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相和》(第十二册)第八、九自然段讲的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这两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2.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的经典名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高中众多版本语文教科书不可或缺的选文。人教课标版(下同)高中语文(必修)共选司马迁两篇文章,一篇是《鸿门宴》(第一册第六课),另一篇便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第四册第十一课)。《廉颇蔺相如列传》(人教版课标课本节选部分,下同)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三个故事,以事写人,成功塑造了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阅读《廉颇  相似文献   

3.
师:谁来说说《将相和》这篇课文写了几个故事?其中第一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生:课文讲了3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第一个故事的起因是秦王企图骗璧,结果是蔺相如用智慧完璧归赵.……  相似文献   

4.
《草船借箭》(第十二册)第七、八自然段有声有色地写了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箭”的经过,生动地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这两个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七、八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的什么?  相似文献   

5.
师:谁来说说《将相和》这篇课文写了几个故事?其中第一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生:课文讲了3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第一个故事的起因是秦王企图骗璧,结果是蔺相如用智慧完璧归赵.……  相似文献   

6.
高中教材节选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写了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将相合欢。缪贤向赵惠文王推荐蔺相如时说“其人勇士,有智谋”。教参也一致认为蔺相如勇敢机智。从第一个故事来看,蔺  相似文献   

7.
师:刚才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你们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个勇敢机智的人。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蔺相如机智勇敢这一特点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同桌可以议论。  相似文献   

8.
《廉颇蔺相如列传》系司马迁《史记》中的经典名篇。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  相似文献   

9.
案例“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这两个故事着力刻画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赞扬了他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为了引导学生真正深刻体会蔺相如的这一精神,我这样处理教材: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的内在联系,再精读前面两个小故事,深入理解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以下是我课堂上的一段教学实录———师:同学们,老师曾经布置大家认真阅读“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这两个小故事,看看文中几次出现“只好”一词,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  相似文献   

10.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千古名篇。有很多文章从各个角度论述过其特色,论详写、实写和显笔多,笔者试从略写、虚写和伏笔的角度提出拙见。先说略写。相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详写的故事,开头介绍廉颇和蔺相如出场的两段是略写。廉颇功勋卓著,身为赵国大将和上卿,地位崇高;而蔺相如是宦官门客,名不见经传,地位卑贱。两个地位如此悬殊的人,为什么他们的传记被写在一起了呢?两段文字寥寥55字,就交代了两个人物,引起了悬念,使读者急于读下去。这就是司马迁高超之处。“文  相似文献   

11.
<正>《史记》所载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情节曲折,充满戏剧性,古往今来许多学者文人都对其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异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明人王世贞写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不过王氏在文章中只是质疑了故事的合理性,认为蔺相如的成功不足为训,实乃"天曲全之"的结果,对蔺本人并未骤下惊人断语。余党绪老师的文章(《蔺相如:一个汲汲于功名的战国士子》《语文学习》2015年第9期)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自己新的观点,认定蔺相如是一个富有心机、汲汲于功名的战国士  相似文献   

12.
师:谁来说说《将相和》这篇课文写了几个故事?其中第一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生:课文讲了3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第一个故事的起因是秦王企图骗璧,结果是蔺相如用智慧完璧归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将相和》。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阅读后两个故事,看你们有那些问题需要解决。 (学生默读课文) 生:我想知道两个故事的前因和后果是什么?课文各部分又是怎样联系的? 生:我想知道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赵两国到底谁胜了?谁最有功? 生:蔺相如躲避廉颇,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廉颇后来为…  相似文献   

13.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七十列传之一,成功地刻画了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历史人物。本文就蔺相如形象的刻画进行粗浅的分析。一、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蔺相如的一生行事极多,不可能一一罗列,只能选择最典型的事例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司马迁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典型故事。仅仅通过这三个典型故事,就已经把蔺相如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使他的“智”和“勇”跃然纸上。在“完璧归赵”这一情节中,蔺相如首先有审时度势之智,“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  相似文献   

14.
《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层层推进,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与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草船借箭》(第十二册)第七、八自然段有声有色地写了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箭”的经过,生动地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这两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16.
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人们都把注意力放在蔺相如与廉颇身上,对这两个人物作这样那样的分析评价。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有一个人物也应予以重视,他,就是宦者令缪贤。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缪贤虽然是一个次要人物,着墨不多,却不可或缺。第一,是缪贤的荐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组成。三个故事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三个故事都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就“完璧归赵”说,故事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以分别概括为“秦王以城易璧,赵王一筹莫展”,“缪贤举荐人才,相如奉璧…  相似文献   

17.
在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完璧归赵故事时,有别于他人的另一种解读一直在脑中闪现:完璧归赵成就了蔺相如的一世英名,使之从舍人一跃而成为上大夫;完璧归赵也使赵国失信于秦,失信于天下;完璧归赵更激怒了秦国而加快了赵国的灭亡。  相似文献   

18.
近来,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教学生认识蔺相如是冒险主义者》(《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年第8期),作者用反事实假设思维法评判蔺相如的“完璧归赵”外交活动,并得出结论:“完璧归赵”是一次失败的外交活动。文章否定了蔺相如的智勇形象,并认为他是一位冒险主义者。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9.
听了不少教师对《将相和》的教学,其中对该文第一自然段的处理都是把它作为“完璧归赵”这一则小故事的一部分,说明是交代了这则小故事发生的时间:“战国时候”,以及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其实这一自然段的作用远远不至于此,至少还有以下几点不能忽略。 (一)是串连全篇情节的引线这一自然段既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将相和》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经典一课,其“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两则成语故事流传千古,于是爱寻根求源的国人最关注的便是那“璧”的去处!“完璧归赵”这个成语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是:“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听说赵国国王得到举世闻名的和氏璧,便骗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赵王惧怕秦国的强大,不敢拒绝,但又怕上当。大臣蔺相如自告奋勇愿带和氏璧去秦国,表示如果换不到城,一定把璧完整送回赵国。当秦王从蔺相如手中接过和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