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Accord.NET Framework,构建了一个基于肤色检测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检测系统。首先提取图片中肤色区域,用已经训练好支持向量机的人脸检测模型检测图片中的肤色区域,区分出人脸部分。  相似文献   

2.
基于肤色和图像似然度的人脸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新涛  刘栋 《中国科技信息》2006,25(15):142-143
提出了一种基于肤色分割和图像似然度的检测人脸方法,该方法能在复杂的背景下较好地检测出人脸。首先利用颜色信息把图像分割成肤色区域与非肤色区域,然后对肤色区域做预处理后,进入图像似然度检测阶段.最终实现人脸检测。  相似文献   

3.
人脸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新色彩空间YCgCr的人脸检测算法。首先比较了YCgCr间和YCbCr色彩空间,得出YCgCr色彩空间的在人脸处理方面更有优势,然后通过二维高斯分布提取肤色区域,对二值化的图像应用区域增长算法求取最大联通区域,得到准确的面部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快速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在此研究了彩色图像中的人脸检测算法,在肤色模型方面讨论了肤色在不同的色彩空间中的表现,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样本建立了一个图像库,选择色彩空间并建立了肤色模型,然后通过形态学等处理后得到候选区域。然后对候选区域使用特征脸的方法进行验证。通过这样的方法在保证了精度的同时克服了特征脸方法原有的搜索速度慢的特点。最后本文对所使用的方法作了一个总结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肤色特征的描述对复杂背景下的实时人脸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有效利用肤色特征进行人脸检测取决于肤色模型的创建,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色彩空间及此基础之上的基于肤色的人脸检测方法中常用的色彩模型。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人脸定位过程中人脸图像处理困难、定位结果不准确以及人脸易受环境影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图像信息熵对人脸进行定位的方法。首先引入了图像信息熵对图像进行色彩空间转化,采用MATLAB进行人脸阈值分割;然后根据人脸肤色与人身体肤色不同对人脸进行处理;最后利用人脸的眼、嘴等像素点信息熵值的比较对人脸进行定位。实验结果表明:可以利用图像信息熵进行人脸定位,方法简单,适应性强,定位结果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识别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7.
张晶 《科技通报》2012,28(6):174-176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Ada-Boost的人脸检测算法。该算法在第一阶段使用基于Ada-Boost算法的分级分类器检测人脸,由于受到噪声与亮度的影响,一些非人脸区域可能被误判别为人脸。因此在YCbCr空间中采用肤色模型,去除非人脸区域。在第三阶段,采用SVM更精确地提取人脸区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在实时性与误检率方面都优于Ada-Boost算法。  相似文献   

8.
赵东方  杨明  邓世涛 《内江科技》2011,32(10):95-96,99
本文在对比大量的人脸检测算法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人脸检测算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人脸肤色模型和人脸结构特征相结合的人脸检测新算法.实验证明该新算法能有效提高人脸检测效率,并得出人脸检测算法的发展趋势是多种特征检测算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廖正湘  陈元枝  李强 《大众科技》2011,(10):39-41,38
根据肤色在Ycrcb色彩空间中具有很好的聚类性,通过形态学算法对肤色建模之后的图像进行预处理,消除噪声,再对肤色进行分割,从而可以对人脸图像有一个大致的定位,并通过平均眼睛模板匹配法定位出人的眼睛,在此基础可以比较精确的定位出人脸位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人脸检测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13)
本文基于对数字图像处理问题的研究,建立了图像预处理模型与图像相似度计算模型,同时从轮廓检测与提取和特征识别方面对模型进行了修正。第一,在图像预处理模型中,本文采用Niblack二值化算法对人脸斑点、肤色和皱纹等一些皮肤细节部分进行滤波处理,通过设置阈值来除去皮肤细节等问题,实现对图像特征区域的粗略提取。第二,在边缘检测模型中,本文采用的是高斯滤波和拉普拉斯边缘检测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使用高斯—拉普拉斯算子对图像实行边缘检测,通过检测得到进而获取人脸的轮廓。第三,在图像相似度计算中,本文建立了基于SVD奇异矩阵分解的PCA主成分分析模型,实现对图像特征向量的提取,然后采用巴氏距离算法计算人脸轮廓图像相似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人脸检测的速度及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分类器和期望最大、主成分分析(EM PCA)的人脸检测方法.该方法在训练阶段利用不同分辨率的训练样本来训练2个fisher线性分类器,再利用EM PCA提取特征来训练非线性支持向量机(SVM);在检测阶段,首先通过2个fisher线性分类器快速过滤掉大量的背景区域,再利用非线性支持向量机对余下的候选区域进行进一步验证,以确认是否为人脸.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肤色特征不依赖于面部细节,对于旋转,表情变化等不敏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在人脸检测过程中肤色常常成为辅助的人脸定位的手段。对不同颜色空间下的图像进行分析,寻找肤色分割的最佳效果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种基于正面人脸照片的真实感三维人脸自动重建方法,并运用计算机视觉图OpenCV和图形开发库OpenGL ,在VC++6.0环境下开发了三维人脸自动建模系统。该系统对输入的人脸照片首先进行人脸检测,在检测到的区域进行人脸关键特征提取,并根据检测到的特征点的几何信息对CANDIDE-3模型进行整体和局部调整,得到个性化的三维几何人脸,最后从人脸图像上获取面部纹理信息并得到真实感的三维人脸。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Ada Boost人脸检测算法训练时间长对设备要求高,在复杂背景下存在漏检误检。提出一种基于小波重构和特征提取的Ada Boost人脸检测算法,并应用到身份验证中。采用小波重构方法,实现对人脸信息有用特征的重构,进行去噪处理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性。采用人脸特征关联性方法将不同的人脸特征子集进行分类处理,采用特征提取算法实现对Ada Boost算法的改进。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人脸检测算法进行身份验证,能检测到一定范围内的非正脸图像特征,有效提取人脸的局部信息特征点,提高身份验证对象的检测精度和正确识别率。  相似文献   

15.
现今,人脸检测技术的局限性主要存在于侧面人脸检测这方面,本文主要利用人脸人耳的位置关系,用AdaBoost方法进行分别检测,最后人脸检测与人耳检测融合在一起,以提高人脸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灰度图像的正面人脸,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人脸检测算法,并在Delphi 7上实现,可有效运用于复杂背景下不同表情、肤色、姿态以及不同光照条件下的人脸检测,算法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7.
人脸分析在人机交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脸特征点检测是人脸检测、人脸特征提取以及人脸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鲁棒的人脸特征点检测算法受到广泛关注。人脸特征点检测经常使用的方法有ASM和AAM,CLM分别继承了ASM和AAM的一些特征,速度和效果也得到了提升。主要介绍CLM模型的构建和CLM模型的搜索方法,其中CLM模型由形状模型和面片模型组成,形状模型用PCA建立,面片模型由SVM训练获得。  相似文献   

18.
皮肤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并且能够应用于检测和跟踪人体部位、计算机视觉和可视化等多个领域。然而,皮肤检测的主要困难仍然是不同程度的皮肤色调、光照条件和颜色接近肤色的背景等等。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奇的基于融合策略下的动态皮肤检测,它是由一个平滑动态二维直方图、高斯混合模型和基于脸部皮肤色调颜色计算的实时动态阈值这三种检测方法融合在一起的。本研究通过人脸检测来强化肤色模型,这是因为人脸是不同色调的皮肤颜色的一个突出特征,尤其是在包含不同种族的多个人脸图像中。定性和定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由于其较低的计算成本和较高的精确度,比目前先进检测技术更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19.
针对跳水运动视频中的人体运动目标分割问题,提出利用颜色信息进行运动目标检测和分割的算法。首先采用色相和亮度两个彩色分量加强图像中的颜色差异,使用OTSU算法对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同时结合RGB颜色空间启发式肤色聚类,确定运动目标所在的连通区域,从而完成首帧运动目标的自动检测。在后续帧的处理中,以数学形态学方法进行自适应运动区域预测,运用改进的OTSU算法,提高了分割速度。实验表明,本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复杂背景变化的影响,能够快速实现跳水运动目标的分割,且对运动对象的快速运动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已经应用在了多个领域。人脸检测识别和人脸特征分析,仍然是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主要研究在树莓派开发平台下,以开源计算机视觉库Open CV为主进行人脸的检测识别。基于深度学习,以Open CV机器学习模块中的DNN为主,基于深度残差网络DRN来构建人脸检测算法模型。在人脸检测基础上以基于Caffe框架的CNN预训练模型对年龄性别进行预测和分类。使用树莓派作为硬件主体来搭建Open CV人脸检测环境,通过神经网络模型来进行人脸检测和性别年龄预测的训练,得到一个理想化的人脸检测和年龄性别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