州学人》2013,(11):32-33
当我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审核,确定拿到公派出国名额的时候,周围各种声音便开始涌过,“出国找个男朋友呗”、“出国1年不怕回来延期毕业啊”、“出国可以开阔下眼界哦”……有羡慕的,有担忧的,有好的,有不好的。有人为我得到这个机会而高兴,也有人为我在这个时间段出去而尴尬。 主  相似文献   

4.
毛琼 《海外求学》2003,(24):38-38
以为出国回来,随便拿个文凭都一定会有高收入,其实是一个误区。一个人究竟值多少,完全取决于“头脑”,而不是头脑上的那顶帽子。  相似文献   

5.
从英国回来几年了,每每和朋友谈起出国留学,总能勾起我的一些美好的回忆。在此,我想把在英国读研究生的一些情况写下来,希望给那些即将出国的朋友们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最近家长们常常问我的一个问题是:到底是在国内读大学预科或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好呢,还是直接把孩子送出国好?那我就给大家客观分析一下吧。  相似文献   

7.
【小丸子自白】如今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理想拼着小命,虽说都快吐血了吧,可大家就是心甘情愿。这里最卖命的当数那些正准备出国的朋友们。小丸子认识几个身处异国的伙伴,因此,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那些已经出国、准备出国和削尖脑袋想出国的学子们吧。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但是我们同样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拼搏,只有这样,光明才会出现。3#发言人蓝眼睛:我是个16岁的男孩,去年12月刚从美国回来。15岁时妈妈把我送到了美国,走的时候我特别兴奋,根本没有什么顾虑,也不知道什么是想家。到了那里,…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2006,(5)
很多年轻人都想出国留学,包括我的弟弟和妹妹。我告诉他们,出国之前自己要想清楚,你能不能吃苦?出国留学好像一条不归路,如果你选择了出国,就由不得你再回头。既然出了国,也就没有资格再一无所有地回来。我出国留学五年了,在国外的那些日日夜夜、酸酸甜甜,永远难忘,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相似文献   

9.
暑假期间,很多同学有机会探访名胜古迹或游览美丽的湖光山色。回来后,如果能把这些经历写成游记,把美好的印象保留下来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10.
毫无疑问,留学是需要花钱的,而且是大把大把地花钱。这个钱,最起码启动资金需要家长出。既然有了投入,就要考虑产出。不说是全部但确确实实在相当一部分家长心目中存在这样一个逻辑:花钱——出国——镀金——“成佛”——赚更多的钱。显然,这个命题不能为真。花钱不一定能出国,出国不一定能镀上金,镀上金不一定能“成佛”,……也就是说,从投资学角度分析,回报途径上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相当复杂风险相当大。在对待孩子出国与否的事情上,我们家长的误区太多。我个人以为,期通过留学投小钱赚大钱是个最大最大的误区,这个误区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对…  相似文献   

11.
人影     
他的祖上是农民。他出生在农家的院子里。他每天被母亲安置在一个摇篮里。母亲把摇篮悬空挂好,就去做工了。摇篮是温暖的,还能摇摆,像一叶小舟。那时,他父亲在部队当兵,一年能回来两次。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12.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巡视南方的壮举,极大地振奋起在外莘莘学子的豪情。他慈父般宽广的胸怀,曾使数以万计的学子为之动容。他那浑厚中肯的话语至今在耳边萦绕:“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怎么样,都可以回来,回来后妥善安排。这个政策不能变。告诉他们,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希望大家通力合作,为加快发展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多做实事。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  相似文献   

13.
放弃出国甘当打工妹1996年,李天田17岁。那年,美国的一所大学到中国来招生。经过多项考核,李天田被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相中,并于7月从山东来到北京补习英语。一位外籍教师曾问李天田:“你出国是为了什么呢?”李天田发愣了,是啊,自己出国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以后能有一个好的职业吗?李天田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一浪又一浪的留学热潮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很多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而送出国的愿望中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为了毕业后能找一份好工作,挣大钱。而乓他方面的思考,有不少家长则是模糊的、盲目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小书——《我是韩国人》。这本小书出自一个韩国小留学生申世庸之手,对广大家长会有很多启迪。我们从书中选摘了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一浪又一浪的留学热潮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很多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而送出国的愿望中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为了毕业后能找一份好工作,挣大钱。而其他方面的思考,有不少家长则是模糊的、盲目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小书——《我是韩国人》。这本小书出自一个韩国小留学生申世庸之手,对广大家长会有很多启迪。我们从书中选摘了部分内容,以飨读者,标题是编者所拟。  相似文献   

16.
一浪又一浪的留学热潮冲击着我们日常生活。很多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而送孩子出国的愿望中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为了毕业后能找一份好工作,挣大钱。而其他方面的思考,有不少家长则是模糊的、盲目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小书——《我是韩国人》。这本小书出自一个韩国小留学生申世庸之手,它给了我们许多启迪。我们从书中选摘了部分内容,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2003,(Z2)
各位领导、各位学长;大家好,今天是一个大喜的日子,是欧美同学会90周年,我觉得我们能坐到这个地方,有今天的视野,应当非常感谢当年的邓小平把留学生送出去的决策。如果没有这个英明决策,我不可能出国,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今天早上参加了欧美同学会90周年的庆祝,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非常受鼓舞,尤其是把人才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放在非常高的高度,这为以科技  相似文献   

18.
一浪又一浪的留学热潮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很多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而送孩子出国的愿望中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为了毕业后能找一份好工作,挣大钱。而其他方面的思考,有不少家长则是模糊的、盲目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小书——《我是韩国人》。这本小书出自一个韩国小留学生申世庸之手。问世后,仅一个月在韩国就销售了四十万册,现已发行到百万册以上,深受韩国读者的欢迎。申世庸13岁去美国留学。他执意想去美国留学,  相似文献   

19.
学费哪来的     
一位医生准备出国度假,便让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儿子来顶一个月。一个月后医生从国外回来,问儿子情况如何。儿子得意地说:“我把你医了10年都没医好的一个病人彻底治好了。”不料,父亲听了破口大骂到:“混蛋!你以为你聪明能干!你也不想一想,你这些年读医学院的钱哪来的!”学费哪来的@张紫薇$广西桂林市电院附中初一!(62)班(541004)  相似文献   

20.
我六岁那年,妈妈去了日本. 听说妈妈要走,我哭得死去活来.看我哭成这样,妈妈有几分动摇,差点放弃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出国机会.为了鼎力支持妈妈,外公外婆把我从江北接到江南来抚养.从此,我开始了等待妈妈回来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