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哲学思潮的重要特征,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闻学却常常被诟病为“缺乏批判性”。面对这种质疑,本文重新阐释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批判传统,从历史中检视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批判性内涵的生成路径,即实践中的“战斗性批判”和理论中的“学理性批判”。以史为鉴,返本开新,在把握中国特色新闻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的前提下,依据现实阐明其在新时代的批判立场和批判对象,推进中国特色新闻学在新时代的批判性拓展。  相似文献   

2.
新使命、新征程要求建立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体系。通过发挥学术“想象力”的学科使命、解围多重困境的时代需求、百年学科史的演进逻辑,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建设不断从学术隐喻走向显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脉络,学科体系的内在意涵从哲学逻辑、传统文化、教学实践三个维度不断转向、延伸,并衍生出“深化在地研究范式”“构建‘跨文化’研究能力”“坚持问题导向”三个理论路向,不断取得学科体系建设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习西方国家图书馆事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研究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学习借鉴西方图书馆事业发展思想、理念、管理和技术的过程和方法,认为介绍引进、对比研究、批判性地学习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对外开放的主要特点,进而揭示出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界经过了从拿来主义向批判地学习的转变、从对技术性工作手段的关注向注重事业发展思想和理念转变这种渐进性和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李彬的《全球新闻传播史》经过20余年的经营,如今终于杀青问世,这是新闻传播史研究的一项新的成果,是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在百余年的新闻传播学历史上,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一直是学科的重要基础。按照通行的学科划分方式,新闻传播学乃由三大板块构成。一是新闻传播理论——致力于揭示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本质,包括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媒介伦理等;二是新闻传播史——致力于展现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包括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各种专史(广播电视史、新闻教育史、新闻学术史、媒介发展史、广告史……)等;三是新闻传播的技能——致力于培…  相似文献   

5.
博览     
我国新闻学发展现状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的现状怎样?总的来说,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研究,正处于从传统理论进入现代学说探讨的「拉锯」阶段,并从「书斋」走向社会,使新闻学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学科已得到了正式承认。第一个历史性的转变:从为所谓「资产阶级新闻观点」正名到向西方新闻学的引进和借鉴。在实践方面,引进了西方盛行的全盘采访、立体写作、中性新闻以及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等形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新闻     
一是出版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系统和具有相当理论深度的新闻学理论的教材与著作;二是对马列新闻思想的研究,已从“文革”前的初步了解、学习探索,到现在已全面进入较为系统研究阶段;三是传播学已从理论常识介绍转入如何引人系统学习并进行初始应用阶段;四是体现新闻本体意识,还新闻以本来面目,注重读者研究的新闻受众调查从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新闻学者认为,西方新闻媒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集权主义阶段,那时的报刊有党派性。第二阶段是自由主义阶段;第三阶段是“社会责任论”阶段,没有党派性了。并指责社会主义的新闻媒体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党性原则,是“落后”、“专制”,是新的集权主义。 党性、党派性在英文中是一个词(Parisanship)。今天,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新闻媒体还有没有它的党性或党派性呢?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末,受维新运动的影响,中国近代报业史上外报占垄断地位的局面终于被打破,从此,中国人自办报刊成为中国报业的主流。随着国人自办报业,中国的新闻学研究便破土而出。 开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新闻学研究,一个世纪以来因社会形态变化等种种原因,经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1949年9月”、“1949年10月—1978年12月”、“1979年1月—现在”三个虽有内在联系却并非一脉相承的不同阶段,加上1966年6月—1976年10月十年“文革”期间,学术研究基本停止,学科规律被肆意践踏,使得新闻学科在知识积累和学科延续性上存在着明显的缺失,新闻“有学”“无学”的争端时有产生,并突出地表现在新闻学科的理论研究方面。1981年5月,当进入新时期的第一部新闻理论著作(教材)《新闻理论基础》出版时,甘惜分教授在前言中首先就表达了新闻理论研究“前无师承”、“一切都要从  相似文献   

9.
现代新闻学     
本书是我国迄今为止较为全面、系统的现代新闻学专著。全书共三十六章,分为三编:第一编“绪论”,即“新闻学概论”,论述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等;第二编“新闻”,论述新闻的起源、发展、定义、性质、原则、价值、规律、特性等;第三编“新闻科际”,论述新闻与舆论、政治、宣传、文学、历史、哲学、法制、统计、心理、伦理、人才、社会等诸学科的关系。论述深入浅出,可读性强。既可作为大学新闻专业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又可供广大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阅读。  相似文献   

10.
上次我们谈了第一个历史性转变,现在谈第二个历史性的转变:从书斋里“纸上谈兵”到走向社会指导新闻实践。我们的学风最讲究理论联系实际,但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虽然它的实践性最强,却往往只是关在“书斋”里啃书本,或关着大门讨论问题,或打点“笔墨官司”。这是十年中时断时续的情况。原因有三:一是有的单位提倡“坐冷凳”,有的研究工作者更把理论当玩物、作摆设,脱离实  相似文献   

11.
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项目。社会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以信息加工理论和新颖巧妙的研究方法,把心理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当代心理学的主流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学原理建构的宏观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新闻学研究中,出现了建构理论体系的尝试。研究者们试图通过理论体系建构,来明确新闻学科的内涵,巩固新闻学科的学术地位。本文以新时期全部三十部新闻理论专著与教材为研究对象,对十八年来(1979-1997年)中国新闻学原理建构的历程进行了全面考察。作者认为,新时期中国新闻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经历了“党报”本位、“新闻事业”本位、“新闻”本位三个研究阶段。在不断返回学科本位的过程中,这些建构已取得了明显进展,其中有关新闻活动和新闻规律的探讨正在展开  相似文献   

13.
“努力学习新闻业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陆定一同志为《新闻写作指南》一书题的词。该书内容分6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名人篇”,有新闻界老前辈瞿秋白、戈公振、范长江、叶圣陶等人的文章和事迹介绍;第二部分是“耕耘篇”,介绍一批高级记者、主任记者、编辑和优秀通讯员的先进事迹;第三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日益冲击我们原有的新闻史研究格局。由于中国传媒行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因此外新史研究中也必须作本土化倾向转变,必须在世界新闻传播史的视野下,寻求我国传媒行业发展的前景;同时也必须深刻理解新媒体媒介形态发展变迁的历史逻辑,以使我国传媒行业在全球化了的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适应。目前的外新史研究本土化过程中遭遇了不少困难,本文试图提出外新史研究的本土化路径的基本思路,即必须拥有世界眼光,必须坚持理论为主的研究方法,研究重点将是媒介形态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梵·迪克话语分析理论填补了新闻学中对新闻话语本身研究的空缺,为新闻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闻话语分析理论在国内对还处于推介阶段,少有人对话语分析理论在新闻研究中的适用性有着批判性的探讨。要深入新闻话语分析,学者要有语言学和新闻学的跨学科背景或采取多领域学者合作研究的方式,并且不只是停留在新闻文本分析,更要深入新闻实践过程,以运用话语分析理论这一新视角将新闻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推向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史研究近年来体现出四个新动向:一是领域的拓展。时段研究开发出宋代和晚明的出版史研究领域,地域研究研究对象从政治文化中心扩展到了山东、四川以及边疆区域;二是视角的转变,历经了史料研究、文化研究到出版研究几种模式;三是理论的凸显,除了国内学界对编辑出版史原创理论的探索,对西方书史理论的引入成为一个热点;四是研究力量的多元。出版史的研究队伍由传统的藏书家、出版人和文史学者扩展到自然学科,同时形成了科研机构和高校教师为主的专职研究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郑保卫教授撰写的《当代新闻理论》一书,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作者2 0多年来从事新闻理论教学与科研的成果结晶。全书按照理论新闻学的基本结构框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原理”部分,阐释了“什么是新闻”,包括新闻的本质特征、基本属性、选择标准、传播流程等等;第二部分为“规律”部分,论述了“新闻事业是做什么的”,即新闻事业的运行特征及规律,包括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条件、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新闻事业的经营与管理等等;第三部分为“原则”部分,论述了“怎样才能做好新闻工…  相似文献   

18.
军事新闻写作大有学问。要写出深受读喜爱的好新闻,除了新闻学所强调的“新、实、深、短、快”等基本要素外,能不能写“活”,也很重要。从新闻写作的角度看,一件好的军事新闻作品,需要满足3条标准:第一是经得起“看”,内容鲜活;第二是经得起“品”,语言优美;第三是能给人“打烙印”.形式新颖。而要达到上述要求把军事新闻写活,不妨从以下3个方面做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盛芳 《新闻前哨》2024,(5):15-18
新闻理论是新闻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如何让新闻理论教学充满魅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与业务能力,是当前新闻学教育改革不可绕过的话题。目前,新闻理论教学仍然面临“新闻无学”、理论与实践对接上的部分失效、新闻理论本土语境失焦等困境,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院校的新闻理论教学可从三个方面展开变革:在新技术带来的消解中坚守核心价值、增强适用性与针对性、在交叉与融合中重构与强化,着眼于中国新闻传播的特点,与时俱进,以包容与开放增强理论活力。  相似文献   

20.
邝飚 《新闻实践》2010,(11):41-42
漫画是在批判的冲动中产生,起源就是一个批判性的绘画嬉戏,它的本质就是靠批判起家的。对于新中国的漫画而言,漫画批判性无处不在,传统的讽刺、幽默漫画本身就具备批判性。从早期的廖冰兄、丁聪、方成等前辈的作品到中期的代表人物方唐的作品,无不展现出漫画的批判性。批判性是漫画的主流,漫画如果不批判,我认为它就不是漫画,那是宣传画,是“笑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