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征是镜     
臣子规劝或批评君主叫做"谏",君主接受规劝或批评叫作纳谏.我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唐朝著名的谏臣,前后陈谏二百多件,大多被唐太宗采纳,被唐太宗誉为"明得失"的镜子,同学们,想知道魏征是怎样敢于积极进谏的吗?……  相似文献   

2.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被称为唐太宗。实际上,唐朝的建立和繁荣,都与他有着直接关系。他从小就与众不同。据说他四岁的时候,有一位相面的见了他,大吃一惊,说这个孩子不一般,将来一定能济世安民。他的爸爸听了,当然很高兴,就给他起了“世民”这个名字。李世民的老爸李渊是隋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李世民是开创、奠定唐朝三百年统治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在其行政之余,不废模仿,并积极倡导书法,由于唐太宗的身体力行,使得朝野上下书法之风大盛,有力地推动了书法艺术的繁荣。唐朝各种书体的成熟完善,艺术成就之高,书法流派之多,书法大家之众,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书法史上都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4.
一、补充史实,理清历史脉络。本课首句为“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代皇帝”,这与上一课内容之间形成了历史空白。为了解决学生头脑中诸如“唐朝第一代皇帝是谁”之类的疑问,大致理清历史脉络,必须介绍时代背景,补充相应内容,并由此导入新课。第十课讲述的“淝水之战”决定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南北朝对峙时期,人民渴望统一。北方民族的  相似文献   

5.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唐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难点是均田制、租庸调制.一唐初的统治政策关于唐初的统治政策,教材讲了唐高祖、唐太宗以及武则天时期的统治政策,而重点是讲唐太宗时期.唐高祖在位时间不长,前后只有九年,而且当时的主要精力是用在完成国家统一方面.完成统一之后不久,武德九年(626年),高祖次子李世民发动政变,迫使李渊让位给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太宗在位(626—649年)前后二十四年,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6.
王永华 《陕西教育》2008,(10):92-92
“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太平盛世——短短的23年,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迅速发展,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代。唐太宗李世民被公认为我国古代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好皇帝。“聪明一世,懵懂一时的英明帝王”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他的最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上课)生:起立!师:请坐!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唐朝前期的历史.我提几个问题,大家回忆一下:一、唐朝是哪一年建立的?开国皇帝是谁?生:618年,唐高祖李渊建唐.师:二、唐朝前期有哪些著名皇帝?按顺序回答.生: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学生回答,教师依次从下向上写在黑板一边).师:三、"贞观之治"出现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开元盛世"?生:"贞观之治"指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的前期.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二十三年,励精图治,使唐朝逐步从一个经济凋敝和内乱外患交迫的紧张局势,走向一个“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遍野,外户不闭”的安定、繁荣、昌盛的局面,是为后世传为盛世佳话的“贞观之治”。这是唐太宗“致治之大略”的成效,也是唐太宗“治安之本,唯在得人”和“用人唯贤”、“用人唯才”的人才思想实践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不仅治国有方,在培养教育孩子上也有独到的见解.他总结出了有名的"遇物则诲"的教子方法,对后人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的名君之一,魏征死后,李世民亲临吊唁,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由此可见,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开启"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事,主要因为他善于"照镜子",以人为镜,广开言路。  相似文献   

11.
防不胜防     
古代的皇帝相信谶语,就连英武神明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他上台不久,听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当有女武王者",有个女的,姓武的,要当皇帝了!宫中的太史,即那些御用大仙儿,也占出了"女主昌"三个字.李世民心里犯起了嘀咕,四处踅摸哪里有这么个人.  相似文献   

12.
吕赟  殷晓峰 《教书育人》2007,(11):53-53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少有的名君之一,魏征死后,李世民亲临吊唁,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由此可见,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开启"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事,主要因为他善于"照镜子",以人为镜,广开言路.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他懂得国家要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最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敬老师。一次,皇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4.
唐太宗李世民所开创的宏伟基业是唐代边塞诗走向辉煌的基础,而唐与高丽之战背景下李世民所作边塞诗又在唐边塞诗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边塞诗可以说从多个侧面反映了李世民为了求得国家的长治久安而采取积极防御政策——"以战止战"的治国方略,是唐太宗为了谋求国家长治久安而勤政一生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表动则影随     
唐太宗时期的民部尚书裴矩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此人是隋朝有名的佞臣,然而,在唐取代隋,做了唐朝的干部之后,却变成了个大忠臣。唐太宗李世民经常这样表扬他:在位敢于力争,而不一味地顺  相似文献   

16.
一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鼎盛的朝代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仅23年,相对于大唐帝国近300年的历史,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唐太宗这位即位只有29岁的青年皇帝,一起位便大刀阔斧,励精图治,迅速补救了隋末大破坏留下的疮伤,恢复并发展了生产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贞观年间,唐朝国力强大,疆域辽阔,远戎宾服,威名远播。这一成功,不但巩固了新建立的唐政权,而且为后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家  相似文献   

17.
<正>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皇帝,他知人善用、仁政爱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时,曾下令放390名死囚犯回家探亲,来年秋天再回狱服刑,这件事情被称为“四百囚徒归狱案”,在《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18.
他自少年时便已是一代英雄,文武兼备、智勇双全。他17岁便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他19岁便开设文学馆,文采风流。他是真正使得唐朝武功辉煌、文化灿烂的那个人。南于他是中华帝王,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才是盛世唐朝的第一勇将、第一智囊、第一才子。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相似文献   

19.
魏征是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 ,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谏臣之一。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辅佐者 ,魏征以超人的胆智、耿耿忠心、犯颜直谏 ,前后所奏二百余事 ,其中大部分为李世民所采纳 ,“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 ,皆称朕意”[1] ,使李世民少犯了很多错误 ,对强大、统一的唐朝巩固和发展 ,对“贞观之治”盛世的出现都起了不少的作用。魏征的思想主要是从他和唐太宗的谈话 ,即奏疏和谏议中体现出来的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 (主要指农业 )、法治、军事等一系列事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比如他劝谏李世民要居安思危 ,施行仁义 ;要去奢省费 ,轻徭薄赋 ;举…  相似文献   

20.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皇帝之一。他既是唐王朝的开创者、巩固者和治理者,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究其“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李世民的用人政策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