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美娟 《文教资料》2011,(31):34-36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特殊句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把个”句式是在“把”字句的基础上变化而来,同样也有很多研究“把个”句式的文章,本文对“把个”句式中“个”进行分析.认为“把个”句式中“个”的功能在逐步由量词表示数量单位虚化为语助词表示语气。  相似文献   

2.
“被”“把”同现句是现代汉语中很值得注意的一种语法现象。从“被”“把”在句中的位置、主语和“把”后成分的关系、主语和“被”后成分的生命度语义特征等方面,可以把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这种同现句和其他句式的转换度来看,可以发现诸多句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施受关系来看,它是一种很有特点的“被”字句;从历时视角观察,它是汉语的一种传统句式  相似文献   

3.
作为近代汉语“把”字句中的一种特殊句式结构,“我把你这个NP”句式只用于人物对话中,尤其是文学作品的人物对话中,句中不出现谓语动词,是一种口语化程度很高的句式。该句式用主语“我”来对受话人“你”进行责骂,詈词有名词性成分充当,而这种詈骂有时带有嘲讽、戏谑、亲昵的语气,成为一种特殊的称谓语。本文选取一些文学作品作为范例,从句子结构、语义和名词性词组的构成及特点三个方面加以阐释.笔者认为“我把你这个NP”句式是一个语义自足的“把”字句式,整个句子不强调动作的位置,以表达詈骂有力为目标,语气迫促,内涵深广。  相似文献   

4.
汤芬芬 《海外英语》2012,(21):139-141
英汉被动句式表达可分为两种:有标记的被动句式和无标记被动句式。从这两方面对英汉被动句式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明确两者之间的异同和对翻译的影响。最后通过举例讨论得出翻译英汉各种被动句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也说"有+VP"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 VP”句并不仅仅是“汉语内部港台语与大陆话相互接触影响的产物”,也不能算是现代汉语中出现的变异成分,只能算是方言句式,句式中的“有”是副词而不是助动词。  相似文献   

6.
“请”的句式结构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直到明代才开始稳定在“请+P+V”格式上,而“请”的句式结构之所以发生演变,是因为“请”的词汇意义在不断变化。所以说,汉语的词汇意义和句式结构关系密切,词汇意义的演变决定着句式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英汉句式结构有其共同点,也有其不同点。本文拟从基本句型,主干结构及句子扩展三方面对英汉句式的差异性进行探讨。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学习者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运用外语。  相似文献   

8.
省略了近宾语(间接宾语)的双宾语句,是一种常见句式,但却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这种句式,完全符合省略句的条件,并非语言结构中的“零形式”。  相似文献   

9.
省略了近宾语(间接宾语)的双宾语句,是一种常见句式,但却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这种句式,完全符合省略句的条件,并非语言结构中的“零形式”。  相似文献   

10.
在考察汉语中的“把OV在L”和“在LVO”一组对应句式时,我们发现日语中也同样存在着一组对应的句式:“…に…すね”和“…で…を…ょる”。通过对汉语和日语中这两组句式在语义、句法结构、语用条件、转移条件等方面进行逐一的对比分析,我们清楚的看到二之间存在着相同的一面,他们各自都存在着一个对立关系的句式,而且汉日之间还存在着对应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到这一点,将无疑有助于日本学生汉语的学习;同时,我们更应注意到,汉语和日语中这两组句式之间又不是完全对应,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才导致了学生们在使用汉语时出现原因不同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汉语普通话通常用“把”表示处置式,在襄樊方言中则有另外两种句式:“给”字句和“叫”字句。本文对襄樊方言中的这两个处置式来源进行简要分析,并与普通话的处置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关于“领属”的有关观点,对现代汉语一种特殊的句式———“NP在手”句式进行了描述和解释。所谓“NP在手”句式,指的是能够以自足小句的形式在复句中充当分句的“NP在手”结构。  相似文献   

13.
《祖堂集》是唐五代时期语言的重要资料,“还(有)…也无”是其中一个典型的疑问句式,这个句式已有许多专家讨论过,但没有人将它与闽南方言“有无”疑问句式联系起来考察,而闽南方言的定型大约也在唐五代时期,笔者认为这两个句式在结构形式与语法意义上有着系列的对应关系,本文通过具体语料的分析对比,提出唐五代时期“还(有)…也无”的句式应当是闽南方言“有无”疑问句式的前身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前修时贤说《蒙》卦初六爻之贞兆辞“以往吝”,歧义颇多。本文通过对《周易》古经含“往”字的句式的归纳分析,认为“以往吝”之“以”为衍文。  相似文献   

15.
刘亚兰 《初中生》2006,(9):86-87
汉语的“吃饭”、“吃药”、“吃香”、“吃惊”、“吃力”等,都含有“吃”字,但在英语中,却不能见什么“吃”什么,不能都用一个eat来表示。要真正理解“吃”字的含义.应选用恰当的词语和正确的句式——  相似文献   

16.
英汉在篇章句式结构上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分别在主语和话题突显、聚集和流散以及繁复和简短三个方面表现出显著特点,以当今热门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4-读写教程》为分析文本,对英汉篇章句式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两种语言篇章句式结构由这三方面所体现的形式与意义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留学生出现的话语偏误,从以下几方面考察了“到处”、“处处”及相关句式的使用情况:一“到处”“处处”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句法功能;二、相关句式的语义类型及常用句法格式;三、相关句式中“都”的使用情况;四、“到处”“处处”相互替换的制约因素,在对语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描写和解释了“到处”、“处处”及相关句式在语境中的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 N所 V”,语法学者基本上持两种意见 ,或认为它是被动句式的标志 ,或认为它是动词“为” 定语 名词性的“所”字结构。笔者立足于历时的角度 ,认为“为”与“所”一开始的结合比较松散 ,存在着由实词义向被动句式标志转化的一个过渡阶段 ,最终“为 N所 V”没有保留最初的实词义“为”与“所”字结构的简单相加 ,从表被动的方向发展下去 ,成为被动句式中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前加特定形式词的“一x,就y”句式后项否定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0.1“一x,就y”句式已有过一些研究。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一句式的后项似乎多以肯定式的面貌出现,论著中的举例也大多如此。是这一句式本身确实有此局限,还是我们对其观察不足、描写不够呢?本文打算探讨“一x,就y”句式后项为否定式的现象。 0.2邢福义先生曾写过《前加特定形式词的“一x,就y”句式》一文,指出“一x,就y”是这个句式的独用形式,它显示“行为紧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有所”句式往往包含着一种模糊的数量意义,表示一种不定性的动量,有“一点儿”、“一些”之类的附加意义,能进入这种句式的动词在意义上具有抽象性与可变性。“有所”句与“无所”句存在着意义上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