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将面临世界金融业的激烈竞争.利率市场化既是我国银行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国适应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要求.及加入WTO后按国际通行规则管理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接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国际银行业购并与中国的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国际银行业购并的特点,动因,发展趋势,分析中国银行行业购并的案例的特征,提出中国银行业购并的对策,期望通过结合我国国情,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推动银行业的购并,重组,达到增强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加入世贸以后,银行面临的国际冲击加剧,金融体制改革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而银行业中不良贷款处置不利的情况,严重拖累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文章对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可以通过文章开辟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广东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原因,指出多方面制度改革与创新的相互作用及其正累积效应是广东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基本驱动力,并归纳和演绎了广东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制度创新取向。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种金融产品,它可以成为当前我国银行业突破资本"瓶颈"的有效手段.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意义和策略,来促使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唐志武 《现代情报》2006,26(6):204-205,207
银行业IT建设在推动现代银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IT风险也在增加,给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客观要求在信息化过程中,有效地实现IT治理与内部风险控制相结合,从而真正地提高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银行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银行体系。但是,在规模和盈利迅速增长的同时,各类银行在市场定位、业务结构、目标客户选择等方面高度相似,既不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也不利于银行业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国内银行业经营形成同质化的最直接原因是战略趋同。文章从总结国际知名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入手,分析国内银行如何实现战略的差异化。  相似文献   

8.
金融虚拟化使得金融危机越来越孤立于宏观经济基础而爆发,并在金融体系内自循环。银行业开放因为本土银行机构特许权价值丧失和外国银行道德风险问题致使东道国银行业体系更加脆弱;资产账户开放背景下的国际游资流动方向的突然逆转可单独引发货币危机,并扩展成为全面金融危机。国际游资泛滥归因于国际储备货币主要供应国长期推行宽松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全球流动性过剩,而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导向战略则为国际游资泛滥提供了资本依赖性战略背景。在主权国家意义上,中国继续实施对国际短期资本的严格控制,至少可以在短期内规避外源性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彻底转变,并因此弱化经济发展的对外依赖,是击览避外源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用因子分析法考察中国商业银行效率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谭中明  陶羽 《预测》2002,21(2):51-53
效率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加入WTO之后,中外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将集中表现为效率的竞争。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0家商业银行及两家外资银行的效率状况进行了考察,并探讨了提高我国银行业效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吴世艳 《内江科技》2007,28(4):40-40,52
中国加入WTO的过渡期结束后,国内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初步具备竞争规模,但还存在诸如不良资产比例高、盈利能力低下等问题,竞争力不够本文首先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指出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