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庫木吐喇石窟第34窟壁畫中的"象輿"庫木吐喇石窟第3 4窟主室正壁上方繪有一幅因緣故事,此幅分别著録於《新疆石窟·庫車庫木吐拉石窟》和《中國新疆壁畫藝術·庫木吐喇石窟》①(圖1).前者圖版説明稱它為《須達多乘象勸化緣》:"過去有一長者,名須達多,以祇園精舍、百干金錢布施佛僧,他想‘若勸化貧窮下賤减割針綖,而用布施,……復得無量無邊功德’.於是‘乘大白象於四道頭街巷里陌,處處勸化’.坐在象身上的即是須達多,身背一小箱".後者圖版説明則稱之為因緣故事:"轉輪王乘的象前腿跳起,轉輪王手攀樹枝,似與大光明王本生相關.佛經説,鄰國給大光明王送了一頭白象,王非常喜歡,請來象師來馴象.當象馴服好後,國王乘象來到一顆(按應為棵)樹下,象突然狂奔.王責問象師.象師回答説,我能馴服它的身,但無法馴服它的心.該畫面與龜兹石窟中大光明王本生不同的是,王身後背着箱子,後面一人也背着箱子."畫面所表現的故事内容,兩書的解讀頗不相同.不過據所謂"王身後背着箱子"——當然這不是箱子——來看,此幅所表現的應是《須達多乘象勸化緣》.  相似文献   

2.
“阿央白”与佛教密宗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有个剑川,剑川有个石宝山,石宝山有个石钟寺。石钟寺最出名的,是我国十大洞窟艺术中的“石钟山石窟”,石窟中最出名的,则是在精美的佛教石雕群中突兀而出的女性生殖器石雕——“阿央白”。“阿央白”位于石钟寺石窟的第八窟。窟分上下两层,上层四龛,下层五龛,似为佛像、天王像  相似文献   

3.
陈星灿 《寻根》2005,(4):59-61
不少历史书说中国人刷牙的历史很悠久,甚至早在唐代,刷牙已较普遍,理由是敦煌石窟中唐第159窟《弥勒经变》中有《揩齿图》(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这个说法虽然有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4.
1997年6月,在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精品展》上,80幅彩釉镶嵌漆画令所有的人拍案叫绝:《四面八臂观音》、《佛祖释速牟尼》、伏梵天王赴法会》、《三星堆——青铜篇》、《中国龙》、《克孜尔石窟壁画》……,一幅幅漆画线条明快流畅,色彩运用丰富,赤橙黄绿青蓝紫无所不用,却显得既艳丽又典雅,给人和谐、庄重、精美的感受。什么是彩釉镶嵌漆画?彩釉镶嵌漆器是中国传统深漆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艺术、现代材料的有机结合。它区别于传统的探漆工艺,也不同于景泰蓝制作工艺,但它同时具备了漆器的古朴典雅和景泰蓝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项目的《山不厌高·徐龙森山水画展》将10幅巨幅中国山水画与布鲁塞尔司法官硕大的西方古典建筑空间结合一起,向欧洲观众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与神奇。根据徐龙森的介绍。此10幅画中,有8幅高超10.7米,宽超8.7米,创作时须靠升降车,绘画时全凭意念和感觉。  相似文献   

6.
话说唢呐     
岳岩 《华夏文化》2003,(2):48-49
唢呐 ,又称喇叭、海笛 ,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双簧气鸣乐器。它历史悠久 ,品种繁多 ,发音高亢、嘹亮 ,过去多在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 ,丰富了演奏技巧 ,提高了表现力 ,已成为颇富特色的独奏乐器 ,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早在 170 0多年前的西晋时期 ( 2 65—3 16) ,唢呐已在新疆拜城一带 (古称龟兹 )流传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第 3 8窟 (开凿于公元3世纪 )壁画中有其图像。北魏时期 ( 3 86—5 3 4)开凿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 10洞也有演奏唢呐的伎乐人雕刻。这种唢呐的哨、管身和喇叭…  相似文献   

7.
正在意大利米兰市有一个不大的天主教教堂,就是因为室内存有一幅世界顶尖的壁画而被列入了米兰的博物馆序列。而该教堂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幅壁画,早在1980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然而,这个教堂博物馆的参观条件是较为苛刻的。由于接待观众的展厅面积较小,展品对温度与湿度要求又很严格,每次参观的人数限制在25人以内,每人观看的时间限制在15分钟以内。有人计算过,这个小教堂  相似文献   

8.
公生明 廉生威──取信于民话《官箴》孔祥光西安碑林享有"碑的天地,碑的世界"的美誉。它有七个展厅(室),六个回廊,还有碑库,珍藏着东汉至清代三千余方石雕精品,亦堪称世界之最,惜乎没有把它列为世界几大奇迹之──!在第五展厅(室)东侧,有一方驰名的《官箴...  相似文献   

9.
"十一"国庆节前夕,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2010·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相似文献   

10.
一文征明《雨余春树》的问题石守谦先生在讨论文征明(1470-1559)的书作《雨余春树》时说:"虽在书题上未见与送別有关,实际上却是出自那个转变时的一幅送別图。"石守谦承认此画从主题上与送别未必有关,表面上"只是一幅充满古意、清雅的山水图。"并且,《雨余春树》"不仅仅是对某一状况下、某一苏州地区风景外形的描绘而已",这种山水"与画家对吴地山水的感觉有关","还有深厚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1.
在“大漠孤烟直”的深处,有一座希腊文化、犍陀罗文化、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华本土文化交汇的艺术殿堂———敦煌莫高窟。①它的全盛时期是在隋唐,现存500多个洞窟,这一时期开凿的即达300余个,占了总数的60%以上。这里壁画金碧辉煌,彩塑摩肩接踵,人物形态逼真,色彩瑰丽斑斓,布局错落有致,场面壮观恢宏。其大者如唐大历十一年(776)李大宾营建的第148窟,彩塑群像主尊涅般木像长约15米,像后站立72身弟子像,各呈悲容,栩栩如生。最高者如建于武周延载二年(695)的第96窟“北大像”,达33米!建于开元年间(713—741)的第130窟“南大像”,也高26米。在敦…  相似文献   

12.
阿尔寨石窟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后旗西北部的阿尔巴斯苏木境内草原上,又称百眼窑,处于北纬39°43′,东经107°10′。阿尔寨一词蒙古语意为隆起的平地突出的。该石窟被凿刻在一座孤立的高约40米,东西约300米,南北宽约50-80米的桌形山上陡立的立面上。其中,南部、西部的石窟较多,分布较密集,北部、东部相对来说较少,分布稀疏。目前,确认的石窟有65个,分上、中、下三层,保存较完整的仅43窟,其余的多被坍塌的岩石和风沙淹  相似文献   

13.
5月20日,"2010非洲文化聚焦"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办,其内容由《从北京到沙姆沙伊赫——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果展(2007~2009)》《轶册有情——中国出版物中的非洲》书籍展览、《朋友·伙伴·兄弟——中国摄影家眼中的非洲摄影展》《隔洋相看·中非艺术家绘画联展》和"我的非洲故事"征文颁奖等活动组成。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让·平致函"2010非洲文化聚焦"组委会主席、中国文化部长蔡武,对此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4.
汉代博士与佛学的传播葛志毅佛学输入,综合各种记载,与博士制度有某种关系。如《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牟子》:"(汉明帝)遣羽林将军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之大月氏国,写取佛经四十二部。"又引《魏略·西戎传》:"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虑受大...  相似文献   

15.
素有民间绘画传统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库木克萨尔乡现代农民画,以其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和朴实、稚拙的艺术特色以及新颖、独特的艺术魁力斐声自治区内外。1985年至1996年,该乡农民画先后在县、地区、自治区和首都北京参加展出。其中一幅名为《庆丰收》的作品入选参加了巴黎国际画展。该乡农民画入选国家级画展的有6幅,入选自治区画展的有27幅,入选喀什地区画展的有52幅,在各大报于]上发表的作品有31幅。1996年9月,在第五次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现场会上;1996年10月,在自治区展出的麦盖提县农民画展上;1996年11月,在首…  相似文献   

16.
沙溪散记     
流年绕指化为沙时光打了个盹,留下了保有纯正血统的千年白族古镇——沙溪。沙溪镇"躲"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位于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誉为"北有敦煌壁画,南有剑川石窟"的石宝山脚下。在时光行程  相似文献   

17.
彭亮 《寻根》2013,(4):15-17
"温故而知新"见于《论语·为政》,又见于《中庸》。历代以来,对"温"字的注解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以汉代郑玄为代表,他以"温寻"释"温",以为"温故"就是"故学之孰矣,后‘时习之’",也就是现代汉语中"温习""复习"——"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巩固"(《现代汉语词典》)的意思。按照这种解释,"温故"其实与"学而时习之"相近。  相似文献   

18.
前介绍:1998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夏济安日记》,收入《新世纪万有库》第二辑;2001年,该社又推出《夏济安选集》,收入《新世纪万有库》第五辑,中国大陆学得以对夏济安其人其说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其实,细  相似文献   

19.
正《萝轩变古笺谱》下卷包括选石12幅,遗赠8幅,仙灵8幅,代步8幅,搜奇24幅,龙种9幅,择栖12幅,杂稿8幅。"石不能言最可人"。《笺谱》中的"选石"均有名目和出典。如"雪浪石"一笺即出自宋代杜绾《云林石谱》,此石出自中山府,颜色灰黑,纹生白脉,姿态旋绕曲折,苏东坡将其命名为"雪浪石",并做《雪浪石》诗,其中有"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的句子。"郁林石"一笺则出自《新唐书·隐逸传》,诗人陆龟蒙远祖陆绩三国时为吴国郁林太守,罢官归乡时因无家私,船轻不禁风浪,须用石头承重压舱,人们赞此石为"郁林石",特置于姑苏陆氏门前,以彰显陆绩之清廉。"妇负石",出自明代《大理府志》,  相似文献   

20.
文昌信仰源流与文昌文化龙吟一、世俗传说的梓潼神东晋史学家常璩在其名著《华阳国志·汉中志》中说:梓潼县"有善板洞,一曰恶子,民岁上雷抒十枚,岁尽不复见,云霄取去。"今人刘琳在校注中引用《七曲山记》、《元丰九域志》、《封氏闻见记》和《玄中记》等的记载,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