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一书中所体现的孔子重视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论语》是孔子思想的主要载体,学界历来认为《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权威材料,可在探寻孔子政治思想体系过程中笔者发现,《论语》中关于孔子刑政思想的记载较少,难以较全面勾画出孔子政治思想全貌。于是,笔者把视  相似文献   

3.
刘希里 《文教资料》2009,(34):86-87
孔子的教育思想萌芽于身体力行的教学实践,孔子学说主要体现在《论语》之中。《论语》中蕴涵着丰富的音乐教育思想,包括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权益、教育形态及教育实践五个内容,对指导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在该书中,孔子提出了“君子不器”(《论语&;#183;为政》之十二)的通才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5.
实施《论语》文化教育发展战略,教师品读《论语》,感受孔子儒学的基本精神。学习与教师修养有关的论语名句,注重教师的精神追求,并努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践行《论语》的教育教学思想,从而引导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孔子的仁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不朽学说。《论语》中仁者爱人、义以为上、礼之指引、智者无惑等道德教育的思想精髓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实践路径都有着深刻的启示。同时,《论语》中道德教育思想也有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的克己复礼、"仁"者爱人也被广为流传。《论语》收录了孔子以及弟子的主要言行,孔子的道德观念、教育原则以及政治主张在《论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主要在孔子的学习观和学问观当中探索其对人生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孔子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成人,《论语》是其成人教育思想的主要聚结。通过汉学家安乐哲对孔子思想的研究,我们将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理解孔子的成人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总汇,在《论语》中,涉及了孔子的教育、哲学、政治思想,也体现了孔子的人生观。在孔子的教育、哲学、人生观中,有一个核心即政治。孔子谈教育、谈人生、论哲学,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治理社会。因此,可以说,《论语》富含孔子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政治实践和政治理想的内容,而政治,其本身少不了管理。当我们从管理这一角度去解读《论语》时,其管理的思想、原则、方法仍超越时空,有许多与我们现代行政管理相通之处。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论语》中一些管理内容进行粗略考察,并进一步阐述其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洁 《文教资料》2010,(21):113-115
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一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方法。《论语》是记录他和弟子言行的重要著作,蕴含了他的主要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其中他关于意志心理学的一些思想在《论语》中也得到了系统阐述。本文从"什么是《论语》中的意志心理学思想"、"培养意志的重要性"、"怎样培养意志"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孔子的意志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集中体现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其中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关于知识教育思想、关于教师的思想是《论语》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教育思想萌芽于身体力行的教学实践,体现孔子主要教育思想的《论语》蕴涵着丰富的终身教育思想。探索孔子的终身教育思想,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也有助于指导我国现阶段终身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德"对孔子启发很大,他在"德"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仁",但是孔子所提出的"仁"并不是孔子思想的最高境界,在《论语》中,孔子还为世人树立了一个"圣人"形象。在以往的孔子思想研究中很少涉及到圣和德,而主要将研究重点放在孔子的思想核心———仁上。本文主要论述"德"对孔子思想的启示以及《论语》中仁和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语》是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但不是研究孔子的唯一文献依据。孔子本人首先是一个礼学家,然后才是一个道德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是为重建礼制秩序服务的。孔子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重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伦理秩序,为此他开门授徒,对弟子讲述礼仪,阐述礼义,最终形成了以重建礼制秩序为核心内容、以礼乐刑政为施政纲领、以心性道德修养为立国基础、以畏天命远鬼神敬亡亲为宗教态度、以“中”“和”为思想方法、以优先发展教育为治国要务、以文献古籍为制礼依据的一套完整的礼学治国思想体系。现存的孔子研究文献主要有《论语》《礼记》《大戴礼记》《孝经》《仪礼》以及上博简中的七十子作品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礼学文献,其中《仪礼》和大小戴《礼记》中那些记载礼仪的篇章居于主干地位,而《论语》《孝经》、大小戴《礼记》中讲述礼义的文献以及近年出土的孔子师徒文献都是礼学传记。从这个角度来看,《论语》只是孔子礼学的重要传记。《论语》所记载的主要是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仅凭一部《论语》来研究孔子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5.
许森 《小学生》2013,(3):62-62
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记录孔子和他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论语》中很多思想运用在现代教育中,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论语     
【作者】《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其言论然后汇集而成的书。其着笔开始于春秋末期,编辑成书则在战国初期。因其成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概览】《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教育精神:"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一词,原出自于2500多年前的孔子思想。在记述孔子教育言行的《论语》中有此一章"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南怀瑾先生曾解释道: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精神。他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只要肯受教,  相似文献   

18.
许金萍 《考试周刊》2009,(44):214-214
《论语》是我国教育大师孔子及其弟子留给世人的一部启迪智慧的教育著作。《论语》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教学思想.本文从为教之道和为学之道两大方面浅析了教者和学者应从论语中汲取的智慧养料。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位居"四书五经"之首,也是古代文人学子必读之书。在《论语》当中,孔子对教育有许多精彩的论述和阐释,比如"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在当今都是十分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此外,《论语》当中的德育方法也对现代德育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五个方面论述《论语》对当代中学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研究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最可靠的材料首推《论语》。尽管《论语》只是孔子后学记述先因材施教,因事立言之书,故书中对孔子的思想缺乏系统的组织和严密的表述,可这并不等于说孔子思想无章可循。其实,只要对《论语》中孔子的政治主张进行宏观的把握,微观的分析,再把它与西周以来“敬天明德”这一正统思想联系起来,其思想构架即清晰地呈现出来。在《论语》中最能反映孔子政治思想构架的只有两句话:“(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