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助由头立论,是新闻评论一种常用的立论方法。所谓由头,就是指引发议论的媒介或孕育论点诱发思维的“引线”。各种不同的评论体裁,在由头运用上或者以所依托的新闻报道的事实为由头,或者以具体的思想矛盾作为由头,或者以直接输入文中的新闻性事实为由头,或者以历史典故、文学形象、格言谚语作为由头,均有其各自的选择,由此显示了各自的特性。作为新闻小言论,除了少数情况下是依托或引用新闻报道所提供的事实作为由头外,更多的情况是以直接输入新闻性事实作为立论由头的。这也体现了它的事理溶合的特性.实践表明,有了恰当的由  相似文献   

2.
陈植源 《新闻知识》2001,(10):38-39
和其它言论体裁相比,小言论更注重新闻由头的选择和运用,可以这么说,没有新闻由头的小言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言论。新闻由头,不仅是小言论新闻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小言论一种常用的立论方法。有了恰当的新闻由头,议论可以缘事而发,顺理成章;反之,缺乏新闻由头的小言论,不仅议论容易空泛,而且分析说理也容易简单生硬,令人难以信服。一新闻由头,实质上是新闻事实的反映和体现。但并不是所有的新闻事实都可以成为小言论的由头。那么,什么样的新闻事实才能成为小言论的由头呢依笔者所见,能成为小言论由头的新闻事实大致有以…  相似文献   

3.
和其它言论体裁相比,小言论更注重新闻由头的选择和运用,可以这么说,没有新闻由头的小言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言论,新闻由头,不仅是小言论新闻性的重要体,也是小言论一种常用的立论方法,圾了恰当的新闻由头,议论可以缘事而发,顺理成章,反之缺乏新闻由头的小言论,不仅议论容易空,而且分析说理也容易简单生硬,令人难以信服。  相似文献   

4.
小言论的立论、说理跟其它新闻评论一样,离不开谈政治谈思想,这就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严肃性。然而,提起严肃性,人们容易将它同生动性对立起来,这也许是一些新闻评论,包括新闻小言论所以写得呆板乏味的一个原因。事实上,严肃性和生动性不能分家;相反,在写作时唯有自觉地体现严肃性与生动性的  相似文献   

5.
提笔写作新闻评论需具备这样三项基本要素。一是事实,即具有新闻性的确凿的事实材料,以此用作评论的论据、由头、铺垫或衬托,这是立论的基础。二是独到的见解、论点和道理,这是立论的核心,是对事实材料进行本质概括和思想升华的结晶。三是说理论述,这是将上述两个要素即事实与见解、材料与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具体过程,是评论写作成败优劣的关键。实践表明,事实和道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中有一种普遍存在的事实材料,一般置于评论的开头部分,用以"挑开话题".这类事实材料一般新闻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尽管它们并不一定是评论要分析和判断的对象.它们在业内被称作"新闻由头".比如,原人民日报评论员范荣康的<新闻评论学>中所说,"多数新闻评论,不过是拿新闻作‘由头',从新闻生发开去议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犹如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篇小言论也是能够反映重大的时代主题、传递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信息的。那么,小言论怎样写出份量来呢?结合湖北日报近几年选编小言论的实践,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选好由头,用好由头 所渭由头,通常是指孕育着论点、能引发议论的“媒介”。它可以是一桩新闻事实,可以是一种思想倾向,也可以是一则寓言或格言。怎样为小言论选好由头呢?我以为好的由头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新闻性,由头应该是最近发生的新闻事实;二是启示性,看似小事一桩,却能以小见大,为议论的生发留下了必要的空间;三是典型性,或代表着事物的发展方向,或反映了事物的普遍特征。比如,湖北日报1995年4月发表了  相似文献   

8.
新闻性小言论作为一种言论样式,也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还要有新闻色彩、理论色彩、文学色彩,这样有可读性、可信性,才能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在这么三四百字的小天地里,达到这个要求,实在不容易。因此,必须在“巧”字上做文章。 一、善于“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是小言论写作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也是小言论写作的一大特色。所谓“题”,主要是新近发生的值得评价的事实,或某种社会现象、思潮。也可以是对当前有针对性、寓意深刻的历史典故、文学形象、寓言以及名人名言或民众之言。直接借用新闻性事实之题,在小言论写作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一是以事为“由头”立论。所借之事本身应触及具体矛盾。便可以作为能发议论的引线,据事立论。如《为看客忧》一文,(《光明日报》94.1.13),引用“在哈尔滨颐园街上,30多人围观一男子强奸妇女,有些人还爬上墙头去看个分明。在广州的繁华街头,几百人围观歹徒侮辱一孕妇”的事实,一针见血地挑开“为看客忧”的话题。立论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有强烈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小评论,有的“一事一议”,有的“一题一议”。我们把“一事一议”中的“事”称为小评论的新闻材料或新闻由头。这个新闻由头,不仅是小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作者抒发感情,评论问题的依据。选择好新闻由头,对写好小评论关系极大。为什么有的小评论写得那样活龙活现、栩栩如生,读者看了爱不释手,听众听了不厌其烦呢?我觉得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由头的选择。有许多小评论,读者、听众一看一听前面的新闻由头,便不由自主地被吸住了,非看完、听完不可。这就说明它的新闻由头选择运用得好。那么,小评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新闻由头呢?我认为它必须典型、准确、应时、新鲜。  相似文献   

10.
新闻小言论作为微型化的专栏言论,要在较小的版面空间里寓有较多的信息容量和思想容量,这就格外要求语言的简练,并且于简练之中见生动,耐人寻味。同样内容的小言论,语言是否简练和生动,效果大不一样。语言效果上见高低以下两篇小言论,由头都是依据新华社的一则消息所提供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是由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而引发来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方法,专门对时事作出分析,表明作者的意见;有时,某些事实通过评论透露出来,不再专门发消息。作者的意见当然可以“百家争鸣”,但是总要能够自圆其说,从立论、论据到论证和结论,都要言之成理,符合形式逻辑。不然,就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南辕北辙的问题。 最近我看到几篇新闻评论,作者们的主观意图都是好的,但在立论、论证的全面性和论证逻辑上出现明显的漏洞。这几篇文章都将最近发生的事实或其他文章作为阐发自己观点的“引子”。这个“…  相似文献   

12.
作为小型化和群众性的新闻性小言论,自有它特有的说理方式和方法。一般说来,它勿需象重型评论那样,展开全而地论证和辩论,而常常以新闻性事实为由头,据事议理,事理溶合,以小见大,发人深思。它的说理特点和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一位报道员把一篇刚写完的言论交给老新闻干事或报纸编辑,对方看完之后往往会对他说,言论选题不太好,要他选“值得评论的话题”写。那么,什么样的题目才是“值得评论”的话题呢?这是个评论的选题问题。众所周知,选题是决定言论成败的关键,对小言论而言尤其如此。题选好了,言论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如果题目选得不准,即使论述再精到,分析再透彻,也难免被“枪毙”。一个话题是否“值得”评论,是作者、编者对该选题作出的新闻价值的判断。从心理学角度讲,作为一种价值判断,而且是短时间内必须作出结论的价值判断(这是新闻评论时效…  相似文献   

14.
言论,从广义的理解是一种“发言立论”的文章,即一般意义上的议论文。从狭义的理解──写作实践看,言论是就新近发生和变动着的事实展开的评论,如同新闻一样十分强调其时效性。它要求作者用自己思想的“雷达”去捕捉社会各个领域的鲜活话题,联系时事现实去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立意的新颖是任何文章都孜孜以求的,但对于言论而言,其“新”显得更为重要。这种一事一议、篇幅不大的文章,如果所言内容是“昨日黄花”,所谈道理是人人皆知的大道理,这种文章就毫无价值。所以,这“新”可谓言论的命脉所系。一 材料的新鲜,是言论具有新…  相似文献   

15.
新闻是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传递,报纸具有政治性、信息性、文化性和商品性。报纸言论是对新近的发生的新闻进行评论,以新闻事实为基础,因此具有新闻信息的真实、快速、新鲜的基本属性。而版面上最能体现报纸政治性的则是言论,因此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精彩。  相似文献   

16.
新闻言论是新闻宣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新闻单位的旗帜,新闻宣传的灵魂。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重视广播言论,在新闻节目中适度加大言论的分量,对于强化新闻节目的舆论引导功能至关重要。我们一直注重这方面的工作,特别是从1986年以来,在新闻节目中比较系统地以编后、小评论、本台评论等形式,增加言论的内容,提高言论的水平,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编后、小评论、本台评论,我们称之为广播言论的三大支柱。一、重要新闻加编后话,进一步延伸新闻价值新闻节目以报道新闻事实为主,每天播送的大量稿件主要是信息。人们通过这些信息…  相似文献   

17.
通讯是新闻文体中的一种常用的重要文体。 作为一种对新闻事实进行详细报道的新闻体裁(说得更准确一点,是新闻文体群),通讯所报道的主要对象,是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这一点,当是没有疑义的。 同新闻评论相比较,它着眼于报道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本身,或者在详尽报道人、事的基础上作出给人以启迪的分析;而新闻评论则仅将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作为引起议论的由头,重心放在对事件或人物的评析和论理上。 与同是以报道事实为主的消息相比,通讯显得更详尽和生动。消息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变动所作的报道,通常是粗线条的,轮廓式的。而报道同样的内容,通讯则往往要提供更为丰富的材料,要展开更为生动的叙述(包括细节描写)。它并不像消息那样拧得干而又干,而是保留了许多血肉丰满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新闻性小言论通常由事实和议论两部分构成。叙述新闻性事实有助于行文叙议结合,事理相融,起到引发议论的由头或引线的作用,起到显示立论的依据的作用.旨在增强说服力。但这本身并非写作目的。写作小言论的主旨和归宿正在于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议论,讲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道理来。初学写作的同志常常因为不容易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而苦恼,写起来不是无事空议,见解平平,道理泛泛,就是叙述一件事,反映了某种社会现象,随即发表一些浮面的感想,并以此取代说理,缺乏独到的议论和见解,使小言论形同一般普通的读者来信。这样的稿件投寄新闻单位编辑部,十有八九会被退回来的。  相似文献   

19.
小言论的写作对于有些作者命中率高,屡屡见报,而有些作者却屡试不中。其实不是作者的功底差,而是没有把握住小言论具有的特性。笔者就如何写好小言论提高见报率谈以下几点:一是选题要典型。小言论的话题选择一般以新闻事件或某一社会现象为由头,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当下热点话题固然不错,冰点话题也见匠心。有些话题在未成为热点之前,即有预见性议论,那效果会更好。偶尔涉及时政,则大题小做,从侧面或者某一点入手,同样是见微知著。话题不论大小,都强调典型性,即选取反映社会思潮或社会趋向,具有一定的广泛性、群众性和社会意义的事件或现象做…  相似文献   

20.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在当今新闻评论园地里,盛开着一株惹人喜爱的奇葩──专栏小言论。1980年1月2日《人民日报》“今日谈”小言论专栏与读者见面,紧接着各地报纸相继开辟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小言论专栏,并已成为这些报纸的“拳头产品”。这些小言论虽不是杂文,却有着浓郁的杂文味,仔细品品它的杂文味对我们提高小言论的质量大有好处。杂文味之一:笔墨精粹画形象小言论在引用事实由头或介绍社会现象时,不可避免要描写人物的形象。不过,由于篇幅所限,它只能勾勒一个比较概括的形象,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能入木三分,画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