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作为一种主要以盈利为目的,包括一些其他动机开办的“营销号”及其媒体生产方式,往往为了能够拉动更多流量,这些自媒体营销号总是采用各种手段制造和参与网络舆情事件。而从参与形式上看,主要是有组织地发起热点话题,或者在已有网络舆情事件中借势炒作等手段。组织发起一个热点话题通常需要专门的组织策划,需要调动一定的舆论资源,这也让发起行为有了更多隐蔽性。一般的自媒体营销号深谙传播规律。而自媒体营销号利用已有热点事件进行炒作,受热点事件先天因素制约较大。一般来说,舆情事件发酵的过程,特别是议程走向显得至关重要。自媒体营销号热衷于在有一定冲突性的舆情事件中,有选择地突出和放大部分事实,将具体个案导向诸如阶层固化、官民冲突、道德沦丧等体制机制和社会风气议题,利用网络围观形成的海量注意力资源达到谋利目的。因此,自媒体营销号经常扮演“恶意”引爆舆情焦点的角色,不利于舆情参与各方良性互动。而这种或大或小的恶意,对于整体的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非常不利,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传播媒介接触状态的伴随性与移动化、传播技术日渐成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易迅速在网络平台上形成大规模的聚集性讨论意见,生成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网络舆论.舆论爆发前网民们的意见多以舆情形式蛰伏一段时间,对于网络舆论应用于社会治理环节可从网络舆情处寻找突破口,同时网络舆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2022年11月,面对河南农民蔬菜滞销舆情,《河南日报》、“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大河报》、新浪微博等联合发起“百家媒体聚力河南公益助农”行动,探索了主流舆论新格局塑造与媒介化治理的新路径。主流媒体重视舆情,提前策划布局,引导舆论传播先机,打破平台数据壁垒,以情感传播重塑社会信任;发挥媒介化治理的社会动员功能,注重沟通互动,拓展媒介化治理的公共决策功能;强调守住民心,通过媒介化治理助力社会治理共同体,助推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秦汉政府在舆情信息收集方面,主要有"下诏书、求言求士"、吏言上书等多种方式,在舆论引导方面有整齐风俗、因势利导等方法,在舆论控制方面有事前控制的保密制度,也有事后控制的法律打压。  相似文献   

5.
陈楠 《传媒》2021,(12):53-55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民间话语等成为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内容,给社会舆情治理带来许多新挑战.政务新媒体是开展社会舆情治理的重要载体,发挥着网络议题设置、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舆情疏导等功能.本文认为,应以《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提升政务新媒体内容质量,创新政务新媒体服务方式,加强政务新媒体社群建设,发挥政务新媒体的社会舆情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舆论信息生产环境的活跃,在舆论生态持续变动的大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在技术、现实等多个层面驱动舆情治理逻辑转变,并以其动态数据跟踪、深度挖掘分析等功能成为舆论生态空间治理的有效手段。但大数据技术并非万能,处于智能转向初期的网络舆情治理仍面临着信息数据质量难以保证、治理理念滞后于技术应用等现实难题。因此,要在探究网络舆情传播与治理演进逻辑,厘清多元主体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大数据技术的使用理念,通过深化把关人作用、搭建网络舆情信息共享制度等创新实践路径,构建开放协同、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舆情智能治理新范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翟天临事件为例,分析新传媒格局下网络舆情事件传播模式对舆情治理带来的新挑战。研究发现,新传媒格局下,网络舆情事件传播遵循以下基本模式:议题性质需带有"符号性"或"触发性";社交媒体和自媒体逐渐成为舆情源头,主流媒体成为扩大事件影响的主要推手;议题的发掘和真相追寻是维系舆论热度和恒度的保证;公众通过舆论施压和抗争性行为倒逼涉事方回应民意,舆情由此逐渐消退。本文认为:网络舆情事件治理,应立足于解决社会深层问题,政府或涉事机构应由浅入深地持续发布信息,政府应充分发挥网民智慧,开展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9,(7):91-100
本文从比较视野考察清末民国期间时人对于"舆论"和"舆情"的认知及其历史演变,研究发现,舆论和舆情的概念在传统社会中基本同源,具有高度的重合度,对两者的认知直到近代以来才出现明显的分野,舆论被注入民主观念,建构为社会的主流话语,在社会话语体系和权力结构中不断正当化与合理化,舆情则因为传统社会的桎梏,在一定程度上被时代遗忘或"闲置",成为一个远离社会主流话语的"旧概念"。对于舆论和舆情认知产生变化的背后反映了舆论观念和舆情观念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媒体成为党和政府社会治理的重要资源和手段.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媒体融合发展、基层舆论引导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接合点",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结合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本研究认为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基层社会治理功能,需要在其建设中融入平台思维、服务思维和协同治理思维,以新闻业务提升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舆论和舆情二者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受到学界关注,二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全媒体背景下,社会大众信息接触渠道增多,公众交流意见、分享情感的平台多元化等因素,都催促着舆论和舆情二者关系的改变和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进步,媒介环境和社会语境发生突破性的改变,让舆论和舆情不再局限于"舆情是舆论的初始状态,而舆论是舆情的升华表现"的简单联系.在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交织传播过程中,舆论和舆情在概念厘定、传播过程和发展走向等方面,逐步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界线模糊、内容粘连状态.  相似文献   

11.
陈明 《编辑之友》2017,(8):37-43
研究2007-2016年十年国家社科基金新闻学与传播学舆论舆情项目,可了解我国舆情战略研究热点.文章分析发现新媒体舆情、突发事件舆情、边疆民族地区舆情等是研究热点,媒体舆论引导、舆论战、舆论斗争等是研究次热点.文章认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还存在一些需要加强的领域:舆论修辞研究相对欠缺,台湾及两岸舆情研究亟待加强,境外舆论舆情研究太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转化需加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新闻舆论引导的角度,论述疫情舆论引导"时""度""效"的把握及其基本遵循,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疫情舆论引导力提升的实现途径。文中指出,新闻舆论引导在应对舆情事件引起的公共危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有利于妥善处理危机事件,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再现的同类危机、防范同类危机的再现;疫情舆论引导是对舆情进行宏观调控,推动正确、正面、积极、健康的舆论形成;新闻媒体疫情舆论引导力的提升,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更好地化解舆情危机;在媒体多元化发展新时期,主流媒体对于疫情舆论引导的作用更加凸显,它发挥着主力军、主阵地的作用,舆论引导实践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效,集中表现在审时度势、积极跟进、回应关切,较好地把握了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同时,强化"融合传播"功能,创新传播手段和报道方法,实现融合引导。  相似文献   

13.
舆论效能的转化是指将以舆论自主状态为特点的热舆论转化为以舆论控制状态为特点的强舆论,实现维护公共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网络媒体中网络谣言、信息失真、报道失衡、舆论审判、公众跟风盲从等现象对舆论效能的转化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需要建立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发挥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从而减小网络媒体在舆论效能转化中的制约作用,发挥舆论的监督与引导力量。  相似文献   

14.
自古舆论谋划于口,纵论舆情以助资政。还政于民心,民威天听,民心不可失,合听则圣,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言不可不察等十大舆论定理,中国历代典籍多有记载,世人铭记隽永。时至今日华夏,这些定理仍为社会治理之圭臬。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舆论的重要性逐渐被新闻传播学界意识到,新闻学界分别在舆论理论研究和实际的舆论调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舆论学理论研究目前只有不多的人在做,多数人专注于眼下各种实用性的舆论调查。一些调查对什么是舆论把握不当;面对舆论、舆情,如何划清马克思主义舆论观和法西斯主义舆论观的界限,认识不清。习近平强调宣传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个"势",包括舆论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正视和尊重舆论是把握、引导舆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舆论生态治理体现出增进社会认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以及促进全球对话的新可能。鉴于实践与学理的双重需求,本文尝试提出“价值指向—实践路径—格局塑造”的治理思路。以“价值指向”构成舆论生态治理的底层图景,以“实践路径”厘清舆论生态治理的行动逻辑,以“格局塑造”达成舆论生态治理的终极目标。依据这样的治理思路,实现舆论生态治理在向度、效度和能度层面的辩证统一,实现治理过程中自由与秩序的平衡,推动舆论生态治理渐次铺展、稳中求进、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7.
洪峰 《东南传播》2022,(3):112-114
本文主要从媒介治理概念上切入,探讨媒体参与媒介治理的合理性,并以地方主流媒体广东广播电视台多年的媒体融合、社会公共服务探索,思考媒体在参与媒介治理与社会治理方面可以努力的方向与机会,为区域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狄多华  朱昱熹 《传媒》2021,(14):30-33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反转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本文基于2020年反转舆情案例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复盘剖析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反转的深层原因和发生机制,特别对舆情发生、反转和澄清各阶段的特点进行研究,并由此提出"政府、平台、媒体以及网民多方参与、多元互动、协同治理"的网络舆情治理策略,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理念和中国高层领导大力强化网络舆情治理作为研究缘起,围绕信息时代的“治道变革”,深度剖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与网络舆情治理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对当前中国网络舆论场域及其新变特征重点把握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梳理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总体目标对舆情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并且基于前述分析对当前中国网络舆情治理研究重点、研究思路、价值立场、研究视野、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等关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下,负面的网络舆论会对社会公共秩序及公众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网络舆情的治理难度日趋上升,给新形势下公共危机舆情治理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对公共危机治理带来的双重影响及舆情治理困境,据此提出新时期公共危机舆情治理的新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