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高校教师的良性流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效益。但目前高校教师的流动大多是出于功利性目的,属于一种无序的流动,这对优化教师队伍、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不利的。深入分析我国高校教师流动的特点及无序流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实现高校教师队伍的良性流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师资横向流动类型及其多角度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人才流动尤其是人才的横向流动给高校组织与教师个体带来的影响,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学界和高校人事管理关注的热点。高校教师的横向流动根据不同的流动参照点,可以划分出多种类型的横向流动。当然,无论是何种横向流动,高校教师的横向流动的张力都存在清晰的主要因素张力作用线,即教师个体的职业动机、科研组织的效能规则以及教师资源不均衡分布及阶层化的社会流动驱力,在引导或加剧高校教师的多向度流动。只有对高校教师的流动类型和流动模式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才能有利于高校及社会相关部门更加合理地通过流动来配置高校师资。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基于AHP-CRITIC法与系统动力学理论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系统模型,文章首先阐述了理论基础,然后设计了高校教师绩效指标体系,接着建立了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系统模型,之后使用AHP和CRITIC法确定了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权重,最后利用Vensim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流动是一种生产要素寻找其最优配置点的一个过程,教师人力资本的自身属性要求其通过有机的流动充分实现其价值。高校教师流动管理是从高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管理的角度,协调和沟通教师与其相关组织之间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高校教师人力资源,使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在流动中升值。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研究》2017,(6):53-58
高校教师流动的过度寻利性导致了工具合理性的对价值合理性和交往合理性的僭越。高校在教师流动中过度短视化行为对高校长远发展的制约超过了短期效益溢出。高校教师流动的理性失范加剧了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因此高校教师流动度需要以学术共同体繁荣、学术劳动力市场生态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化与教师个体发展相协调作为其流动合理性的限度,并强化高校教师的学术责任承担以降低教师流动行为的高寻利性;以高校教师人才头衔动态评价机制促进高校教师流动的理性化;以高校教师流动的协商、补偿等机制强化教师流动的契约管理;以师资队伍建设的评价机制改革促进高校教师引入的理性化。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流动可分为几种不同类型。根据耗散结构理论,高校教师流动具有必然性,社会因素、高校组织因素及个体因素促使高校教师流动。当前高校教师流动不足与流动过频并存的矛盾凸显,地区间人才单向流动加剧的走向明显,高低层次人才流动不均衡的问题严重,显性流失与隐性流失并进的现象突出,人才流失偏高和无序流动的局面日盛。为此,政府、高校和教师应共同努力,以使高校教师流动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是高层次的教学和科技工作者,合理的高校教师流动对于挖掘教师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高校教师的流动存在不合理性与盲目性,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流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我国高校教师合理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合理、有序的流动是推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策略。我国高校教师何以流不动?完善的高校教师流动机制尚未建立是主要原因。西方国家高校教师之所以流得动,是因其已建立起由保证机制、"流出"机制、"流入"机制和共享机制等共同构成的完善的高校教师流动机制。我国高校应通过逐步推行教师非终身制、吸纳"非升即走"制度和"非走不升"制度的精髓、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和健全高校兼职教师制度等,构建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机制,让高校教师得以真正流动起来。  相似文献   

9.
构建我国高校教师良性流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教师主体意识的增强,高校问教师流动速度大大加快,导致教师资源分布的不合理,教师过剩与短缺、开发与浪费并存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资源总体配置效益不高。构建我国高校教师良性流动机制要坚持教师与高校共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处理好“流”与“留”的关系。高校教师良性流动机制主要包括“来去自由”、“信息化”、“柔性化”、”三个留人”等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了解高校教师在教学师生互动中的情绪劳动及其影响因素对高校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框架,对高校教师教学中的情绪劳动进行深入事件访谈并进行事件分析。结果发现高校对教师的工作要求并不明确,更多要求来自教师自我的角色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表现积极情绪,还要表现消极情绪,并且情绪劳动策略随着教师的不同状态和师生互动场景而发生动态转换。影响情绪劳动策略改变的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等三类,师生互动在这三类影响因素和情绪劳动策略间起到调节作用。高校作为教师的组织资源系统,应该增强其组织支持作用,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设置合理的工作要求,同时重视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培养教师情绪能力化,教师自身也应化被动为主动,把情绪与教学相融合,进而有效促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高校教师流动的市场化机制日益完善,教师的流动权和漉动机会逐步提升,教师流动日益活跃,流动选择更加多元、合理,系统内的或校际间的高校教师流动逐渐取代系统问的流动成为主要的流动类型,流动的区域分布更为均衡,以往由中西部向东部、由一般院校向国家重点院校的非均衡的或单向流动逐步向双向、更均衡的大流动格局发展。同时,目前高校教师流动中仍然存在一些无序、不合理的现象,一些霸王条款不合理地限制了人们的流动权利,教师的无序流动、机会主义行为时有发生;此外,中西部地区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失较多的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浅析聘用制实施过程中的高校教师流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萌 《大学时代》2006,(8):146-147
聘用制的实施,为高校教师队伍的流动提供了有利契机和制度保障。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聘用制实施过程中教师流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高校创新为核心,把知识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与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实践相结合问题进行有益探讨。通过对目前高校教师学习现状的分析,提出构建教师网络学习系统是高校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并对高校教师网络学习系统的功能和体系结构模型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4.
"双一流"建设战略为高校教师流动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高校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对于高校、学科和教师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无序流动则造成了人才资源浪费、学科结构失衡、区域教育不公以及教育生态恶化等问题。本文从主体、组织、环境三个维度剖析了高校教师无序流动问题,指出应从科学统筹教师薪酬待遇、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优化高校内部管理环境、重视人才的"外引"与"内培"、完善人才流动法规等五个方面来规范高校教师流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内外环境的改变,特别是聘任制推行以来,高校教师流动频繁,演变成了无序流动。文章界定了教师无序流动的内涵及表现,并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角度分析了高校教师无序流动的主体、机制与环境,进而依据理论从各参与主体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建立健康有序的高校人才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其流动是必然的。高校教师流动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为了避免无序的高校教师流动,教师所在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流失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以应对日益增多的教师流动。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教师流动的再认识——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视角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校教师合理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人力资本产权及其特征分析,本文认为高校教师作为其自身人力资本产权的主体之一,有合理配置其自身资源的权利;但高校教师在行使配置和流动的权利时,不得损害高校、学生、其他教师等主体的利益,这是人力资本产权内涵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流动是人才市场化背景下的一种必然现象,尤其是目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深化过程中交织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得高校教师流动过程涉及的法律关系更为复杂.如何谨慎应对教师流动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法律问题,确保学校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学校人力资源主管部门依法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事工作者适应新形势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对照高校课程资源系统的特点出发,探讨教育教学改革对高校课程资源系统建设的推动作用,以期引起高等教育界和高校教师对课程资源建设更多的关注,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推动高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流动是影响教师队伍的重要方面。合理有序的流动可以使教师水平不断上升,无序不合理的教师流动使部分高校陷入人财两空的困境。本文阐述了高校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积极意义,分析了教师无序流动的表现及原因,提出了促进高校教师合理流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