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邮票史·第八卷》在审稿 期间和出版以后,不断有一些邮友 对书中的一些提法提出质疑。本文 试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发表点看法和 意见。 一、关于"让毛泽东思想占 领邮票阵地"问题 《中国邮票史·第八卷》谈到,在 "文化大革命"运动初期,由北京邮 票厂群众组织提出的"让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2.
"市井"就是"集市",古称"市"。起源于春秋殷周之际。《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说明市井就是指交易场所,也可以指交易活动。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八》:"因井为市,交易而退,  相似文献   

3.
杨春  沈智 《武当》2005,(5):31-32
张三丰为宋明间的道士,字君实,号玄玄子,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据载,张三丰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精通少林和武当拳法,精研文武二道。其后,他的武技流传达数百年,至今方兴未艾,地域遍及大江南北。有关张三丰的种种神迹流传甚广。据《王征南墓志铭》、《宁波府志·张松溪传》和清朝黄百家《内家拳》等,称其为"武当丹士"。张三丰是内家拳的奠基人, 有"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劂明以单  相似文献   

4.
张全亮  马永兰 《武当》2023,(1):23-26
<正>前言《易筋洗髓返还功》也叫《易筋洗髓十四式》,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内外兼修、延缓衰老的养生长寿功法。共十四式(含预备式、起式、收式),44动,200张动作图片,40张针灸穴位图。《易筋洗髓返还功》是我们在数十年苦练精研中国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合理吸收多家拳术和内功精华,特别是梁式八卦掌、吴式太极拳、道家“返还功”呼吸大法等健身养生功法,经过长期孕育构想,反复实践体悟,反复推敲修改,整理创编而成。  相似文献   

5.
凌召  青牛道长 《武当》2000,(7):37-39
传说峨眉宗武术有五花,八叶的门派。五花是按地域来分,八叶是按技击风格分的。在八十年代四川省武术挖掘运动中,只挖掘出了五花中的青成、黄林二派,而铁拂、点易、青牛三派都难见踪迹。事有凑巧,前些时笔者偶尔翻阅师傅给我的拳谱中,看到一手抄本,署名青牛道长著的《青牛十三剑法》,在后记中有八卦、太极、螳螂等名称,一时没有细究,唯恐有伪,也不敢妄谈。试将《青牛十三剑》抄录献出,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6.
尚儒彪 《武当》2008,(9):46-47
一、道教房中术的形成与发展 道教房中术是中华古代性科学之结晶,是数千年来道门修士在追求长生不老的同时,不断地探索、收集、研究、整理出来的性学保健术。《中国道教大词典·房中派》条曰:“修炼此方术的流派称为房中派,是道教早期修炼方术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宗容成、彭祖。”《汉书·艺文志》所载房中术有八,共186卷著作,并评论说:“房中者,性情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人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老,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6,(13)
正重熙通宝系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年间(1032~1055年)所铸,该钱的铸行是辽代钱币史上的一座分水岭。重熙之前辽铸钱甚少,此后辽钱逐渐丰富,币值逐渐稳定。据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介绍:"文献中也有一些粟价记录。重熙年间,由于多年丰稔,只要几个钱一斗。"《辽史·食货志》中也有"道宗初年,……  相似文献   

8.
妙有真空     
正李宏禹1972年生于黑龙江,祖籍山东平度。199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系,师承范曾、陈玉圃、杜滋龄先生。现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红楼梦》中的一副对联很有名,叫作"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其实就是禅了。佛的精神告诉我们,你不论通过何种法门,只要悟道即可修成正果。禅即法门,它是对世界的一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2月6日,《篮圈世界》的专栏作家埃里克-皮卡斯撰文对休斯敦火箭冲击季后赛的前景进行了分析,他表示火箭仍然存在杀入季后赛的希望,但是开发目前球队的潜力仍是球队的当务之急。以下是主要内容:在波特兰开拓者遭遇了伤病的困扰和其他方面的打击之后,一些球队或许有机会以西部第八名的身份晋级季后赛。相比起孟菲斯灰熊,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与易     
李兆生 《武当》2012,(9):14-15
夫太极拳以太极为名,是拳法理义中意深与"易"相合,感而遂通,故名之以太极。又,太极者,阴阳也,拳经有"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之句,明示太极为拳之理意深焉。又云,太一为道。太乙者,道,阴阳显化。悠古太虚,由兹而生,太素有形,太虚为象。元始开天,道化阴阳,是由一而演生万类也。易之为象者河图,易之为文者《周易》。上圣观天地而识造化,云天下万类概由一气所以生化。圣人作卦,制度纪天,运数追踪,以明阴阳之变。古仁者言,立  相似文献   

11.
妙语     
《集邮博览》2010,(7):13-13
1、"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的黄金时代,所以我们要大力支持民间集邮刊物。(摘自《天心阁》2010年2月第51期)—黎泽重先生潜在的逻辑是民间集邮刊物具有"百家争鸣"之长。  相似文献   

12.
    
海石 《集邮博览》2010,(2):26-27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是喜庆而且是祥和、吉祥的,吉祥乃美好的预兆,《易经·系辞》下:"吉事有祥",吉祥在后世成为了通用的祝词,藏族人在相见或欢迎客人时,手捧哈达,口称"扎西德勒"就是吉祥如意的意思。在中国的语言、建筑、器物上"吉祥"无处不在。民间流传的传统吉祥图案内容广泛,形式活泼多样,是属于民俗文化的大范畴,体  相似文献   

13.
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这是儿歌《数青蛙》里的歌词,通过演唱这首儿歌,小孩子不但知道了一只青蛙有几条腿、几张嘴,还学会了数数、认识数字,同时也可以激发小孩子学习乘法的兴趣。当然,歌词中的青蛙,可以替换为小狗、小猫,变成《数小狗》、《数小猫》,这时可以考考小朋友,动物改变了,数字还是不是一样呢?  相似文献   

14.
瑜伽冥想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印度传说,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瑜伽术流传于喜玛拉雅山区。而瑜伽这个词源于梵语(Y oga),意为连结、联系之意,是为了达到冥想而集中意识的方法。《石氏奥义书》认为,瑜伽是“坚定地控制心和各种器官的活动”。《瑜伽经》也说:“瑜伽是控制心识的活动。”由于各宗、各派、各乘、各部的要求和形式不同,瑜伽名目繁多,其中共同的有严持戒律、调息炼气、凝神冥想等。《瑜伽经》提出瑜伽有“八支行法”即八个部分:禁戒、持戒、坐势、调息、制感、持摄、静虑、三昧。佛教中有许多经典,或涉论瑜伽,或专研瑜伽,使瑜伽成为佛教修炼方法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史林花 《收藏》2013,(11):65-69
历代瓷枕的装饰纹样,题材广泛,人物图案即为其一大宗。也正因此,瓷枕不失为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作为目前国内收藏瓷枕最多的博物馆,馆藏瓷枕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本文择其几种作以简要分析。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屈原投江"纹长方形枕(图1),根据《楚辞·渔父》中的情节描绘了屈原投江之前,与江面渔夫之间对话的场  相似文献   

16.
由《少林棍法阐宗》明代武术家程宗猷撰写的一部重要武术典籍。它的产生与程宗猷富裕的家庭背景、"文武兼修"的徽文化以及徽刻的盛行等密切相关。该书不但图文并茂地对明代流传于世的少林棍法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而且对现今流传的天启棍、风磨棍以及民间拳谱《枪势五十五图》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内容丰富多彩,值得我们认真研读与发掘。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7,(6)
正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源于《礼记·大学》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是观察,知是理,格物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认知后得出智慧与心得感悟——达理。说到格物致知,我倒想起《阳明格竹》的故事来。年轻时的王阳明喜读朱子  相似文献   

18.
季英伦 《收藏》2014,(1):178-179
梅花,又名五福花,象征快乐、幸福、和平、长寿,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被赋予深厚的道德内涵。梅与兰、竹、菊尊称"四君子",与松、竹合称"岁寒三友",有花魁、花中气节最高坚之称。梅花还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人格的写照,有国魂之美誉。梅花凌风傲雪、先春而发的高尚品性,是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伟大精神的象征,也是历代画家经常采用和人们喜闻乐见的绘画题材。在我国,梅花入画自唐代有千年历史,到宋代有《梅谱》《梅花喜神谱》等描绘、研究梅花的专著岀现,以后各个历史时期都岀现了诸多杰岀  相似文献   

19.
达摩被称为少林武术祖师,其根据除了《少林拳术秘诀》所云达摩创罗汉十八手,后发展为少林五拳外,就是《易筋经》前李靖之序云达摩曾传《易筋经》、《洗髓经》.詹豪曾对《易筋经》作了详细的考证.他在《少林武当考》中指出:"此书疑是羽流所作,托名达摩以售其欺者耳",断定《易筋经》为道教或修道者所作伪书.看《易筋经》内容,几乎无一不是道教养生的传统方法.唐豪先生的结论无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抖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称"胡敲",也叫"地铃’、"空钟"、"风葫芦",早在三国时期,曹植就写过一首诗《空竹赋》;小说《水浒传》里,宋江写过一首七言四句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抖空竹原本发源于宫廷,流传于民间之后,经过演变成为传统的杂技项目,又因为上手简单,娱乐性强,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