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闯 《中国广播》2013,(6):104-107
西藏广播的发展壮大不仅在大众传播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已经成为推动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维护西藏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反对分裂的重要力量之一。本文作者结合"援藏"工作经历,分析西藏广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
刘涛  钱钰 《传媒》2015,(18):75-77
文化遗产传承是大众传播重要的社会功能.中国有将影视传播与"活化"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历史传统.当下, "活化"文化遗产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不但彰显了影视传播对"活化"文化遗产的积极意义,也为丰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传播学者戴扬和卡茨把奥运盛会归为最典型的"媒介事件"之一,它的显著特征是经由现代传媒,表现出对空间、时间以及对一国、数国乃至全世界的征服,从而在更大范围上体现盛会之"盛";而无论是同期吸引更广泛的注意力,还是打破人们的常规生活,实现超常规的"媒体依附",这一"媒介事件"本身的"垄断性"也造就了与之相关的大众传播活动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4.
全国组建了60多个试点集团"传媒"系"大众传媒"的简称,即"大众传播媒介"或"大众传播媒体"。同一种符号可以用不同的媒介来传播。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都是大量复制、面向广大受众的传播媒介,属于大众传媒。其中以新闻和时事评论为重要内容的就属于新闻  相似文献   

5.
高菲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16-119
作为自媒体时代的新宠,微博以其"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和"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影响力渗透于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人人都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媒体,却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做好"自我把关人";一件事件中舆论天平呈压倒性倾斜,是否下沉的一端即代表"真理"?这些都是我们在微博"双刃剑"作用的考察过程中所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文旨在结合大众传播的效果理论,对微博的双面性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伴随经济发展,法制化进程任重道远.新型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电视在法制建设与宣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提出有声语言大众传播,实际是相对于有声语言人际传播而言的。脱胎于人际传播的大众传播,肩负着把人们带入规范空间的重要责任。从语言发生学角度看,"前呼‘邪许’,后亦应之"的"杭育杭育派",其内在动力显然有着协作合力、共同完成劳动任务的目的。大众传播中的有声语言表达样式的多样化,却  相似文献   

8.
网络传播条件下的"使用与满足"--一种新的受众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受众,既是大众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大众传播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其中,"使用与满足"论(use and gratifications)是在西方传播学受众研究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播是一种以社会作为空间的最大规模的组织对外传播,其基本特点是"点"(大众传媒)单向流动或辐射到"面",提供的是临摹真实环境的"拟态环境"。大众传播的主要功能是面向社会传播信息和监测环境。大众传播产品的生产流程是线性的,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对大众传播的整体造成影响。新闻价值标准运用过度、依赖新闻源等,都会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科技传播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以及国民的科技素质教育的重要功能,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手段和途径。科技  相似文献   

11.
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就提出大众传播的"三功能说".美国学者赖特在其1959年发表的<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一文中将"三功能说"进一步扩展,提出了传播的另一重要的功能--提供娱乐.大众传播的内容并不都是务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例如文学的、艺术的,消遣性、游戏性的内容等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络Web2.0技术(思想)的勃兴,用户提供内容结合"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视觉文化的转向。本文详细探讨了这种转向在哲学、文化学意义上的存在性,并建构了其"逆动性"与"迷失性"的视觉特征。文章还从传播学角度研究了一些网络传播现象,尤其是传统议程设置基于新媒体的转型,重审了"作者论";进而产生了对于今天泛媒介环境中人们视觉行为扁平化、荒漠化以及经验无力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论"外审"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阎西林 《编辑学报》2004,16(5):326-328
对同行专家以"编外审稿人"的角色定位,给编辑审稿工作带来种种弊端.同行专家在学术信息大众传播中的角色应是作者稿件的同行读者,他们的评议是对媒介和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反馈."外审"形式本质上是编辑为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而在稿件刊发前对同行专家进行的信息"双向传播".这种方式在大众传播模式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角色定位观念对消除审稿工作中的弊端和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胜林 《新闻实践》2008,(11):50-50
一年前,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商务传播学"作为市重点学科之一,这是对传播学教学与研究的思路、视野和领域大有启迪的一个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我国传播学教学与研究似乎除了"新闻传播"、"大众传播"之外,就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了。其实,西方传播学早就提出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理念。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传播实践,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  相似文献   

15.
文献交流是大众传播的一种形式,大众传播过程与文献交流过程不尽相同.杂志是两者共同的重要媒介,具有知识性、情报性和思想性.它一方面占有"传播者"和"教育者,,的地位,是控制和影响舆论的法宝之一,对促进社会改革具有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精神交流,在联系人们思想、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达到知识和情报的社会共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网络传播这种互动性更强的传播方式越来越深入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也开始使用一些网络用语,比如"有木有"、"伤不起"、"萌萌哒"、"蛮拼的"、"点赞"等等。其原因与网络词汇的影响力和特点有很大关系。首先,网络流行语传播速度快、影响广泛。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的信息时代。大众传播的重要特征就是大规模地生产和传播信息。网络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大众传播的规模与速度,它的传播效率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网上的某些交际语言经由网络传播的推动,迅速成为广大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大众传播功能的充分释放是媒体正确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传播效能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媒体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为研究起点,从新闻的事件传播特点、情感传播特点和"积极受众"三个方面,分析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大众传播功能的消解,强调新媒体时代正确履行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林玮 《新闻知识》2001,(12):11-13
所谓传播,在传播学研究中一般被分为自身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四类。实际上,从"假于物"与不"假于物"这一角度,还可以把它们简化为两种,即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其中,"假于物"与不"假于物"是一大关键。换言之,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最为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多出了一个东西,这就是:媒介机器。借此,大众传播媒介完成了从"面对面"到"面对机器"的根本转换。对此,从关于大众传媒的形形色色的定义中,就不难看出。美国传播学者沃纳丁等人指出,在传播学者的研究中,不论对"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定义,其中都包括了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9.
"传媒"系"大众传媒"的简称,即"大众传播媒介"或"大众传播媒体"。同一种符号可以用不同的媒介来传播。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都是大量复制、面向广  相似文献   

20.
高松 《记者摇篮》2012,(9):38-39
上世纪60年代,以美国学者G·格伯纳为代表的"培养"理论研究开始成为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流派。"培养分析"尤其强调电视媒介在形成"共识"中的作用,认为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这一理论在当时主要是揭示大众传播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意识形态服务的本质,而今我们将这种统治阶级和意识形态换算为观众的收视需求就会得出了另外一种结论,即电视节目作为大众传播的主要手段将极大地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而对于电视节目策划而言,我们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确定一档栏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