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习是学习前的准备,是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起承转合阶段,不仅能够为新知识学习奠定基础,还能够让学生复习旧知识,运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与方法,展开进一步的探索与学习,符合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理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预习理念与方案的实施,做好预习指导。首先分析了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其次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存的问题,再次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针对性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只有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效率,因此语文课前预习工作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教师必须要做好对学生语文预习工作的培养,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针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实效性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指学生在上课前进行的独立自学和合作自学,是学生在教师上课前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自主学习活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已被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应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研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策略,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有效预习,是上好新课的前提条件,也是小学中高年级学习语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生掌握查字词、读课文、搜资料、做标注、巧摘录、提问题、找"答案"等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常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小学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课前预习方法与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语文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学高年级的预习,是帮助理解课程内容、建立初步认知新知识的准备工作,它的有效性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打好学习基础,同时还能建立学生自学能力。所以,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方式,而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内容进行有效的研究,可以改变当前学生预习效率不高的现状,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让学生在预习时能真正得到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课程具有基础性的特点,要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要高度重视课前预习对小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必要性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途径进行论述,希望能为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效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作为课堂教学之前的一个环节,既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经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我为小学中年级学生总结了如下语文课前预习内容和预习方法。一、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内容1.讲读课文的预习内容。①了解背景、搜集整理资料。  相似文献   

9.
杨艳 《家长》2023,(2):153-155
<正>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高年级语文的学习方式,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中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逐渐被应用到小学语文高年级教育教学中。课前预习的高效性已经被学生和教师所认同,是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前预习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前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适当进行标记,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探究做出简要的分析,其目的在于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学习的整体效果。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前预习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之一。培养学生课前多阅读、多查阅、多动脑等良好预习习惯,才能保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既能降低课堂学习难度,又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从学生语文预习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培养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策略。有效培养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这样能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轻松。  相似文献   

12.
课前预习关乎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本文梳理了初中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对预习的内容以及针对其预习内容的预习方式做出了分析,同时对初中生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培养方案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预习习惯养成的建议。本文旨在通过这四个部分的探讨让学生养成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从而学会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3.
课前预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语文兴趣,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理解和把握的重要途径。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在课前预习环节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不仅有利于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高预习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从分层的角度,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预习作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一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力求寻找初中语文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初中生走出语文课前预习的误区,养成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  相似文献   

15.
沈沁 《现代教学》2011,(9):54-54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新授课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新知识进行自我学习的行为。学生通过预习、交流,对新的知识点有了大致的了解,做起基本题就得心应手了。而当他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时,他会沿用预习时养成的习惯,自主探究,不会像预习之前那样束手无策。预习之后的学习,改变了学生依赖教师的现状,学习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我在多年实践中进行大量的实践研究与思考,初步总结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单的设计主要以任务驱动理论为基础,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预习的任务,将预习单作为载体,利用预习单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作为教学组织者,教师应重视课前预习工作,通过灵活设计预习单,让预习单成为帮助学生连接课前学习与课堂学习的载体.基于此,文章结合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设计与运用的原则,探究了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策略,旨在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重难点.  相似文献   

17.
课前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方式。所谓课前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不仅影响着教学效率,也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8.
预习可以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独立而重要的一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预习现状不容乐观。通过问卷调查、课例观察、课堂教学实践及典型案例分析,探究课前预习对于初中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提出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一般方法和策略,调动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2019年底,"新冠"病毒笼罩全国,在疫情期间,学生的学习只能通过网络实现。在网络学习模式中,小学生在课前预习方面暴露出拖拉、懒散、不重视等问题。文章以疫情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育为研究对象,探索语文课前预习能力提升策略,旨在帮助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正>现阶段中学生由于课程时间紧张、各个学科的课业任务较重,学习时间较长,导致多数学生在课余时间内只想放松,不想预习或自主学习,缺乏自主学习及提前预习的学习积极性,使得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无法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开展培养学生语文课前深度预习能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