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运算能力在初中阶段主要是指学生进行数的计算,式的恒等变形,方程和不等式的同解变形,简单函数的运算和求值,几何量的计算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由于数学运算的实质是根据运算定义、性质、公式和法则从已知数据和算式导出结果的过程.所以首先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运算所需要的概念、性质、公式和法则等.如:要使学生掌握对数运算.首先要准确理解对数的概念,理解对数中的底数为什么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真数也为什么必须大于零.其次通过与指数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掌握有关运算的各种公  相似文献   

2.
<正>在初等数学中往往把对数和幂指数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由指数函数导出对数的定义和对数函数的一系列性质,并和指数函数加以对照,这样,在学主充分地理解了指数函数性质的同时容易接受“对数”这个新的概念和它的一系列性质,至于自然对数(以e为底的对数)则作为一般对数的特例而提出,实际上,只有在高等数学中,自然对数才显出它的特殊地位,它把一个极为重要的极限(?)和一个特殊的.分(?)联系起来了,最后这个表达式启发我们用来作为自然对数的定义.本文的目的就是要用积分来定义自然对数,从而证明它有着和以前定义的自然对数同样的性质及其运算法则,只要懂得一些积分性质和运算,就不难看到,用这种方法来进行研究,使得自然对数的一些性质和运算法则都变得极为明显和十分简单.  相似文献   

3.
对数概念特别抽象,初中教学这个概念时,学生不易理解、掌握,一时学懂了也容易遗忘。怎样帮助初中学生真正学懂对数概念,并在应用中得到巩固,从而对概念的理解能有所深化昵? 一、要根据“对数”知识在整个中学阶段中的编排体系,把握好初中讲授对数概念的要求。初中阶段的要求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对数概念,熟悉对数式log_aN=b与指数式a~b=N的互化,掌握对数运算性质,并能熟练地,正确地运用性质进行计算。即使对于那些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也不必搞  相似文献   

4.
本课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验发现对数的运算性质,并引导学生利用对数的概念进行证明;(2)知道对数运算性质成立的条件,并能灵活地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化简求值;(3)让学生体会等价转化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是对数的运算性质,难点是对数运算性质的发现.本课主要采用发现法及探究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5.
分数除法课程目标的制定要基于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研究表明,学生对分数除法运算的理解是有限的,有层次的.导致学生理解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有:学生不理解分数的性质;教师、教科书关注运算抽象的意义解释;教师的理解水平影响了学生的理解水平.建议分数除法教学要按照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制定适切的课程目标,加强分数性质的教学和直观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对数一节的学习中,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是重点之一.要能准确地进行对数的运算,首先应充分熟悉对数的定义(即对数概念的理解),加深对这种新的符号的认识.其次理解推导对数运算法则的依据和过程,并会用语言叙述法则,从而记住法则,运用起来才能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7.
一、引导学习,启发思维
  在数学教学之前,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生课前预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认真学习,反复思考,使他们带着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很快理解教师要讲授的内容,获得心理满足,而且更能合理地支配学习时间。例如,在教学“对数的运算性质”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后,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对数的运算性质有哪些?你们是如何证明对数运算性质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根据回答情况,针对性讲解。没有理解的学生进行二次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对数是初中代数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对数概念较为抽象,对数记号不易直观地理解其意义,对数运算不如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那样具体,因此它是教与学的一个难点。同时,初二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理解能力还较弱,这也增加了对数概念教学的难度。我们认为,必须抓住对数与指数之间本质上的联系,运用新旧知识联系对比等手段,通过实例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初步掌握对数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进行初步的运算。教学  相似文献   

9.
定律即是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运算定律则是对数的运算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归纳和总结,是运算本身固有的性质,是进行运算的依据。运算定律也是小学数学中唯一以定律方式呈现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运算定律的内涵,明确其意义与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学生只有在亲历中体验思考,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建构,这早已成为共识.正如一句格言所言:“I hear,I forget;I see,I remember;I do,I under-stand.”(我听到的,忘记了;我看到的,记住了;我做过的,理解了)而中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与资料反馈却显示,从定义出发,介绍符号表达,再讨论一系列性质,便匆匆进入解题环节,重结论轻过程短平快的教学方式仍普遍地存在,寄希望学生能在熟能生巧中达到对概念的深入理解.虽然也有用情境的意识,但常常只是作为引子匆匆呈现,概念课成为习题课,此时“在做中学”被异化为反复的解题,这种快节奏教学过多的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