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高速递增,网络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人际交往、价值判断、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为了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网络视野下大学生“触网”情况作了了解,分析了大学生“触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网络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的开放性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人际交往、人格;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教育的时空限制、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复杂化、心理问题多样化、“网络道德”等问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实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化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网络自我调节、培育新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大学生整体呈现认同弱化和信仰缺失的趋势;信息化、网络化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不可控性”;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必须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科学内涵和存在问题,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长效机制,使客观环境成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手段。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网络思想道德环境的净化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网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大量的良莠混杂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及价值判断造成了深刻影响,其消极方面集中表现为道德主体性的失落、道德失范和道德心理失衡。加强高校网络思想道德环境的净化和建设工作刻不容缓,这就要求净化校园的网络环境,保证网络信息健康文明的内容格调;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法律规范,做文明网民‘鼓励和支持学校主管部门及“两课”教师创建专门网站,开辟高校网络思想教育新阵地。  相似文献   

5.
信息网络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网络化开启了人类社会一个全新的时代。随着互联网逐渐深入到校园生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深刻地受到了信息网络化的冲击与挑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出发,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一支新型政治工作干部队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创办一批符合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红色网站并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监督,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论述,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必要性,并从网络的时代特性、资源共享和海量信息、虚拟性与平等性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可行性。最后从构建网络化平台、加强思想政治网络化教育队伍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路化的时效性、深化网络化教育的扩展性和提升网络化教育的针对性五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就是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中,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大学校园为空间,以大学生和教师为参与主体,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数字化文化、信息化文化和群体文化,它是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文化。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有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实现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价值,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必须坚持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认知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信息网络化时代的迅猛发展下,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交流方式,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优化,一方面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地开辟新道路,进行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则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和谐共同发展,能有效地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9.
高校网上理论教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专门提出 ,“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 ,深入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信息 (以下简称理论类信息 )在校园网络上的传播规律和大学生的接受特点 ,积极探索利用校园网络对大学生开展理论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理论类信息在校园网络上的传播途径在校园网络上 ,理论类信息内容主要存在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校园BBS上的主题讨论区内。从发展的情况来看 ,高校思想理论类网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空间,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抓住机遇,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网络文化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从强化教师队伍信息素养,优化工作队伍;占领网络阵地,实现网络平台优质化;完善管理制度,促进校园网络健康发展等方面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肩负着教育大学生的神圣使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在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随着网络信息大量涌入的形势下,如何解放思想,转变教学理念,借助校园网络媒介特有的功能,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在"键对键"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恋爱观,把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发挥两个主渠道作用,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的基础上,进而有效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就此方面试图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空间,同时网络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营造优良的校园网络文化、依法治网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在高校里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文化全方位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对大学生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不再是封闭的,要求顺应现代教育的开放性,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内容和形式,及时掌握最新的网络知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育,努力地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力,提高及时性,增强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校园舍区文化、网络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角度着眼,分析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思路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交网络具有真实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以社交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思政工作向"主体—主体"结构转型,弱化大学生交往行为中的功利思想;但同时也容易引起大学生的交际障碍、网络成瘾以及信息封闭等问题。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做到积极深入社交网络,在社交网络中培养意见领袖,掌握社交网络话语权,从而主导社交网络中的大学生交往行为向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决定2002年投资9个亿,为西部152所高校建立校园网。本分析了网络新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研究、探讨了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阐明了占领网络教育阵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校园网络场域作为信息的传播与交流的空间,为高校师生提供了诸多便利,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表达意见、反映诉求以及释放压力的场所。然而,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虚拟性、多向性、传播主体的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挑战。为此,有必要探索校园网络场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以期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发展特点,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网络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时代背景,其信息传播呈现出"无所不在性、去中心化、交互性、迅捷性、内容的良莠不齐"等特点。一方面它以其优势契合了大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使得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休闲模式和思想观念显现出新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也对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9.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节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功能、引导功能、沟通功能和激励功能,以职业目标教育为基础端正学生思想,以创业教育拓展素质发展,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强化校内实践,实现教育教学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20.
学校校园网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不可缺少的支撑环境。建立一个综合型、应用型的校园网,除主干网的建设应符合时代技术发展的需求,还应建立健全主干网络上的各项服务系统及信息管理系统。本出我院实际出发,探讨符合我院实际的校园网建设规划方案,为学校校园网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