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关键矿产资源作为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全球贸易网络频繁受到突发风险的冲击,对进口依赖型国家的资源供给安全造成威胁。本文从关键矿产资源全球贸易网络和产业链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基于多层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关键矿产资源全球贸易模型,并提出风险传导机制对贸易网络突发风险进行仿真分析,最后运用多风险场景仿真结果对网络节点的风险韧性进行评价。以镍矿资源产业链中6种产品为例,运用2018年全球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中国镍矿资源进口结构极不均衡,对供给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相对下游产品,中国对镍矿石、镍锍等产业链上游产品需求更为刚性,价格敏感度小。②风险所造成的价格波动对中国进口损失影响并不显著,而对风险韧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资源竞争能力,这与进口结构、占风险源出口份额、以及国家产业对于额外成本的转嫁能力有直接的关系。③同一国家在面对不同风险源时表现出不同的风险韧性。当风险源分别为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时,其风险规模每上升1%,中国因此而承受的镍矿资源进口损失规模将分别上升1.74%和1.77%,中国在面对来自菲律宾的突发风险时韧性较低。评价节点国家在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链网络中的的风险韧性,对把控资源供给宏观形势,提高资源政策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评价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国内铁矿资源禀赋的约束,中国高度依赖进口铁矿的局面将长期存在。为了保证中国铁矿资源的供应安全,已有研究重点从中国铁矿石资源供需、贸易或定价的某一维度深入分析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较少同时考虑供需、贸易和定价的综合性供应风险,相应地缺乏多维主体的铁矿石供应风险综合治理措施。本研究采用BGR-VW方法,基于2000—2015年中国铁矿石时间序列数据,从当前市场风险、资源风险、政治风险、市场权力、未来供需趋势等5个方面对中国铁矿石供应资源供应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主要存在于资源和政治风险,综合风险等级处于紧张状态。最后,本文以实现铁矿石资源可持续供给为最终目标,从全球层面、区域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多维主体分别提出相应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杨东彪 《大众科技》2014,(7):250-251
面对目前铁矿石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我国尚缺乏有效的战略保护和协调机制,缺乏基础性的综合质量信息平台,在进口铁矿贸易中,我国常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使国家经济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国内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为此,开发进口铁矿石信息系统,通过全面收集、统计、整理和分析进口铁矿质量检验和贸易信息,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功能完备的浏览和查询,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数字产品贸易是驱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保持产业国际竞争力和维持产业链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7—2020年全球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全球数字产品贸易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中国、美国和欧洲部分经济体在交易能力等方面处于核心枢纽地位。块模型分析表明,数字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部分板块内部,且近年来板块之间的数字产品贸易往来趋于增强。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国在数字产品制造领域的优势较为明显,德国和法国在数字技术应用领域具有较大优势,英国、德国和美国在数字要素驱动业的实力较强。据此,本文建议持续推动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数字产品制造领域的优势,把握区域经贸协议扩展机遇,助力我国数字技术应用及数字要素驱动行业的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5.
铁矿石国际贸易价格机制及调控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铁矿和钢铁生产特征出发,基于产业竞争理论探索铁矿石供需的特殊规律和价格机制,并以供需曲线拐点区分其弹性区间和市场状态。得出的结论是,在供需公共弹性域内,铁矿石贸易遵循市场机制形成价格;在该区域外,处于买方或卖方市场状态,市场定价机制失效,优势一方易于操控价格。实证认为我国钢铁业过度膨胀是卖方市场的成因,也是铁矿石价格上升的主要推动力,涨价预期的自我实现起增强作用。调控铁矿石价格的关键是改变铁矿石的卖方市场状态,通过实施遏制进口、投资海外采矿、"扶小抑大"和发展转型等互补措施,让供需落入公共弹性域内,再让市场机制自发调控价格。如此有效调控,铁矿石周期预期价格三年内可以降至85美元/吨。  相似文献   

6.
提高重点产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已经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本文采用2007—2021年数据测算2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分析时空变化规律并基于正态云模型作韧性评价。研究发现:仪器仪表、通用设备、化学原料等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水平评价弱,抗风险能力有待提升;技术创新能够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并且技术创新水平对产业链韧性存在市场规模和研发投入的门槛效应。从异质性检验来看,技术创新对中低技术型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我国能源结构特点决定煤炭产业链供应链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自然灾害、新冠疫情和国外遏制等突发事件对煤炭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冲击。为了解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进而提出韧性提升策略,基于韧性的4个表征能力,即准备能力、吸收能力、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构建了煤炭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将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2种方法结合,提出基于灰色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煤炭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评价模型。最后以陕西省M公司的煤炭产业链供应链为例,对其韧性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M公司煤炭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较高,但一些影响其韧性水平的短板因素仍值得关注。最后,对产业链供应链各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以期提高产业链韧性水平去应对不确定风险。  相似文献   

8.
2015-2040年全球铁矿石供需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全球铁矿石市场已处于供需反转、供过于求的新阶段,明晰全球铁矿石供需格局走向对我国铁矿石及钢铁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①将全球铁矿石供需历史划分为缓慢增长(1900-1945年)、稳定增长(1945-1970年)、增速放缓(1970-2000年)和快速增长(2000年以来)四个阶段,指出全球钢铁消费中心随工业中心转移、铁矿石供应格局随需求格局变化、而供需格局变化决定铁矿石长期价格的基本规律。②运用钢铁需求与经济发展的“S”形规律,预测了未来全球及主要国家粗钢需求,结果显示:总体上,未来30年全球粗钢需求仍呈上升趋势,但增速将明显放缓;亚洲作为全球粗钢消费中心地位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粗钢需求已到顶点,未来将逐步下降,全球粗钢消费的主要增长将来自印度和东盟地区。③进一步分析全球铁矿石供需认为:未来,全球铁矿石需求增速比粗钢更为缓慢,而供应仍将持续增长,未来几年全球市场将严重供过于求,铁矿石价格受供需形势变化影响,呈现先快速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赵晞泉  陈伟 《资源科学》2024,(1):100-113
【目的】研究全球钴资源贸易网络演化,对于理解全球钴市场和钴供应态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产品链视角出发,本文构建了钴矿石、钴化合物和钴及其制品的全球贸易网络,综合运用多种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全球钴贸易规模时序变化,揭示不同产品类型钴贸易网络的空间格局与拓扑结构,以期为保障中国钴供应安全提供参考。【结果】(1)全球钴贸易规模在波动中上升,不同钴产品的贸易发展态势具有明显差异,钴及其制品成为全球钴资源贸易的主要形式。(2)全球钴贸易网络呈现出空间分异特征,钴贸易向少数国家(地区)集聚趋势明显,不同产品类型钴贸易网络的空间组织形态具有较大差异。(3)钴矿石和钴化合物贸易网络日渐松散,钴及其制品贸易网络稠密化程度显著提升,3类钴产品贸易网络的传输效率均随时间增强。(4)全球钴贸易网络均具有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核心结构和边缘结构层级界限清晰,各国(地区)在网络中的角色仍处于动态调整中。(5)中国、英国、美国、德国和荷兰等国家(地区)长期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韩国、法国和芬兰等国是其中两类钴产品贸易网络的关键国家(地区),奥地利和斯洛伐克、西班牙和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分别在3类钴产品贸...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电子信息产业由于产业链绵长,片段化生产特征更为明显。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整体产业层面,缺乏对产业链视角下的电子信息产业动态和分工概念的思考。基于此,利用2006-2018年222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贸易往来数据,通过社会网络方法,探索电子信息产业上、中、下游代表性产品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主要国家的网络地位及格局演化。研究发现: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核心-外围”结构明显;上游供应链网络呈现链式结构,网络密度稀疏,鲜有新的国家加入,中国在上游贸易网络中位置有所跃升,但仍未处于网络核心;中游和下游顶层网络呈现“扁平化”特征,在2006年中国已处于大部分产品贸易网络的关键节点位置,至2018年中国进一步跃升至网络核心。据此为提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网络中地位,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产品的贸易网络结构变动可能会对各环节产品价格波动造成影响。本文以钴为例,选取2007—2020年上游钴矿、中游钴酸锂、下游锂电池的贸易数据,构建了钴产业链的贸易依赖网络,并分析了相应网络的结构特征;结合LASSO-P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贸易依赖网络结构变动对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品价格波动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①钴产业链贸易依赖网络结构呈现出上游钴矿贸易受资源禀赋国主导,中游钴酸锂贸易以少数发达国家为中心形成网络集团,下游锂电池贸易以荷兰、德国、美国、中国等国家为主要伙伴国的特征。②上游钴矿价格主要受到上游和下游贸易依赖强度的影响,中游钴酸锂价格主要受到中游和下游中介控制优势的影响,下游锂电池受到上游和中游贸易伙伴数量以及下游贸易集团化程度影响。③产业链下游锂电池价格受到贸易网络结构变化影响较大,最大波动幅度超过20%;上游钴矿价格受到贸易网络结构变化影响次之,均在10%之内;中游钴酸锂价格受到贸易网络结构变化影响最小,均不超过5%。贸易依赖网络结构变动对价格的冲击影响在第3年之后逐渐消退。本文为探究资源价格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战略性矿产资源价格监测工作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研究优势矿产资源产业链各环节产品国际贸易的格局和特征,识别中国在产业链各阶段的贸易竞争优势和潜在问题,本文以钨为例,选取了2009—2018年Uncomtrade商品名称中含钨关键词的钨矿和钨精矿、钨酸盐、钨铁合金和钨制品四大类产品的国际贸易数据,构建了国家(地区)间贸易网络,从贸易额、产业集中度类型等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别钨产品国际贸易的整体格局和演化趋势,并根据C8寡占成员的演化情况选取了稳居寡占名单的国家作为典型研究对象,对其寡占优势、中介控制优势、出口结构等方面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钨产业链各环节均存在少数国家掌握着极大的贸易量的现象;中国具有贸易中介控制力竞争优势的是钨矿,而具有寡占竞争优势的主要是中下游产品,且总体上呈现出“中间高两头低”倒U型特征,同时中国具有出口分散渠道方面较好的优势以及中介控制能力的劣势。中国想要实现与自身资源禀赋和加工生产能力相匹配的话语权,仍需要基于现有寡占竞争力,在精细化产品加工、中介控制能力等方面提升竞争力。此外,本文基于中国各环节竞争优势横纵向对比提出了相关建议,为量化分析钨产业链不同环节存在问题和潜在风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孙莹  耿心怡  汪鹏 《资源科学》2014,36(3):632-640
钢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在钢铁生产过程中,“电炉短流程”比“高炉长流程”的能耗、排放与资源消耗都要低。作为“短流程”的重要原料,废钢是钢铁流程演变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在1960-2009年钢铁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以ARIMA- Logistic组合模型和动态物质流分析为主的系统研究框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ARIMA- Logistic组合模型比单一Logistic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中国钢铁积蓄量的增长;从2010年开始,折旧废钢量会快速上升而钢铁需求量相对保持平稳;“短流程”将会逐渐替代目前主流的“长流程”,并在2043年之后成为主流程。这将有效减少钢铁工业对铁矿石的依赖,同时,社会废钢回收变得十分重要。为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指导钢铁生产企业通过合理调整生产结构来应对钢铁流程结构的演变,同时要引导社会建立废钢处理、拆解、利用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4.
李新  任强  罗胤达  代涛  文博杰  王敏晰 《资源科学》2018,40(12):2329-2340
科学分析金属资源代谢过程和计算金属制品报废量是新时代下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本文使用了动态物质流与静态物质流相结合的方法、生命周期方法、Weibull分布模型和Minitab软件,计算了1949—2016年中国机械行业铁资源的理论报废量,并对13类机械产品在不同消费结构下的报废量进行动态对比。研究发现:① 1949—2016年中国含铁产品理论报废量为21.20亿t,其中机械行业理论报废量为4.10亿t,实际回收量分别为17.60亿t和2.80亿t;② 机械行业报废回收效率为68.3%,其中农业机械类、石油化工机械类、电工电器机械类和汽车(非交通运输类)等产品的报废量增长显著;③ 2016年铁资源生产阶段中国共投入铁矿石11亿t,经加工阶段后得到7.31亿t粗钢,进入社会终端消费量为6.73亿t,代谢过程资源损失率达38.8%;④ 2016年中国铁产品社会存量为83亿t,预计2025年将进入存量铁制品的快速报废期。未来中国钢铁产业的战略重点应侧重生产阶段的技术创新,以减少资源损失和环境影响,通过供给侧改革提高钢铁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来解决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循环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评估钢铁产业链“资源-经济-环境”耦合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估和能值核算构建了耦合系统模型,从产品、企业、行业层面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链耦合机制,结合废钢回收率讨论并识别了影响各层面主体耦合的关键驱动政策,以期为行业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①中国钢铁产业链主体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差异,总体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规律;②资源-经济-环境系统中影响产业链耦合的主导因素是资源-经济维度;③随着废钢回收率的显著提高,“去产能”“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政策可对钢铁产业链不同类别主体的耦合产生积极影响。为提高中国钢铁产业链韧性及抗风险能力,本研究从多类别主体角度为产业链综合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铁矿产品监督检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保护铁矿贸易各方的利益,文章对2011年从钦州口岸进口的铁矿品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从钦州口岸进口的铁矿共79批次,重量52.58万吨,总值5510.4万美元,其中检测出不合格产品32批次,原因主要为全铁含量及杂质含量不符合合同要求。由此可见,加强对进口铁矿抽样检验及分析统计工作能更好的保护铁矿贸易各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海岸带韧性可为沿海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压力的复合风险提供新的理论源泉和分析视角,对保障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解析海岸带韧性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以社会生态系统、复杂适应系统等理论为支撑的海岸带韧性理论框架,比较了现有4类评价方法,进而厘清了要素型、过程型和复合型3类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