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青  钟庆 《教育文化论坛》2015,7(1):119-127
夏同龢的宪政理想是"普法于民、建设法治国","广兴法政学校"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他最早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最早学成回国创办法政学堂。他选择广东是因中状元后曾到广东,并结交进步人士;两广总督岑春煊极为赏识其才华,且是故旧。他筹集大量资金建校舍,招募法政速成科优秀留学生及日本学者任教员,招收普通士绅入读。师生中有大量同盟会员从事革命活动,办进步期刊。对"问题师生",他设法保护与营救,师生中产生许多影响广东乃至全国的人物。广东地方自治研究所设在法政学堂,夏同龢任所长,师资是法政学堂师生。学堂存续六年都是夏同龢任监督,在各法政学堂中担任监督时间最长。夏同龢对学堂及广东的作用被低估。  相似文献   

2.
夏同龢是清代贵州两位文状元之一,其《行政法》著作等实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粱光华、饶文谊、张红辑校的《夏同龢文辑》,资料丰富,点校精当,对研究中国法学文化的发展史,激励后学追步先贤,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社会转型中,晚清状元夏同龢留日学习法政文化,归国后创办广东法政学堂的史事已有学者关注,但国内学界对夏同龢的法政理念、普及推广法治思想的教育实践尚无研究。以中国近代法律教育史为视角,考察夏氏把西方的宪政理想践行于本土法律教育的探索,发现其中具有历史反思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1年7月14日,夏同龢状元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凯里市隆重举行。黔东南州四大班子领导、贵州省政协文史与学习委、贵州省社科院、贵州省文史馆有关领导,清华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大、黔南民族师院、凯里学院、黔东南民族职院的专家学者,黔东南州属有关部门负责人,麻江县四大班子领导及县直有关人士,夏同龢状元后裔等,共100多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5.
清前期殿试策问与时政关系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殿试策问"作为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具有衡才选士的价值,更具有很强的时政性.清代顺康雍三朝科举曾行之以策论,皇帝往往以制试诏阐述问策宗旨,问答之间涉及多方面的社会问题,如吏治、民生民食、风俗教化、河患与漕运等.殿试策问的流程反映了清代殿试策问制度的日臻完善,策问较之其他科考形式,更有利选拔真才实学与贴近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夏同龢状元与太虚大师相识相知的佛缘,来阐述两人的佛学增上缘和两人的人生理念及这一历史事件所蕴含的佛学启示思想。  相似文献   

7.
李林 《考试研究》2013,(5):86-93
夏同騄以麻哈州学附生身份,1893年应贵州癸巳科乡试,考列第二十九名,获举人出身,座师为光绪壬辰科状元刘福姚。夏氏于1894年应光绪甲午恩科会试,不售。1898年再应戊戌科会试,考列第一百三十四名成为贡士,该科会试正主考为咸丰己未科状元孙家鼐。随后应殿试,考列第一甲第一名钦点为状元,并授翰林院修撰。咸丰丙辰科状元翁同騄在1894年乡试覆试及1898年礼部覆试中,两次作为阅卷大臣批阅夏同騄覆试试卷,故翁同騄与夏同騄这两个同名状元之间,有座主门生之谊。夏同騄科考经历中,共有三名前科状元为其受知师,由三名状元接力拔擢一名新科状元,堪谓"三魁举鼎"。  相似文献   

8.
清末贵州状元夏同龢“工文善书,有名当世.”其书法作品多为楹联、扇面等赠人之作.贵州省博物馆有其两副楹联,其中的行楷八言联取势自然,体态有度;苏州博物馆有其书法扇面一帧,其书娟秀清丽,温雅可人,均可窥见夏同龢书法严谨整饬、端庄平正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的"状元"热,试从"状元"的源和流出发,对科举制下的状元和高考体制下的状元作一探析,同时以贵州末代状元夏同龢为例,从其身上发掘出状元之真意。状元应有博而专的知识、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和厚德笃行的品质,勇于创新且推陈出新,能成为社会之精英。是以,可从状元定义的新解、标准的嬗变和环境的夯实三方面对状元热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0.
策问是清代殿试的主要形式,涉及治国方针、吏治、漕运、儒学、军事等诸多内容。由于清代军事活动不断,军事类策问备受统治者重视。清代殿试中有36科出现军事类策问,涉及开设殿试的顺治至光绪九个朝代,与清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探究清代不同时期殿试军事类策问题目,管窥清代殿试演变和军事形势变化的全貌,并从中归纳出几个显著特点:选题涵盖面广,考试内容丰富;结合军事活动,问题时效性强;注重历史借鉴,忽视当代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