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语言运用题历来是高考中的重头戏,是高考命题创新的“试验田”,永远是命题者出新出彩的最爱。最近几年,特别是分省市命题以来,在此板块中大量推出新题型,展示新亮点,成为现今命题模式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高考结束后都会在这部分试题中发现一些新题型。在2006年全国及各地高考语文试卷中,语言运用题目共46题,分别是:句式变换2题;压缩概括7题;语言连贯6题;语言得体4题;语言表述11题;看图画说话5题;广告词1题;仿写7题;改错3题。纵观这46个题目,既有老题目,也有新题目,在老题目中,也有一些新变化。笔者现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试题,略作分…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在本刊1991年第5期以与本文相同的题目发表文章,该文总结了1985年至1990年6年中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中的有关波的图象的题目,从中归纳出这类题目解法的规律.又是6年过去了,本文继续对1991年至1996年高考物理波图题进行分析解答,然后看一看这类题有什么进展,有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3.
<正>在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和全国乙卷的语用题中均出现了“人称变化”的题型: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第20题“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22年全国乙卷第18题“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往年高考中也出现过类似的题目,如2017年全国Ⅱ卷第6题“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辨中有辨试题是近年来全国统考高考政治试卷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辨析题。设置这种题目,更能突出对考生高层次的能力素质包括理解能力、比较能力、辨别能力、知识内联能力、应用能力、综合评价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试题所涉及的知识、需要辨析的观点比较复杂,往往是错中套错、辨中有辨。如1998年高考第36题:“要依法治国,就要做到国家机关立法,全体公民守法。”1999年高考第36题:“在我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的公民权利越多。”2000年高考第37题:“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等都具有辨中有辨的特点,题中所…  相似文献   

5.
高考语文卷几乎年年都出现答案有争议的题目,正是这类“异常题”作祟,让不少考生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失去分数优势而面对近在咫尺的“理想”之门怅然叹息。笔者以为,考生如果早有心理准备,考时又能积极应对,“异常题”的失分大多是可以避免的。为此,本文选几例近两年高考中出现过的“异常题”加以解析,希望对参加2005年高考的同学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1.有人说,理解题目的要求时,有个“最佳理解”的问题。什么是“最佳”的理解? 答:所谓“最佳理解”,就是理解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即弄清命题者要求在文章中着重表现(或阐明)什么。因为任何一个命题者在命任何一道题时,总是把时代的要求、革命的需要、人生的真谛甚至美学理想等,通过精心的设计而寓于题目之中的。比如一九八二年高考的作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相似文献   

7.
笔者一向认为,高考题应该有一定的“难度”,但绝对不是越难越好.每年的高考试题中,总有这样一类高考题: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平平淡淡,但是考查的知识点到位、全面,能力要求不高不低,非常适合高考这种普及性选拔人才的考试.2008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Ⅰ第17题就是上述类型的题目,也是笔者最欣赏的一道高考解答第一题.先看题目内容:  相似文献   

8.
语文高考试题中的语言表达题,是每年高考出花样的题目,被称之为高考改革的一块“试验田”;也是最能体现高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的题目,因此,它被我们语文老师和高三学生所看重,不惜花大量时间演练。而作文题,是所有高考试题中赋分最多的一题,  相似文献   

9.
一、对1994年高考化学实验题的剖析'94是全国大多数地区实行“3 2”考试制度的第一年,高考化学试卷亦首次采用150分制,其中客观实验题有1小题计2分,主观实验题有2小题计15分,总计17分,占卷面总分的11.33%.1.’94高考化学的客观实验题只有1小题.即.第一大题第2小题.与’89高考化学试卷第一大题第2小题,’90高考化学试卷第一大题第5小题所考的知识点相同,均为“基本实验操作”中“药品贮存方法”的正误的辨析,属识记范畴.解决这方面的题目,只要平时掌握了常见药品的贮存方法,无沦题目怎样变化,皆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0.
2005趣题     
在趣味数学中,常常见到题目中出现了当年的年份数,这样的题称之为“年份趣题”.天津市2004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上,就曾出现了一道“年份趣题”.将年份趣题引入高考,这是创新,也是对“年份趣题”形式的一个认可.  相似文献   

11.
解答历史学科的主观性试题,审题是第一步,这是有的放矢解答主观性试题的前提。任何试题的设计,总有某种意图是通过文字及图像或统计数据合乎逻辑地显现出来的。考生要透过题面,理解题意,了解题目问什么,要求回答什么。解题思路要能符合命题意图,攻克“制高点”就不难了。高考试题一题一貌,怎样才能审明题意,理解试题的内容要求?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分析试题设问的结构成分,明确题目的要求。一般来说,高考历史的问答题或材料题的设问,都有4项基本构题成分:限定项———规定了题目的时间、空间,或事件、观点等,限定解题的范围;求答项———…  相似文献   

12.
一、看内容、明要点。即看图表的内容,明确题目所考核的知识要点(以2000年高考第38题为例,以下简称“38题”)。1.看“题头”,即看图表的名称。政治高考自从有图表题以来,几乎所有的图表都有名称。解题时,首先要认真审视图表名称,从中可以了解题目涉及考核内容的大致范围,从宏观上把握解题所需要的知识要点。如从38题“表1”、“表2”的两个名称中,可以看出该题考查知识的大致范围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而要求考生必须学会审题。审题的过程,就是破解题意的过程,要了解这样几个方面:①题中给出什么;②题目要求什么;⑧题中隐含什么;④题中考查什么;⑤规律是什么。当然,生物审题也有一定的技巧,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儿年在全国及各省高考语文卷中,一种旨在理解作品内涵及关键句子深刻含意的题型频繁出现,尤其在阅读题中露面较多。我认为,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应记住“披文入境、探幽发微”八个字,仔细揣摩“是什么”,大胆追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5.
“可燃性”是有机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有机物燃烧的问题是高考命题的关注点。高考中涉及有机物燃烧问题的常见题型有选择题、有机推断题、计算题、实验题等,而且在有机物燃烧的气体产物的性质方面可切入很多知识,这样就使得相对独立的“燃烧”题目与其他题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怎样解决有机物燃烧的问题就成了解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顾名思义,“题眼”就是题目的“点睛”之处,是题目中最关键的部分,好比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透过“题眼”能知道这个题目透露的最重要信息.那么物理的“题眼”是什么?它有哪些功能?又如何挖掘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全国历史教学界普遍认为 ,199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第 42题 (洋务运动历史作用评价题 )具有开创性。此题突破高考历史命题不得涉及学术之争的陈规 ,积极引导考生就一个学术界有争论的历史问题独立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无论考生持什么观点 ,只要其解答有论有据 ,言之成理 ,都可公正合理地得分。此题的出现 ,表明“争鸣性历史试题”已作为一种题型堂堂正正地进入高考历史试卷中。与广大同行一样 ,笔者赞赏这一推动高考历史命题改革深入发展的举措。赞赏的理由很多 ,最根本的一条是此种题目重在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高考前,各类学校的语文试卷可谓铺天盖地,每周都有好几套,什么周练、月考、模考、仿真、押题,等等,不一而足。其中很多套有“猜题”形式,领导说,谁猜中了题目,奖多少多少;同事说,谁谁猜题很准。猜题真的很准吗?真的有效吗?  相似文献   

19.
近年的高考题型,越来越突出对数学“核心能力”——思维能力的考查,而每年的高考考试题目中都会出现新颖的“创新题型”,为了给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平台,落实能力的培养,下面略举“创新题型”,以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高考命题的重要题源之一是来自课本的习题或例题,对课本中题目的改编是高考命题专家的拿手好戏,在近年高考中有这样一个“熟题”屡屡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因为都是一类远距离的测量问题,因此笔者把它戏称为:“隔岸观火”型三角应用题,其原型来源于课本,经过专家的改编后,真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本文借这样的类型题来体味命题专家命题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