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5年播映的《哈森与加米拉》是第一部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新疆共创作完成69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以鲜明的地域经验、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内涵在国内以及国际获得较高的辨识度.本文梳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历程,以民族认同与文化传播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囿于民族元素和文化隐喻性的表达,一直处于市场边缘化的地位。在当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受困,全球多元文化和价值导向冲击的境况下,突出"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对"一体化"国家的认同构建,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应该肩负起的担当和使命。  相似文献   

3.
文化差异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使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面临受众"解码"的障碍,少数民族电影跨文化传播所面临的文化差异主要有宗教信仰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和风俗习惯的差异。探寻容易使受众产生文化冲突的方面,能够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雅玲 《新闻世界》2010,(11):217-218
民族地域题材纪录片是以少数民族生活、文化、历史为题材的纪录片,该类纪录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反映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变化、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作为一种传播产品,其在市场上的流量是有限的,如何改变现状,拓展民族地域题材纪录片的市场,扩大其影响是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和基本遵循。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运用视听手段,在国家形象建构、民族文化互动、民族国家认同、民族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蒙古族题材电影在少数民族题材影像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且具有典型性,“十七年电影”时期利用意识形态建构突出民族交往;改革开放后立足“文化叙事”体现民族交流;二十一世纪以来着眼“多元”与“解构”的叙事方式表达展现民族交融。研究这一题材影像内容,有助于分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深化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解,对厘清“中华民族”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符号化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呈现出新的创作态势,这些影片在探讨民族、地域文化的同时也开始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审思,并以其独特的影像书写提供给现代社会进行生态之思的启示录.文章结合生态主义思潮,以生态批评的视角对近年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所体现的生态之思进行分析,通过对影片中生态景观等层面的剖析试图探究近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所呈现出...  相似文献   

7.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的新闻事业是各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事业,也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高速发展、信息极速传播的今天,如何使新疆的民族新闻事业以其独有的民族特色屹立于西部之颠,是今后新疆民族新闻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论述了新疆地区民族新闻的历史发展、特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怀强  李倩 《东南传播》2013,(8):101-104
《赛德克·巴莱》作为一部少数民族电影,全面而深刻地表现了赛德克人的民族文化,将其与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民族文化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后,笔者回答了何为一部真正的少数民族电影,并就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发展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中国影像一部分,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是在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内部生产的,它严格遵循独特的民族政策和文化生产规定,通过质朴、直观的电影手段,记录了三十年间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状况,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成就.这种记录和展现不仅是一种形象化政论,也在影像层面实现了少数民族文化平等地位和共和国主人身份.影像中的少数民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团结、互助,探索和实践着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功能诉求转向与少数民族电影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电影《内蒙古人民的胜利》( 1950)起,少数民族电影就担负起形象地展示和艺术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功能.建国至今,我国共拍摄少数民族电影300多部,55个少数民族中,有36个少数民族有了反映本民族生活题材的电影.少数民族电影为增强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以来,伴随社会转型、全球化进程以及少数民族创作队伍的成长,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功能诉求发生转向,并且带来少数民族电影的变迁,主要体现为从"政治功能诉求"向"文化功能诉求"和"经济功能诉求"的两种转向.  相似文献   

11.
作为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这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电影精品提供了条件和优势.本文通过对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历史的梳理与回顾,指出了其曾经的辉煌和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面向世界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2.
研究统计了1949-2016年间358部少数民族电影,考察了少数民族电影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影片总体产量较少;题材的选取趋于保守和标签化;产业规模发展单一,进入壁垒变高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完善少数民族知识体系的构建,丰富少数民族电影制作和发行模式,从而促进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囿于文化信息资源的现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穷落后依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信息资源环境的现状、政府部门对国内各民族间跨文化传播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媒体从业人员跨文化传播素养与技巧的欠缺、国内跨文化传播研究相对滞后等都是导致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贫困并进而产生经济贫困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只有提升政府部门对信息传播与民族发展内在关系的认识、高度重视跨文化传播的解读效果、加大信息传播软硬件的建设力度,提高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受众的大众传媒素养,才能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变迁和经济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少不了人物语言的参与,作为叙事符号的人声话语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为观众提供丰富的话语内容信息,其间体现和蕴含着少数民族的语言特色和习俗文化.民族题材电影中人声话语的艺术特点有:采用本民族语言;运用赋的艺术形式,陈述少数民族的历史、民间故事和习俗文化;使用比兴修辞手法托出本民族特色物象;穿插体现民族宗教信仰的祈福语言.  相似文献   

15.
唐红 《东南传播》2014,(3):57-59
《西游记》作为一部具有典型性的汉语古典文学名著,在新疆少数民族中广受欢迎。本文从这一跨文化传播经典个案切入,对《西游记》在新疆少数民族中的传播与接受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探讨了如何借鉴《西游记》的内容与传播特征,进一步促进边疆地区民族文化的交流,增强新疆少数民族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16.
考察十七年间我国少数民族电影蜚声中外现象,通过对十七年间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分析,试图就少数民族电影文化内涵概念的辨析,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内涵建设与民族电影艺术文化诉求,并寻找未来我国少数民族电影发展新方法、新战略,期望推动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屡屡摘获大奖,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追捧与认可,民族文化风情也得以传播与交流.本文将对当前这些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作品进行研究,总结与提炼,以期为今后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艺术探索提供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是电视媒体的一种有效表现形式,而少数民族题材电视纪录片,是电视纪录片中的一枝奇葩。如著名的央视纪录片《藏北人家》,以表现一个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民俗风情、思维方式而独具魅力。在民族性、地域性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特征,蕴涵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县级台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一席之地,就要巧打民族牌,凭借自身优势采编制作少数民族题材的电视纪录片。从小处着手,从细节着眼,从本土化中打造民族化,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电影是中国电影文化不可缺少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动画电影需要重视民族题材的开发和创新,提升中国民族题材动画电影文化的魅力和审美价值,从而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20.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对于文化事业的繁荣,对于中国民族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在主流大片中建构中国的民族文化形象,这对于主流大片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中国电影国际形象的确立,对于国家文化形象的有效传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分别从后殖民语境下中国电影的民族文化建构、文化氛围的创造与"二次创造"、主流历史的正面表述、故事与人物载体、民族化、多元化、现代化视觉传播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