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无论从世界范围还是当代中国来看,教育改革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纷繁复杂的教育改革背后,本质上是教育制度的变迁。教育制度变迁的路向则取决于改革是否选择了合理的制度伦理。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是最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和变迁的整个过程,如何更好的理解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从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动力上讲,其对初始条件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又是教育内部行为主体在大的教育制度背景下的行为选择;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体现出的主要特征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而就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实质来讲,是整个教育内部利益的冲突和再调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和变迁的整个过程,如何更好的理解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从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动力上讲,其对初始条件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又是教育内部行为主体在大的教育制度背景下的行为选择;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体现出的主要特征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而就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实质来讲,是整个教育内部利益的冲突和再调整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关于政府教育投资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教育投资的行为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对教育的“公共需要”,是为了实现教育的机会均以及弥补个人和企业教育投资的不足,保证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平衡。政府教育投资的规模也取决于上述因素,但现实中政府很难有效地按照社会客观需要进行必要的公共投资。这就需要从政治上经济上完善政府对教育投资的行为机制,规范政府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5.
丹麦民众教育的自下而上发展和日本社会教育的自上而下发展,代表了社区教育的两种不同发展路向。两种路向的背后代表了不同的人类实践哲学范式,基于不同的社会政治文化传统,其推手是不同的发展动力,发展过程呈现出不同的脉络样态,发展结果决定了社区教育的不同定位。两种路向的优劣势对称互现,国际经验提示我们,我国的社区教育应当努力实现转型,使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与社会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社会教育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一翼,其从涵盖内容到推进路径的选择,政府、社会团体和知识精英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社会教育的推行路径也经历了从江湖到庙堂的转变.北洋政府时期的通俗教育研究会作为一个集政府官员、社会精英于一体的社会团体,其团体性质的变迁及其对社会教育模式的探索,不仅建构了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教育路径选择的变化,而且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行政力”推动社会教育奠定了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促进教育文化发展的社会行为是高校办学的社会性质。地方教育文化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地方高校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社会行为,而其要成为地方教育文化发展的助推器,必须建立融合普通教育资源、结合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的社会行为平台,实现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资源配置的一体化;借助学科专业建设,与政府机构联动,创新社会行为的职能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由于教育的公共性、外溢性和信息不对称,学费定价就成为非市场条件下的政府价格行为,也是政府以及教育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并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经济行为。作为社会公平的守护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在学费定价和规范学费管理中发挥规制作用。首先,政府要规范自身的定价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投入"市场不为,政府不能"双重利益诉求下,企业教育捐赠逐步演变为教育投入的重要砝码。因企业的性质、规模、决策思维、发展模式的差异,企业捐赠方式大相径庭。然而,无论企业捐赠方式如何,决定企业捐赠的基本因素始终是捐赠投入与捐赠收益。教育捐赠收益决定教育捐赠行为,提高企业教育捐赠需要培育社会捐赠慈善文化环境,改变陈旧慈善观,认可和积极回应企业策略性捐赠行为,加强教育捐赠的税收鼓励,才能激发企业教育捐赠动力,推动教育捐赠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施素质教育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民族师范学校的素质教育严重滞后。实施素质教育,地方政府转变教育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前提,学校强化办学行为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关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教育研究》2012,(3):100-106
教学行为同时涵盖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教师的教是改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是促进学生学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教学行为具有外显性、动态性、个体性、目的性、情境性等特性;根据不同维度,教学行为有多种分类。教师与学生能结成稳定的、持续的、牢不可破的关系就在于二者的活动与行为趋向具有相关性,有不可或缺且无法割裂的内在必然联系;但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是不同的行为,具有各自特有的性质与特点,故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层层递进的7个分享测验,本研究考察了我国当前不同教育环境中3岁和5岁儿童的分享行为特征。结果发现,5岁儿童利他趋向显著高于3岁儿童,且5岁儿童在分享行为上已显出一定的策略性;学前儿童的分享行为并无明显性别差异;教养环境会影响儿童分享行为的利他性表现;在无涉自身利益或涉及自身利益但无法把控结果的情况下,学前儿童的分配行为更趋公平。本研究结论不仅反映了学前儿童分享行为发展的一般趋势,而且显示了特定社会文化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界定了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的涵义及其诸多表现形式,分析了造成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的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提出了防范网络失范行为的对策:建构网络德育学;树立网络行为的荣辱观;加强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建立融洽的家庭环境,提高青少年的自律。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例有攻击性行为的重度智障儿童,本文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对该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观察和相关人员的访谈,分析产生行为问题的原因,运用行为矫正法尤其是正向行为支持法,辅以家庭疗法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最终取得明显改善问题行为的效果.本个案能为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和训练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未来行为矫正技术在重度智障儿童中的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d how different stakeholders in school (principals, teachers, parents) conceptualize teachers' role breadth, i.e., whether they define given behaviors commonly assumed to be OCBs as in-role or extra-role behaviors. Drawing on a survey of 29 principals, 245 teachers and 345 par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defined more teachers' OCBs in general and toward the school as in-role behaviors than parents did; parents defined more teachers' OCBs toward the student as in-role behaviors than teachers did. A wide variety of possible school interventions is indicated, each with the potential for far broader improvements in school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Considerable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the link betwee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social behavior. The authors set the context for their work by reviewing some of the research that has been done. To address similar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previous research, they included concurrent ratings of behavior from teachers and children's performance on multiple measures of reading in their analyses. The authors provid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havior and achievement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at illustrated comparable outcomes to previous research and discuss their findings as a base for directing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behavior as well as academic skills in efforts to prevent learning problems and failure in school.  相似文献   

17.
对教师行为研究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分析教师行为与时代发展、教育改革发展对人才素质培养的目的要求的关系;教师行为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系;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发展的关系;教师行为研究与教育研究的关系,提出了教师行为研究的合目的性、促发展性、向学生性、趋实践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8.
网络游戏在教育中的新情况要求深化对网络游戏的认识,更好地发挥教育价值。从技术哲学角度看,网络游戏并不只是客观存在的计算机软件,还是人生活关系的"物化"或"具体化"。论文分别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人与计算机、人与人三个层面阐述网络游戏的关系特征,探讨其教育价值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关于侵权行为的概念,虽然很多书上均有定义,而且许多国家的法律对此也有明确的表述,但至今仍无统一的看法.本文采用概念法学、比较法学、历史法学和社会法学的方法,对侵权行为的概念进行了综合分析,目的在于提出一个比较科学的侵权行为的概念,并结合此问题谈谈对我国侵权行为法草案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心境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一致认为积极心境促进亲社会行为 ,而消极心境则有时促进亲社会行为 ,有时减少亲社会行为。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激发动机而发生的直接作用和通过个体的认知判断而发生的信息作用来完成的 ,这两种影响既可以独立起作用 ,也可以共同起作用。今后应扩展研究范畴 ,深入探讨心境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认知机制 ,加强不同理论的整合 ,并注重运用研究成果指导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