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衢州市柯城区“一校两区,均衡发展”的教育背景下,作为柯城区重点学校的兴华中学于2008年8月正式接管了相距15公里的农村薄弱学校——华墅初中。为此,我们对一校两区管理模式下的特色校本研训进行了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回民小学是桥东区唯一一所民族学校,也是一所三校整合的新建校。面对现状,我们在客观分析学校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学校发展的路径,按照教育发展规律,确立了学校发展三个支柱:教学工作、信息化工作、特色建设工作,实施了三大战略,即:教学推动战略——夯实办学基础,实现学校平稳发展;信息化突破战略——占领教育制高点,实现学校高位发展;特色发展战略——打造办学品牌,实现学校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月之最     
最有力度的清查——福建省清理高中阶段普职兼办"一校两牌"学校针对个别高中阶段学校以"一校两牌"混用进行招生,福建今年对高中阶段普职兼办"一校两牌"的学校进行了清理归并。对于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校长要善于在德育教育实践中把校园文化逐步积淀下来,使其成为一种教育的影响力,一种孕育着巨大潜能的德育教育资源。我校坐落在中共闽西一大会址——蛟洋文昌阁旁,作为红土地上一所窗口学校,省农村合格校,近几年来,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正阳澄湖畔,草鞋山下,坐落着一所百年老校——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学校始建于1906年,学校本着"让每一个孩子享受爱与智慧的品质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唯实、求真"为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亮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的办学策略,全心追求办学的美好愿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人格健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快乐少年;知书达礼,具有传统文化气质的美德少年;奋发向上,爱学习、会学习的智慧少年。学校坚持书法写字教育为办学特色。自1998年至今,写字教育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张亮丽名片。学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东北郊怀柔区有一所普通而又极不普通的小学——庙城镇中心小学。看校貌——右侧5排平房教室,左侧一个土操场;问校情——中心小学下辖两个完全小学和一所中心幼儿园,在岗教师百余人,1325名学生中有504名流动子女,有120名享受贫困补助的学生;深入去体察——所有成员有一句话:“学校是一个生命体,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我没有想到,这个将20年青春奉献给山区和农村普通小学的刘宝才校长对学校的解释超越了《辞海》和《教育大辞典》:学校具有生命所必备的基本要素,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灵魂”,学校的机构和制度是“骨骼”,学校的干部、教师、…  相似文献   

7.
苏奕 《上海教育》2013,(9):76-77
家校合作在国外已经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概括,在我国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家校合作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和家长共同进步、学校和家庭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何谓家校合作家校合作就是两种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个教育机构——学校和家庭,两种身份的教育者——教师和家长,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孩子发展。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家校合作有这样几个要素:第一,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8.
学校发展已由“千校一面“的同质化时代进入“特色立校“、“一校一品“的个性化时代.从人才培养的要求看,个性化学校创建是从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个意义上来思考的,也就是说,个性化学校的创建是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的.……  相似文献   

9.
<正>"未来学校"是近两年教育界的热词。郑州市教育局在2016年提出"做有未来的教育",引发了大家对"未来学校"的思考和探索。目前,诸多学校都尝试通过变革以求与"未来学校"接轨。我认为,以"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为特征的"新样态学校",可以作为"未来学校"的一种建构模式,值得我们关注、思考、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林锐平 《生活教育》2014,(18):114-114
正2014年"陈村镇校长巡回论坛活动"之一、由我校主办的"让美在校园绽放——‘尚美教育’的探索"校长论坛已经落下帷幕,但对"尚美教育"、对学校发展的思考却未能停止探索的脚步。在论坛中,围绕着对"尚美教育"的思考,专家、领导和各兄弟学校校长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对加强学校管理有许多深刻的启示。一、文化决定高度一个学校特有的文化,是立校之本,是办学之"魂",它决定了一所学校办学的高度。我校提出  相似文献   

11.
温超 《甘肃教育》2021,(5):12-15
“做人要有精神,办学要有风格。学校的精神是什么?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办学风格?面对生源日益减少的现状,乡村小规模学校该何去何从?”这些是华亭市东华镇学区主任王军祎一直思考的问题。很快,东华镇学区提出的“三给”理念,为王军祎的思考给出了指引和答案。“三给”理念,即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给每一位老师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给每一所学校绘就破旧立新、突围发展的蓝图。通过长期的基层摸索、探究、实践,东华镇学区打造出了村级学校“小而美、优而精、校校有特色”的特色办学品牌。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对苏中地区高职教育生源减少的主客观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的五个对策:教育资源整合——校校合并、学校品牌策略——办学理念、一校多教构想——教学模式、多元入学方式——招生政策、跨越省区空间——就业去向,以期为全省乃至全国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学校发展已由“千校一面”的同质化时代进入“特色立校”、“一校一品”的个性化时代。从人才培养的要求看,个性化学校创建是从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个意义上来思考的,也就是说,个性化学校的创建是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的。没有个性化学校这个载体,就难以担负起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重任。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2013,(12):F0004-F0004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是一所老校——由三所百年老校合并而成,同时她又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一所正在成长中的、充满朝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学校。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考察表明,学校管理体制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是令人困惑的,也是学校自身无力解决的。从学校同政府、社会宏观关系的大系统观出发,有必要将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扩展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说,在对原有教育管理体制具有的政校不分、社校分离弊端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同步变革政——校关系与社——校关系,政府既要同学校分权,学校也要向社会分权,设计与建立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参与管理、政府宏观统筹的学校——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现具体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吉林教育》2006,(4):15-17
把名校办成强校的校长,是出色的校长;把弱校办成强校的校长,是杰出的校长!两者成其一已属不易,而吉林省最大的民办学校——东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的校长何平教授, 既把名校办成了强校,也把弱校办成了强校! ——题记  相似文献   

17.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在现在的教学环境中,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履行职责,更需要家庭的支持,需要整个社会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近邻文化,是从传统的民俗中演变出来的一种文化,如何发挥这一文化的作用,如何将近邻与家校协同育人结合在一起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家校协同育人、近邻文化出发,研究了目前近邻文化和家校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对家校社协同育人视域下的近邻文化进行了思考,并对如何利用近邻文化去优化家校协同育人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8.
<正>众所周知,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难度比普通学校大。那么,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呢?潜江特校在“悦文化”的引领下,实施了如下策略。一、“悦爱”文化筑根基潜江特校依托“悦文化”中的“悦”字,确定了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悦爱·悦心·悦美。在此核心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确立了发展愿景: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的美好;让每一位家长收获教育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人有个性才显魅力,校存特色方具品位。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学校也不例外。不同学校拥有不同的内涵。一所学校,如何打造自己的教育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则是当代教育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话题。"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是很多名校追求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省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位于太湖之滨,雪浪山下,市政府之侧,江南大学之旁。学校始创于1909年,是一所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学校开办之初是乡绅朱佐基创办的私塾——乐圃学堂;1935年,民族工商业家沈瑞洲创办了沈氏小学;1958年,两校合并,正式成立雪浪中心小学。一百多年的栉风沐雨,让雪浪中心小学从私塾、乡村小学发展成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